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声音
-
云浮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讲好家乡“土特产”故事百姓特色宣讲活动启动
9月9日,“云浮很甜·千人‘村播’叹特产——云浮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好家乡‘土特产’故事百姓特色宣讲”活动新兴县示范专场在新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新兴香荔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新兴香荔产品成为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宣讲活动中,12名来自新兴县不同行业的优秀宣讲员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以全市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发展“土特产”故事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故事”“主持+宣讲”等形式,分为写好“土”文章、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三个篇章进行宣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开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浮新篇章注入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宣讲员李雪梅表示,作为一名在基层一线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将持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干事创业的新实践中,与更多的党员干部并肩作战,讲好家乡“土特产”的动人故事,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凝聚改革共识、激发改革活力,推动全会各项部署在新兴精准落地、取得实效。此次活动由云浮市委宣传部、新兴县委宣传部主办,新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办,新兴县社科联、新兴县融媒体中心协办。接下来,云浮市将加强示范推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推动镇(街)做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好家乡“土特产”故事百姓宣讲工作,广泛发动基层各类宣讲队伍持续开展“青年说”“典型说”“老兵讲”“劳模讲”“巾帼讲”等特色宣讲活动,加快推动市、县、镇、村四级宣讲全覆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持续营造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2024-09-11 -
云浮推进“百千万工程”,来听“典型说”
“为云浮纵深实施‘百千万工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躬逢新时代,我辈青年当勇担时代之责。”6月27日上午,在云浮市技师学院,云浮市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说示范专场活动举行,活动由中共云浮市委宣传部、云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云浮技师学院承办。来自基层的8名宣讲员讲述故事、分享感悟、传递心得。一个个故事高潮迭起,热烈掌声不歇。这场宣讲,既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又凝聚实现云浮“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进力量。从专注到专业以恒心成就事业响应号召,回乡创业,接棒非遗、弘扬非遗,这是罗定泗纶镇“蒸笼姑娘”沈美娟的真实写照。她从都市返乡挑起传承当地非遗竹编技艺的担子,把传统手艺和互联网思维结合,让产业得以成长壮大,让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获得了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广东省乡村工匠传统工艺(竹蒸笼)工程师等称号。沈美娟感念一路走来受惠于金融、人社、农业等好政策、好服务。她表示,“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更加坚定了她不断发展壮大竹编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要让竹蒸笼从罗定走向世界。石头原是坚硬的自然造物,却在云浮石艺传承人梁建坤手里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梁建坤讲述了他入行、学艺、拜师、创作、创业、创新、获奖、从教、带徒的经历。数三十载,匠心不改,梁建坤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南粤工匠等诸多荣誉。梁建坤说,全省上下正全面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他鼓励云浮青年凭双手雕刻生活,也期望培养更多云浮石艺“工匠”,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手艺人投身时代热潮,创作出有时代感、有社会共鸣的作品。