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闻
-
人民日报头版关注:广东全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
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内,新能源汽车等待上船出海;广州国际港站,中欧班列即将驰骋万里前往欧洲;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西侧珠海洪湾,跨境包裹集中发往机场;…………南粤大地,外贸持续升温。“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长期不变的,一以贯之的。中国是不会自己把大门关上的,我们开放的大门还要进一步扩大。”2024年,广东进出口总额首次站上9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贡献全国近四成的外贸增量,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大局和全国外贸大局。今年一季度,广东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大块头有大担当。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广东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条件,全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添新朋聚老友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万商云集。广交会,被喻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透视广东外贸形势的重要窗口。4月19日,第137届广交会第一期圆满结束。4月23日至27日,第二期开展迎客。截至4月24日中午,本届广交会已有来自21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9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对外联络处高级经理麦翠妍介绍,“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采购习惯、重点行业等,我们今年在招展、布展工作中精准定位,全面提升展会层级水平。”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近期广东出台二十条举措,打出稳外贸促便利“组合拳”,同时充分用好广交会这个“家门口”的大平台,以更大力度稳住国际市场份额。走出“舒适区”,做大“朋友圈”。“我们生产的汽配产品如今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逐渐攀升。”对市场的变化,深圳市奥特瑞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展十分敏感。全力稳住传统阵地,加力拓展新兴市场,广东今年着力推动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等创新发展,组织不少于3万家次企业参加300场以上“粤贸全球”展会,持续推进贸易伙伴多元化。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我们要以更大力度拓展东盟、中东、拉美、中亚等新兴市场,挖掘非洲、南太平洋岛国等市场潜力。”强化互联互通,提升通达能力。承担广东超1/3外贸进出口量的盐田港,每周有近百条航线联通世界各地。“仅去年我们就新增18条航线,覆盖北美、南美、地中海、大洋洲等区域。”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商务部副总经理庞凝表示,今年将努力加密航线,持续完善国际航运网络布局。目前,广东3小时可通达东南亚主要城市,455条国际货运航线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港口。今年,广东将继续优化海运空运航线,推动空铁水公高效互联,同时培育一批本土供应链企业、港口物流企业、国际分销商和代理商,以高质量贸易通道建设支撑外贸稳量提质。以变应变、创新发展,化挑战为机遇来自厄瓜多尔的采购商大卫,手机相册里藏着广东外贸的“前世今生”。“这是以前拍的洗碗机、消毒柜、电饭煲等,后边是最近拍的新能源车。”指尖轻轻滑动,大卫感慨万千。两组照片,恰是广东外贸乃至全国外贸增量提质、向新向优的一个缩影。以往,中国制造行走全球,多是以“量”和“价”奠定优势;如今,外贸进出口日益成为竞逐“智”和“新”的战场。挑战之下,以变应变。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广东未雨绸缪,做足深刻调整产业结构的长期准备,将经济发展更多转向依靠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异军突起,成为拉动广东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坚持制造业当家,全面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拥有制造业所有大的门类的广东,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一体发展,成长出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推动4万家制造业骨干企业数字化转型。去年,全省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6.7%、31.6%。今年,广东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培育更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的美的洗碗机工厂,机械臂有序舞动,自动导引车灵活穿梭。“26秒下线一台洗碗机,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成本明显降低。”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深有体会,“我们由此可以把更多优势资源用于全球化配置,强化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加含“新”量,培育更多外贸增长点。广东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新型储能等一批万亿元级、千亿元级出口产业集群。茂名、湛江、揭阳等东西两翼临港产业集群快速崛起,逐渐成为外贸新星。今年,广东将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着力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试验场和孵化地,扩大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产品出口。在海外市场摸爬滚打多年,江门市新会区康美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黎永雄颇有心得,“我们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应用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从而适应新环境、新市场。”在开放合作中发展壮大,在转型升级中持续蝶变。广东外贸企业坚持以变应变、创新发展,自主性和内生力更强。先立后破、破立并举,以改革促开放位于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的“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由东莞联合香港机场集团共建。“过去,货物先从内地到香港,再到香港国际机场出口,要完成两次出入境手续;如今,所有手续可在空港中心提前完成,从工厂门到机舱门最快只需15小时。”黄埔海关所属沙田海关副关长高剑影介绍。粤港澳大湾区约75%的国际航空货物,经由香港国际机场转运海外。“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背后,是粤港两地在跨境航空物流方面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粤港合作,正是生动实践。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提升综合保税区开放能级和水平……锚定制度创新,广东始终坚持先立后破、破立并举,下好“先手棋”。聚焦企业所需,强化系统思维,打好“组合拳”,更是改革驱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广东今年着力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出台支持绿色贸易发展专项政策,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信息共享、机制对接,助推各类生产要素加速流通。通过实施航空异地货站业务,累计2.73万车次、12.2亿美元货物在广州南沙“一站式”办理通关手续后快速出口;“组合港”“一港通”模式累计开行航线65条,已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和湛江、汕头等城市。围绕近年来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跨境电商产业,广东从优化完善支持政策、支持园区发展、支持企业发展、构建产业生态4方面出台12条支持政策,率先实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1个地市全覆盖,跨境电商规模稳居全国第一。今年,广东将高标准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广东将持续深入推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广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2025-04-27 -
