郁南
-
郁南县宝珠镇:十年铸盾安邦路 众志筑牢强国基
2025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为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夯实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4月14日上午,郁南县宝珠镇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了郁南县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集中宣传活动,将理论学习、实践宣传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推动党员带头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辐射带动群众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您知道哪些行为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吗?”在宝珠镇展台,一支由党员组成的国防安全宣传小分队饱含热情,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来往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细致地为群众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国家安全责任、筑牢安全防线,以及在发现可疑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时如何应对等关键要点。 本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30余人次,引导群众深刻理解“国安无小事,众志筑长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变为日常行为准则。 下一步,郁南县宝珠镇将持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让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共识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巩固宝珠镇高质量发展稳定基石。
2025-04-15 -
郁南县西江中学开展校园模拟招聘会暨生涯心理主题游园会
近日,郁南县西江中学在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格局下,以“党建+生涯心理教育”模式创新推动五育融合,成功举办首届校园模拟招聘会暨生涯心理主题游园会。活动以“‘职’点迷津,心润花开”为主题,覆盖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及家长代表,通过沉浸式互动帮助学生打破职业认知壁垒,挖掘多元潜能。多元智能探索在游戏中遇见“彩虹色的我”游园会以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设置妙语生花馆、逻辑智趣坊等八大闯关点。学生可自主选择参与语言、逻辑、空间、运动等多元智能体验项目,通过“故事接龙”“密码破译”等趣味游戏深化自我认知。活动特别增设亲子协作关卡,家长与子女共同完成“家庭拼图”“情绪温度计”等任务,在互动中增进理解,现场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一位高二学生家长感慨:“原来孩子身上藏着这么多闪光点,今天的游戏让我重新认识了他。”模拟招聘实战对话未来职业模拟招聘会邀请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家长代表担任“企业面试官”。他们结合行业前沿趋势,从岗位胜任力模型到职业发展路径,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职业指导。同学们身着正装,手持精心设计的简历,自信展示个人优势。在“金融分析师”岗位竞聘中,一名学生凭借对市场动态的精准分析和清晰的职业规划,赢得面试官一致好评。活动现场还设置“职业体验盲盒”,学生通过抽取“一日实习生”任务卡,沉浸式感受不同职业的日常。家校共育赋能从理念到行动的突破家长沙龙以《以爱之名,伴子成长》为主题,通过微讲座、情景剧、圆桌论坛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沟通技巧。专职心理老师周恩仕带领家长模拟“考试失利”“职业选择”等家庭场景,引导家长用共情式对话替代说教。一位家长在角色扮演后表示:“以前总觉得孩子叛逆,今天才发现是我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这样的活动太有必要了。”西江中学有关负责人在活动总结中强调,学校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任务,此次活动是“党建+生涯心理教育”模式的成功实践。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通过构建“生涯导师-家长课堂-社会实践”三维育人体系,助力学生成长为生命旺盛、学力宽厚、人格健全的新时代青年。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搭建了职业探索与心理成长的平台,更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了鲜活力量。
2025-04-15 -
多国自媒体KOL探访云浮郁南磨刀山遗址
4月11日,云浮市郁南县磨刀山遗址迎来一场特殊的文化之旅。来自俄罗斯、法国、瑞士等国的10位海外社交自媒体创作者走进这片南江边的红土地,探寻距今60万至80万年前的岭南先民遗迹,以跨文化视角开启了一场古今对话。 参观者一行走进磨刀山遗址展馆,沿着“远古有多远”“漫漫探寻路”“红土的记忆”“价值与意义”“传承与展望”五大主题展区,通过图片、实物与影像资料,沉浸式感受古人类的生活场景。解说员介绍,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出距今60万至80万年的石器,将广东人类活动历史从“马坝人”时代推前至“北京人”时代。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的文明空白,更重塑了中国南方人类历史的时间线。来自俄罗斯的薇拉在参观后感叹:“这里的历史厚度远超想象,仿佛能触摸到远古的脉搏。”随后,参观者一行到磨刀山遗址现场参观。瑞士的Yanira看着遗址现场的红土地上感慨:“站在这里,生命与时代的短暂性令人震撼,人类文明的延续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早。”此次跨国界的考古探秘活动,不仅让国外友人近距离感受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更通过他们的镜头与讲述,将磨刀山遗址的考古价值与文化意义推向了国际舞台。正如活动参与者李方旺所言,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是对史前人类迁徙与文化交流的追溯,也是当代文明互鉴的生动写照。未来,随着“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深入推进,磨刀山遗址或将揭开更多关于人类起源与文明演进的奥秘,成为连接中外、对话古今的文化桥梁。