与此类似,郁南县消防救援大队邱建锋申请成立了“党员先锋工作室”并担任组长,带领团队反复研究图纸、焊接、电路等技术资料,开发出“水带收卷机”“水带楼层铺设装置”“新型水带墙角固定架”“消防水带便捷应用套件组”等12项新型实用装备,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邱建锋在云浮、在消防救援队伍、在创新研发中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呼吁更多人抓好主责主业,助力“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担起一份责任以爱回馈社会刘瑛来自云浮市检察院,是专门和孩子们打交道的检察官,她维护孩子们合法权益,给师生普法,给家长讲法,创新组建驻校检察官工作室,打造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新方式,云浮未检团队屡获殊荣,她更是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办理一个案子,挽救一个孩子,帮助一个家庭,是我平凡而又神圣的职责。”刘瑛说,她将与同伴一起,以高质量的检察工作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才。一片冰心,以文化人。云浮市田家炳学校校长叶丽萍回顾了25年教育路,积极进修,发力家庭教育,完成了从乡镇到城区、从小学到初高中、从名师到名校长的跨越,得到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肯定。叶丽萍深感教育的力量和责任,她关注知识,更关注教学方法和持续的爱,希望努力让更多孩子“好上学”“上好学”。伴随着抒情的音乐,云安区洪彩兰带来了从云安镇安镇走出的“全国扶贫状元”陈开枝的故事。她生动地再现了陈开枝的家庭和成长经历,动情地讲述了这位共产党员以惊人的毅力推动百色地区脱贫致富的付出。洪彩兰说,陈开枝从山区走出了一条奋斗之路、奉献之路、为民之路,号召向这位老党员致敬、学习。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打造“典型说”宣讲品牌罗定市罗镜镇云沙村,有清澈的云沙温泉、特色的农家美食;新兴县六祖镇龙山塘村,青山环抱,农房楼鳞次栉比,道路整洁,尽显清净和谐。云宣讲微视频集中展示了上述两村入选“百千万工程”的建设经验和现阶段成效。随后,云沙村村支书李恒荣、龙山塘村村支书张绍坚分享了他们见证、参与、推动“百千万工程”的体验和经验。李恒荣用“乡贤助力、村民自愿、师生助力”介绍了“百千万工程”落地以来云沙村的变化。张绍坚说,龙山塘村依托丰富生态、旅游和禅文化资源优势,培育起生态农场、藏佛坑景区、精品民宿等一批新业态,聚力在资源经济、民生改善、基层治理上寻求新突破。云浮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云浮市致力于构建大宣讲格局,陆续开展了“百千万工程”基层宣讲、“典型说”“青年说”“老兵讲”“五老讲”“巾帼讲”等系列主题宣讲活动,成功打造了“燃起来”“村里讲村里事”“风起云浮”百姓微视频宣讲等理论宣讲品牌,一大批优秀的宣讲员,形式新颖的产品不断涌现,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本场“典型说”宣讲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结合自身经历,齐说“百千万工程”,聚人心、鼓士气,凝聚了助力“头号工程”的磅礴力量。云浮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领导,市直机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税务局有关代表,五县(市、区)党委宣传部有关代表,云浮技师学院师生代表现场观看宣讲活动。
2024-09-11 -
青年宣讲员代言,云浮“土特产”真甜!
红彤彤的香荔、油润爽滑的米粉、甘甜脆爽的凉果、芳香浓郁的豆豉……这些风味独特的云浮新兴“土特产”,你尝过吗?一方水土一方味。土特产不仅是地域的名片,也是地方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但是,很多土特产却因为缺乏传播,或推广方式单调而“养在深闺人未识”。为让更多的土特产能够成功出圈,9月9日,云浮很甜·千人“村播”叹特产——云浮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好家乡“土特产”故事百姓特色宣讲活动新兴县示范专场在新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地方名优产品,再到全链条的产业,活动中,12位来自新兴县各镇各单位的宣讲员,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主线,用鲜活的故事、生动的案例,将当地大力发展“土特产”的故事娓娓道来。活动现场。王谢思齐 摄写好“土”文章开发优势乡土资源“In the hometown of the Sixth Patriarch,there is a touch of red that has la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a fragrance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ages,That is Xinxing Aroma Litchi.”(在六祖故里,有一抹穿越千年的红、一股流传千年的香,那就是新兴香荔。)活动伊始,新兴县塔脚村驻村第一书记伍思丹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新兴香荔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广东最具影响力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之一。近年来,新兴香荔产业发展有了质的转变,产品不仅走出了新兴,走向了全国,甚至远销海内外。一颗荔枝能够出山向海,靠的是什么?伍思丹以《“一抹香荔红”带动“一城产业旺”》为主题,分享了新兴香荔如何从曾经的皇家贡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到如今成为六祖镇农民致富的“幸福果”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的故事。