广东省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举行 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全省GDP8.91%
4月25日,由广东省版权局主办的2025年广东省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在广州举行。现场发布广东省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率、2024年广东省版权十大案件。据最新统计,广东省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11504.47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的12.8%,占全省GDP的8.91%。推动版权产业发展,需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现场正式发布2024年广东省版权十大案件。十大案件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惠州、汕尾、东莞、肇庆、潮州等市,涉及盗版教辅图书、网络游戏“私服”和侵犯文字作品、美术作品、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其中行政案件6宗、刑事案件4宗。当前,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对版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广东省版权局于近日发布《广东省版权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省版权局相关负责人对《管理办法》相关内容进行现场解读。《管理办法》共7章24条,主要界定了专家和专家库的内涵,明确了专家库的管理原则,区分了相关部门职责分工,规范了专家入库、出库的条件(情形)和程序,列举了专家可以参加的活动及权利义务,细化了专家的使用方式等。“《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有利于解决过去专家资源分散、水平参差不齐、发挥作用有限等问题,有效提升版权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上述负责人说。活动现场,广东省版权保护联合会分别与阜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版权保护联合会将携手阜博集团,在技术赋能、生态共建、国际拓展等方面进行合作,构建覆盖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版权生态。
2025-04-27 -
南方日报评论员:走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文丨南方日报评论员“坚持产业兴市、绿色兴业,深入挖掘好山好水蕴藏的潜能和价值,走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崛起步伐,为全省筑牢生态屏障、加快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4月21日至23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到河源调研,强调河源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吃生态饭、走产业路、借湾区力,推动绿色崛起迈向新高度。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归根到底一句话,那就是走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河源,地处粤北山区,被誉为“绿野仙踪”,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粤港重要饮用水源地。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73.26%,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上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这里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万绿湖,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南粤大地上,河源宛如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先后获得“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广东省生态宜居城市”等一系列“绿色名片”。生态既是河源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也是河源崛起的重要着力点。对于河源来说,必须锚定绿色崛起目标,走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色崛起是方向,具体思路是什么?答案是吃生态饭、走产业路、借湾区力。吃生态饭,就是坚持生态优先,同时想办法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努力把生态“高颜值”变为经济“高价值”,既留住好山好水,又走出致富新路,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端稳“金饭碗”。走产业路,就是秉承“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理念,抓好产业大发展,既要立足农业优势,繁荣农村经济,也要做好做强“一县一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借湾区力,就是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机遇,善用区位优势,从大湾区加快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吸引更多大湾区人来河源,带动当地农文旅产业发展。方向既明,思路已清,行动须实。走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河源要从四个方面具体发力:一是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发展水平,多措并举稳外贸、扩投资、促消费,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聚链成群、积厚成势,推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扩面增量、提质增效,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规模和水平,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农业高产高效、品牌化发展,不断增强绿色崛起的内生动力;二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切实抓好万绿湖保护开发、龙川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等重点任务,坚持功能强化和风貌提升并重,一体推进县镇村规划建设,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筑牢绿色崛起的坚固底盘;三是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毫不松懈抓好防汛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创承载绿色崛起的美好家园;四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化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推动党员干部提升战斗力执行力,切实把各级党组织建好建强,为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广东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不只河源,全省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走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更强的支撑力、注入更大的绿动能。