2025-04-15 -
智库观察丨面向世界 讲好云浮故事
“中国的汽车太疯狂了”......最近“甲亢哥”来中国做直播的事,在全网刷屏了。他在北京、重庆、长沙等城市的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仅长沙直播就有4721万人次围观,一天涨粉超70万。“甲亢哥”的中国之旅,不仅是个人的奇妙体验,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独特桥梁,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多元魅力与热情包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对中国的关注热潮。在这股中外交流的热潮中,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索活动也在广东云浮展开。4月9日,以“感知中国・智汇云浮”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云浮市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瑞士、马来西亚、泰国等25个国家的58名在粤外国留学生齐聚云浮,共同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这一活动,不仅是文化的交流,更在城市发展的轨迹、国际形象塑造以及绿色理念传播等多个层面,与云浮迈向绿色国际城市的美好愿景紧密相连、深度契合,也是建设更具国际化的“世界云浮”进程中的生动实践。文化交流:多元融合与友谊桥梁的搭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国际传播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在活动期间,留学生们全方位体验了云浮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们穿梭于云浮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之间,深入了解特色民俗,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品尝地道美食。与此同时,留学生们也带来了各自国家丰富多元的文化、习俗与价值观,形成了生动且活跃的文化交流双向通道。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打破了文化传播的隔阂。其中一位留学生就向记者说到“通过参与这次研学,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的生命力。”当地民众也在与留学生的交流中拓宽了国际视野,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接纳。这种文化的深度交融,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基石。在研学过程中,留学生与当地民众及彼此之间建立起深厚友谊。他们共同参与团队活动,一同探寻云浮的历史文化遗迹,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形成了真挚的情感连接。围绕如何做好城市国际传播,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就曾提出:每一座城市的精神特点蕴含在城市居民的柴米油盐之中,反映在城市独特的文化传承中,构成了城市独有的风格、独特的魅力,也为城市形象提供了可以跨越语言的传播资源。这种文化交流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短期内的互动,更是为云浮在国际文化版图上逐渐勾勒出独特的轮廓。它使得云浮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地名,而是在留学生及其亲友的记忆与讲述中,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值得探索的文化之地,为后续更广泛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出发,这种个体间的情感联系是构建全球友好关系网络的关键节点,能够有效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信任与合作。经贸合作:文化纽带牵线 拓展经贸版图近年来,云浮在迈向绿色国际城市方面积极探索,成效斐然。近年来,云浮以“会”为媒、展链全球,将RCEP产业合作大会升格为经贸活动,接续举办金属智造产业暨不锈钢餐厨具博览会、石材科技展览会暨石文化周活动等系列活动,并创新性地在5个县(市、区)开展平行经贸对接活动,印证了云浮“会”聚天下、“展”兴百业的硬实力。在推动融入RCEP“朋友圈”的同时,为云浮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更优惠的贸易条件。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同时有助于云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经济发展的韧性与可持续性。云浮还大力打造特色文化IP推动国际传播。“粤将陈璘”便是云浮市国际传播的五大IP之一。近年来,韩国官方和社会团体到云浮交流陈璘文化达20余次之多,云浮出访韩国也有10多次。因为陈璘将军,云安区与韩国统营市、海南郡、莞岛郡、丽水市等城市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以“陈璘文化”为媒介,中韩两国在各领域交流往来越发密切,对石材、海产、泡菜等两地特色产品进行了合作对接。云浮借助这一文化IP,不仅加深了文化交流,还推动了经贸合作,在国际传播中打造了独特的城市文化标识。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云浮借势中外交流热潮,在国际传播领域已踏出坚实有力的步伐。从文化交流的深度融合,到经济贸易的多元拓展,再到特色文化IP的创新实践,云浮正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传播体系。这不仅是一座城市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的主动作为,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践行。未来,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蓬勃的产业活力以及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云浮在建设绿色国际化城市道路上必定越走越坚定,稳步实现“六个云浮”的建设目标,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拥抱世界。