新兴排米粉是新兴县的传统名优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粉丝油润、透明、爽滑,煮不糊、炒不烂的特点和独特口感广受食客青睐。来自新兴县交通运输局的陈梓浩,以“六祖舂米”的传说引入,讲述了“小米粉勇闯天下”的故事。拥有百年历史的排米粉,如今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现代人餐桌上的“新宠”,这张美食名片正越擦越亮。“爽脆,甘甜,让人胃口大开!”谈及新兴凉果给大家的印象,让人忍不住吞起口水。来自东成镇人民政府的李雪梅,讲述了这样一颗小小的凉果,因为得天独厚的地域与气候、独特的工艺与口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让新兴声名远扬。王谢思齐 摄来自大江镇人民政府的李楚瑶以《做大“豆”文章 助推产业振兴》为主题,通过讲述大江豆豉制作工艺第三代传承人黎海泉制作豆豉产业的发展故事,体现了一颗大豆蕴含了巨大的发展力量,让非遗“老技艺”走进大众视野。打好“特”字牌因地制宜差异发展茶叶是新兴县太平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现代特色产业。2023年,太平镇更是凭借茶叶获评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唱出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好声音”。一株茶苗植于土中,如何改变山的荒芜,造就富民兴村的“大产业”?2018年,叶敏慧来到了家乡本土企业“翔顺”,成为一名象窝山生态园的茶艺师。在海拔800多米的象窝山上待了6年,她真正感受到这片“小茶叶”带给这个小山村的变化与温暖。“18年前,象窝山这个贫穷落后、缺水缺电、道路不通的小山村,如今已经是岭南最美茶园、广东省七星生态茶园、广东省级旅游度假区。”叶敏慧说,象窝茶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还成了当地旅游业的重要支柱。王谢思齐 摄宣讲台上,来自天堂镇人民政府的李玲娟拿起一袋陈列在桌上的紫米,讲述天堂镇以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紫稻基地和高端稻米示范基地为目标,以“特色紫米产业”为亮点,培育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可追溯的稻米产业农业品牌。“如果紫色代表浪漫,那天堂镇就是浪漫的故乡,是独属于新兴的普罗旺斯。” 李玲娟动情地说。对稔村人来说,一碗濑粉,承载着独属于他们的乡愁。稔村濑粉是新兴县稔村镇的标志性美食。来自新城镇人民政府的邝心怡以《舌尖上的美食 稔村濑粉》为主题,讲述了稔村濑粉助农增收、促进振兴的发展故事,分享这独一份舌尖上的稔村味道。来自簕竹镇财政所的林丝杭,以《做“竹”文章 点“笋”成金》为主题,讲述了簕竹镇围绕“竹”资源,做活“竹”文章,从最初的一根根小竹笋到如今的大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振兴之路,将“小竹笋”做成“大产业”的故事。唱好“产”字歌助力乡村蓬勃发展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如何将过去“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打造成链条更完整的“多汁多味”的土特产?来自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张琪翊,以《在传承中超越,在科技上兴农》为主题,带大家回顾温氏股份——一个从“小鸡快跑”的养鸡场蜕变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非凡旅程。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温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度融入“百千万工程”。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养殖小区”再到“政银企村”“政银企村户”等多元化合作模式,温氏不断迭代升级,助力乡村蓬勃发展。从“土特产”到“国际范”,广东明基水产走出来一条预制菜产业的崛起之路。广东明基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梁捷表示,广东明基水产以对接RCEP为契机,积极推动和发展预制菜项目,在2022年成为云浮市农业领域对接RCEP及预制菜出口的首发企业,进一步带动预制菜项目的发展。走上家家户户餐桌的,不只是各类土特产,还有新兴的不锈钢餐厨具。经过30多年的发展,新兴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端不锈钢餐厨具生产和出口基地。“新兴造”何以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来自太平镇人民政府的范国成,讲述了新兴不锈钢产业的发展历程。他表示,新兴各企业将牢牢抓住“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历史机遇,通过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智能生产效率和生产管控效率,让新兴不锈钢产业特色更特、优势更优。作为千年古郡、六祖故里、禅意名城,新兴县文化底蕴深厚,山水钟灵毓秀,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县域旅游的一个重要趋势。”来自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服务中心的苏振芳,以《新兴很City》为主题,讲述了新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现场群众纷纷表示,这场宣讲活动别开生面,很甜,让大家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更加到位,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