2025-04-25 -
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广东去年查处知识产权行政案件3945宗
4月24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陈新烈介绍2024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严格有力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昆仑”“护航”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全省共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249件,移送审查起诉2653人,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打击质效持续提升。全省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265件1854人,起诉1779件3192人,持续加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全省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83308件,审结88462件,调撤结案50932件,推进纠纷矛盾实质化解。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质效齐升全省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查处知识产权行政案件3945宗,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0445件、其中行政裁决类1433件,促进专利纠纷快速解决。全省版权系统加大侵权盗版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检查场所26655家,累计巡查网站5352家,查办案件370件,有效净化版权环境。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开展“龙腾2024”“蓝网行动”“净网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省内海关实际查扣侵权商品14420批次、数量3478万件。此外,广东还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建设,全省累计建设15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6家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2024年受理专利预审申请5.23万件、知识产权保护维权相关案件1.61万件。
2025-04-25 -
南方日报评论员:探索浩瀚宇宙 追梦永不止步
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这一天,既有航天科普系列展览、航天文化艺术论坛等宣传活动,也有最重头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叩问苍穹,逐梦不停,我国太空探索稳步推进,正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行。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九天揽月的梦想,航天梦也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1956年新中国创立自己的航天事业,到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再到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比如“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在无数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同时也在不断刷新着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新高度。新征程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已步入快车道,探索宇宙的脚步更加铿锵。回顾过去一年,我国累计发射运载火箭68次,创历史新高;嫦娥六号在历时53天太空往返之旅后,带回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创造中国航天新的世界纪录;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实现第五次“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成功回收,空间技术发展和应用有了更强支撑;探秘地月最强“传声筒”,提出搭建“鹊桥”通信方案,嫦娥翩然落月背不再遥不可及;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投入使用,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仰望星空,追梦不止,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把每一个任务结束的终点,当作接续创新的起点,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中国航天人一直在路上。今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二十号乘组再叩苍穹,将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会师”。天问二号任务也提上了日程,正按计划开展发射前准备测试工作,将执行小行星伴飞取样探测任务。再进一步看,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2029年左右下一代北斗系统开始发射组网卫星、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一份争分夺秒的时间表,映照着中国航天人砥砺前行的脚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快,也必将在浩瀚宇宙书写更多令世界瞩目的东方传奇。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中国航天日不只是航天人的纪念日,也是14亿中国人的航天日。伟大的航空事业,需要在汇聚力量中不断壮大,在薪火相传中不断推进。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面向未来,全面建设航天强国,必须大力弘扬航天精神,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懂航天、爱航天、干航天,让航天梦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确保中国航天事业后继有人、生生不息。也希望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继续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正在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一点点实现。探索浩瀚宇宙,追梦永不止步。让我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向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勇毅前行,续写更多星辰大海的中国奇迹!