2025-04-14 -
郁南连滩:小车侧翻司机被困 快递小哥合力救援
4月11日15时许,在郁南县连滩大道附近发生惊险一幕。一辆白色私家车因操作不当失控猛烈撞击路边花基,车身瞬间侧翻横亘路中,情况十分危急。附近顺丰站点的快递员傅师傅、余师傅、万师傅、张师傅、谢师傅等几人见此情况,第一时间放下手头工作,箭步如飞来到车辆旁。经现场察看,几人分工合作展开救援,一人马上拨打120求助,两人找来工具合力撬开变形的车门,另外两人维护现场交通秩序。“当时,我们看到司机被安全带倒悬卡住了不能动弹,庆幸的是还清醒着”。张师傅弓身钻进车厢,用工具剪断安全带,和同事一起托住司机肩背,历时5分钟将伤者小心翼翼救了出来,并转移到安全区域。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几名快递员才陆续返回岗位工作。
2025-04-14 -
肇庆市南药研究所专家组走进郁南县通门镇
近日,受驻郁南县通门镇工作队邀请,肇庆市南药研究所专家组到通门镇开展调研交流。为该镇南药(肉桂)种质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把脉问诊。调研组先后到街坊村南药(峰界)公园、冲枚村进行肉桂种质资源调研和种子采样、记录。详细了解通门肉桂种植、生产环节,产业优势等。研究所负责人表示,通门镇地处两广交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适宜优质肉桂生长;本次调研和采样目的,就是要发掘珍贵优良的肉桂品种,推动科技赋能南药(肉桂)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种质资源圃规划、良种培育选育,以及肉桂产品合作研发、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精深加工和标准制定、示范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水平。据了解,近年来,通门镇立足12万亩肉桂资源优势,致力打造肉桂全产业链,不断丰富桂皮、桂枝、桂油等加工制品,并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肇庆市南药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实施科技兴农,为农户提供知识培训与技术支持,培育和优化肉桂种质资源,做大做强南药(肉桂)支柱产业。
2025-04-14 -
镇能量丨郁南县桂圩镇种植肉桂面积达12万多亩
近日,笔者在郁南县桂圩镇金旺村采访时发现,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肉桂林。在山间地头,农民正忙碌地穿梭于林地,或种植、或施肥、或浇水、或修剪枝条,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我种植的肉桂大约有5万棵,每年可以剥干桂皮3000-5000斤。去年剥了4000多斤,收入有3万多元,今年计划新种桂苗1000多棵。”种植户李金明表示,他种植肉桂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肉桂全身都是宝,每年都能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近年来,桂圩镇致力于探索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户发展肉桂种植。通过政策扶持和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户的种植技术,推动肉桂产业加速发展。目前,全镇种植肉桂面积达12万多亩,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肉桂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肉桂为核心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5-04-09 -
郁南县落实“四书一铃”全链条信用服务
今年以来,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郁南县市场监管部门落实“四书一铃”全链条信用服务,提升更加优质的信用服务能力,服务经营主体大发展,着力推动信用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前承诺明责任,发放提示书避风险。针对经营主体市场监管领域失信情形及影响,对新开办的市场主体核发营业执照时,市场监管部门附带发放《信用合规经营提示书》。书中提供专项咨询电话,接受经营主体的咨询答疑,增强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意识,帮助其建立信用合规制度、完善信用合规管理、培育信用合规文化、提升信用合规水平,避免因为信用知识缺乏造成的信用违规风险。目前,已发放《信用合规经营提示书》约2500份。事中监测防风险,“打铃提醒”精准告知。在年报期限内,市场监管部门向当年度应年报经营主体“点对点”发送年报提醒短信。通过信用风险预警,引导企业主动修复信用,并给予适当的缓冲期,助力经营主体“增信减负”。事后惩戒促整改,“三书同送”引导重塑信用。对行政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市场监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再送上《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结合具体违法行为给予针对性的整改建议,积极引导行政相对人重新修复信用,最大限度地做到“应修复、尽修复”,确保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修复的及时性和精准性,指导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内部合规管理制度,避免再次发生违法行为。到目前,累计发放《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约20份,市场监管部门从经营主体“信用监管员”变身为诚信经营“辅导员”、信用修复“服务员”,有效提升经营主体守信合规意识和用信增信水平,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2025-04-09 -