2025-04-25 -
多项数据全国第一!广东去年全省专利授权量69.26万件
4月24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陈新烈对2024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进行介绍。陈新烈介绍,2024年,全省专利授权量69.26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34万件,商标注册量82.45万件,著作权登记总量33.22万件,保持全国领先。截至2024年底,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79.23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6.77万件,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0.47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906.46万件,均居全国首位。陈新烈补充,广东注重强化产业创新引导,通过组织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等工作,持续放大创新引领作用。累计获批建设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9个,建成战略性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20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573家;全省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243家,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认证企业1.7万多家,通过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认证企业117家。
2025-04-25 -
南方日报评论员:深入推进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
文丨南方日报评论员一个推崇敬业乐业的民族,必定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一个弘扬职业精神的社会,必定是活力涌流、文明进步的社会。近日,中央宣传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引导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行风带民风、促社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道德力量。加强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推动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新征程上,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牢牢把握新的文化使命,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推动职业道德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加强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必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遵循原则、把握规律、积极创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要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传承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结合时代要求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做到局部和整体相协调、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治标和治本相统一、当前和长远相兼顾,推动职业道德建设走深走实;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相结合,树立践行职业道德受鼓励褒奖、违背职业道德受谴责惩戒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加强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找准“关键点”、抓住“着力点”,在推进过程中做到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为社会文明风尚凝心聚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在规范建设方面,要推动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行业规范,丰富拓展职业道德时代内涵,推动形成尊崇职业道德的政策导向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引导方面,要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融入职业培训全链条,坚持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发挥良好家教家风作用。在实践养成方面,要注重礼仪礼节体验教育,持续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加强职业领域诚信建设,丰富职业道德实践载体。在建设环境方面,要强化制度保障,注重文化浸润,加强行风建设,开展专项整治,营造良好氛围。“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有了职业道德的托举,“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奋斗哲理更显深刻有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国家而言,要把职业道德建设纳入总体工作统筹推进,作为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任务抓好落实;对社会组织而言,要强化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共同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对个人而言,意味着砥砺职业操守、恪守职业本分、干好本职工作,每件事、每个细节、每项产品力求无愧本心。当崇高的职业道德落实为掷地有声的职业行动,实现中国梦就有了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全省上下要坚定职业道德,坚守职业理想,以职业贡献为荣,深入推进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2025-04-22 -
GDP增长4.1%,一季度广东经济数据出炉
4月22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25.5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4.4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2002.53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8.53亿元,增长4.3%。全省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农业生产形势良好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3.2%,园林水果产量增长3.9%,茶叶产量增长6.0%。猪肉产量下降0.8%,禽肉产量下降6.5%,禽蛋产量增长3.2%。一季度末,生猪存栏增长9.8%,生猪出栏增长0.4%;家禽存栏增长2.6%,家禽出栏下降4.8%。工业生产稳步扩张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增速比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5.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3.3%,制造业增长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持平。重点行业支撑有力,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8.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0%。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5.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2.0个、1.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9.9%、83.5%、31.3%、10.8%。服务业回升向好规模以上服务业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分别增长7.4%、7.1%、6.1%,比全部服务业增速高3.1个、2.8个、1.8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增长10.8%、7.7%、9.9%、13.7%。一季度,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0.9%、4.2%,其中民航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9.6%、10.4%;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0.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9.8%;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2.7%、5.0%,其中高速铁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7.4%、5.2%。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2%,降幅比1-2月份收窄2.2个百分点。“两重”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9%,增速加快3.1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分别增长11.0%、8.9%。工业投资占比达38.0%,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41.0%;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7.6%,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7.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2%,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4%,降幅比上年全年分别收窄3.0个、12.4个百分点。市场销售增速加快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增长较快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增速比1-2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5.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7%,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增长2.6%,餐饮收入增长1.9%。部分升级类和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向好,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日用品类分别增长11.8%、36.0%、8.7%。以旧换新相关品类商品零售额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29.1%、40.0%、42.2%、17.7%;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额增长8.6%。线上消费持续释放潜力,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6.3%,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31.9%,是202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4%。3月份,CPI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下降2.0%。3月份,PPI、IPI分别下降1.3%、2.2%。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21元,同比名义增长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7元,同比名义增长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21元,同比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
2025-04-22 -
南方日报评论员:从广交会看中国经济韧性
文丨南方日报评论员在关税战背景下,“中国第一展”依旧人气爆棚:第137届广交会参展企业约3.1万家,其中出口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吸引超20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美国沃尔玛、塔吉特,法国家乐福、安达屋等255家大型采购商确认参会。截至4月15日17时,境外采购商本届累计线下参会64530人,同比增长8.9%,到会人数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国际贸易。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传递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强烈信号。本届广交会魅力丝毫不减,表明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产品物美价优的追求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会改变,也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中国外贸充满信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今年一季度,消费、投资、工业生产、企业经营等多领域高频数据呈现增长之势,折射出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向好向新态势。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顶压前行的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大韧性,实现平稳开局。外贸韧性何来?先看出口。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13万亿元,增长6.9%,主要表现在需求、创新、竞争力等方面。比如,国际市场需求方面,一季度我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都实现了增长;国内产业创新方面,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一些传统产业凭借着配套齐全、转型升级快、经营灵活的优势,不断推出“新品”“潮品”“爆品”,推动竞争力“焕新”……深层次来看,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既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自身韧性。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故而,即便当前我国出口面临着复杂严峻外部形势,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天就塌不下来。再看进口。一季度进口增速下降,但可以预计,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进口增长空间巨大。这是因为,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同时我们有14亿多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各类消费场景蓬勃发展,无论是从工业生产还是从居民消费来看,市场的需求都很大。特别是我国始终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积极扩大进口,已经连续16年保持全球进口第二大国的地位。中国大市场始终是世界的大机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更广泛的贸易战将导致贸易壁垒增加,并据此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下调0.2个百分点至3.1%。但与此同时,OECD也充分肯定中国经济政策提振效果,将中国经济增长率上调了0.1个百分点。这“一升一降”体现出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不断增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正不断释放,稳经济、稳外贸政策也在接续发力,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变,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信心与底气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广大外贸企业在丰富的外贸实践中锤炼了韧性、增强了实力、积蓄了动能,外贸基本盘稳固;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持续转型升级,中国产品的创新力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外贸新动能充沛;我国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全球贸易秩序,和更多贸易伙伴携手合作、实现共赢,外贸可持续性凸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一季度,广东等7大省市合计进出口7.78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三,实打实起到了挑大梁作用。作为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广东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条件,培育壮大内需增量市场,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大力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优化对外贸企业服务,全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活力,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2025-04-16 -
2024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值7493.9亿元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14日消息,2024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值达7493.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5.6%,占广东外贸总值的8.2%,拉动广东外贸增长1.8个百分点。2025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十周年。据介绍,10年来,广东省内海关在自贸试验区共推出68项可复制海关监管创新制度,覆盖通关便利、保税+新型业态、跨境电商、加工贸易、检验检疫等业务领域,有力促进广东自贸区外贸规模不断攀升。在支持跨境要素便捷高效流动方面,海关实施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模式,将货物平均堆存期缩短至2天以内,每年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2.2亿元以上。支持设立机场共享国际货运中心,将广州、深圳、香港机场的航空货栈前置到自贸试验区内综合保税区,企业可节约货物物流成本30%。推动粤港、粤澳海关“跨境一锁”改革升级为“三地一锁”,促进跨境陆路物流便捷流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方面,实施内地供澳门水产品“三联三同”监管模式,企业出口申报前监管申请批次减少99%,海关查检作业时效提升近58%。优化91种品类供澳蔬菜的监管,内地企业属地申报批次减少90%以上,澳门企业在澳申报用时缩短约50%。推出粤澳、粤港“一单两报”改革,企业录入数据必填项压缩80%。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