文明•跃丨郁南县东坝镇创新“文明实践+”模式 文明新风润心田
近年来,郁南县东坝镇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有关工作部署,以“文明实践+”为行动支点,通过文明实践与“百千万工程”的同频共振,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文明实践+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新空间该镇大力推进实施“清洁家园·共创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组建志愿服务队,动员党员干部、群众20000余人次参与“清洁家园·共创文明”、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在全镇范围内掀起全民参与清洁家园、整治环境卫生的热潮,着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坚持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美丽乡村的新形象,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实落细、见效出彩。组织修订村规民约工作,将乡村绿化、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持续完善“村规民约”等规范社会治理,实现镇容镇貌与文明素养双提升。志愿者们在进行乡村绿化、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实践+文化惠民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为中心,东坝镇整合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多个活动阵地,辖区内新时代文明实践1所12站全面落实“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标准,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围绕文化惠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各类文化体育实践活动80余场次,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借助世界读书日、乡村阅读季等契机,组织开展亲子阅读、干部群众共读活动30余场次,并为各村(社区)农家书屋新增图书500本,送戏送电影下乡20多场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乡风培育持续向上向善。东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镇文化广场开展贺新春篮球比赛文明实践+选树示范引领文明共建新合力加强思想宣传阐释,组建发动互助工作队队员、村内有一定威望的群众、先进典型代表参与的宣讲队伍12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民生保障、健康理论知识、文明家风故事等宣讲活动27场次,受众近2000人次。深入挖掘“广东好人”“中国好医生”“道德模范”郑仁才、“云浮好人”林基荣、“最美志愿者”伍嫦梅、“文明家庭”陈永桂等人物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传递正能量。持续开展“文明家庭”“书香家庭”“爱心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户等特色创建活动,辖区内累计有46户家庭获评县级“美丽庭院”户,2户家庭获评省级“美丽庭院”户,其中1户是省级“美丽庭院”典型户,通过发挥选树示范带头作用,带领更多群众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2025-04-09 -
郁南东坝桑椹成熟了
眼下又到桑椹成熟季节。在郁南县东坝镇,一片片翠绿的桑树在阳光下郁郁葱葱,一串串黑紫色、暗红色的桑果挂满枝头,构成了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饱满紧实的桑果不仅果香扑鼻,更是让人垂涎欲滴,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前来采摘。东坝镇作为以蚕桑为特色产业的农业大镇,一直以来都以其优质的蚕桑产品和深厚的蚕桑文化而闻名。近年来,该镇先后荣获“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等称号,其“东坝蚕茧”更是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彰显了东坝镇在蚕桑产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深厚底蕴。随着桑椹的成熟,东坝镇再次成为游客们关注的焦点。走进桑园,只见游客们或手提篮子,或手持剪刀,在桑树间穿梭采摘,欢声笑语不断。一位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表示:“早就听说东坝镇的桑椹非常有名,今天特意带着孩子来体验采摘乐趣,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桑果不仅个头大、口感好,而且环境也非常优美,真是让人流连忘返。”除了传统的栽桑养蚕外,东坝镇近年来还积极探索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路径。通过开发桑枝培育秀珍菇和桑黄灵芝等新产品,不仅丰富了蚕桑产业链,还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东坝镇还引进广东江缘现代农业东坝蚕桑产业园项目,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值得一提的是,东坝镇还积极探索“栽桑养蚕+饲草种植+桑叶提取+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的发展模式,将蚕桑产业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连片带动提升产业链效率。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还为东坝镇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