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
时政微观察丨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2024年5月23日,泉城济南,一场关于改革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这里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谈起改革之“法”——“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早在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鲜明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关乎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改革规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出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总书记为新时代改革事业正本清源、举旗定向——“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底线原则——“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种下一棵高山榕树。什么是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体现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事业的方方面面——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将党的全面领导融入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治理、高校领导体制、群团组织建设等各类工作全过程;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等,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北京草厂社区“小院议事厅”成立于2012年。在这里,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善于守正者强,勇于创新者胜。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坚持守正才能不迷失改革前进的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同时,必须坚持创新,辨明时势发展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相机而变,使改革始终勇立潮头、引领时代。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3月23日,《方案》全文公布仅两天,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正式揭牌运行。不久后,《方案》确定的25个应挂牌的新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全部完成挂牌。这是一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这一《方案》仅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80多个部门,解决了60多项长期存在的部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事项,推动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2023年7月3日,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州下线。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以实施整合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助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打破户籍屏障、提升保障水平等基础上推进新型城镇化;科技体制改革涉及管理体制、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等方方面面;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将能打胜仗作为改革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指向,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一项项前所未有的改革举措,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2023年11月1日,国家设立的第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新疆乌鲁木齐揭牌。从推出全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上线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创设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到设立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改革推进模式,累计部署35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集装箱货轮在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装卸货物。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13年12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一场关系全局的深刻变革。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重点突破、全面布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143项科技体制改革部署破立并举,推动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跃升至第12位;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法;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略城乡区域格局,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深圳大力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向关键处挺进,以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其中民营企业超53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3倍和3.9倍。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领域改革更加注重一体构思、统筹谋划,更加注重改革配套、串点成线,一系列改革“组合拳”集中推出,推动在目标取向上相互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此后的一次深改组会议,总书记专门听取了10项改革落实情况汇报,并一连说了3个“抓”:“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2018年3月,中央深改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其会议涉及国资国企改革、医疗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要求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2次重要会议,引领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改革航程。72次会议中,“落实”一词贯穿始终,在公开报道里共出现300多次。会议多次专题听取重大改革落实情况汇报,重点了解改革举措落实情况,部署改革推进的步骤和次序。△2023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1天,较2013年增加95天,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持续巩固。图为北京颐和园。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联组会,谈到生态环境建设时,回忆起10年前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时北京的蓝天。“那几天天气很好,当时有人问,这是‘APEC蓝’,能持久吗?我回答他们,这并不是短暂的蓝天,几年后它将是永久的蓝。”说起当年这个细节,总书记语气坚定。持之以恒,必有回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持续发力,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湖北宣恩县以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为轴心,打造以县城为核心的仙山贡水风景区。新时代新征程,各地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全面深化改革这些年,人们一次次看到“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的决心和实践。户籍制度改革从中小城镇开始,推及全国多地,最后在特大型中心城市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公立医院改革入手,以医保体制改革破题,进而形成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北京、山西、浙江3省市先行开展,直至四级监察委员会全部组建成立,由试点迈入全面深化新阶段……从试点探索到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再到上升为制度性成果,最终大范围铺开,一系列改革措施蹄疾步稳、久久为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结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形成整体效应……习近平总书记为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提供了科学方法、指明了实践路径。时间,镌刻中国恢弘的历史,也将见证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勇立潮头逐浪高,奋楫扬帆正当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前途无限光明。
2024-07-17 -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丨自贸港的故事
伴随着《万泉河水清又清》的优美旋律,国家主席习近平走上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主席台。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宣示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从一个边陲岛屿,发展成为国家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后的第三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赋予了海南新的重大使命。“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式启航。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自由贸易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成熟一项推出一项,行稳致远,久久为功。”从国际船舶登记新机制,到保税油供应新政策,多项海南自由贸易港航运便利化政策落地实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航运公司选择落户海南,外资船舶选择“中国洋浦港”作为登记港,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航运要素聚集,提高航运业国际竞争力。为满足海南离岛免税市场需求,推动免税消费由“海外购”逐渐转向“海南购”,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历经9次优化升级,购物限额不断提高、商品种类不断扩大,提货渠道和提货方式不断丰富、购物便利性不断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海南考察,他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海南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如今,以“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主框架的自贸港政策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成为海南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器”和“加速器”。南海之滨、千帆竞发。在一个个改革开放的故事里,海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正在成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2024-07-17 -
改革近镜头|风雨改革路,扬帆再起航
2013年7月21日上午,大雨滂沱。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考察,一下飞机就直奔位于长江北岸的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当时,距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还有不到4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上午11时许,正在阳逻港区中控室值班的余立麒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看到,一支车队冲破雨帘,驶入港区,在中控楼前依次停下。不一会儿,亲切的问候声在身后响起——“同志们好”。余立麒和大伙儿回头一看,发现来人竟是习近平总书记,便都惊喜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习近平总书记依次走到每一位中控员的工位前同大家一一握手。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控室听取了港区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还在电脑屏幕前仔细察看了集装箱卡车从港区卡口到堆场再到码头前沿的完整操作过程。从屏幕上可以清晰看到,作业区内集装箱堆垛如山,桥吊起落不停。在听取港区建设情况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同在场同志交流。“三峡通航的标准是多少?”习近平总书记问起港口上游航道条件。“单船6000吨级。”时任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跃明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点头称赞。这一数据表明长江上游通航能力已是世界内河航运领先水平。离开中控室,习近平总书记乘车前往作业码头考察。此时,风更大了,雨更急了。码头地面上已经积了一层雨水。“车门一开,总书记自己撑着伞就下车了,裤腿也卷好了。”陪同考察的时任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强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积水深的地方能到皮鞋一半高度,但总书记根本没在意。他把伞靠向我,和我边走边聊。”“内地港口是不是发展潜力很大,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总书记问。“60%是外贸箱,40%是内贸箱,内地港口很有潜力。”顾强生回答。如何解决投资资金问题、设备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习近平总书记冒着大雨在码头上考察了十多分钟,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雨水打湿了衬衫,却没能停下总书记深入调研的脚步。两天后,在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征求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3个多月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其中,“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正是重要改革举措之一。
2024-07-17 -
重磅微视频 |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篇章
十年多来,凭着非凡的政治勇气、深厚的人民情怀、深邃的历史眼光和科学的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谋篇布局、掌舵领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天地。如今,历经十年多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正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例子”“世界最成功的发展样板”。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十年多来,来自中国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改变着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影响着人类前行的方向。从脱贫攻坚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文明倡议,中国不断为广大命运与共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不断为世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创造全新机遇,不断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九万里风鹏正举。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亿万中国人民正共同创造着新的历史。这通往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必将推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也必将为全球发展带来无穷动力。
2024-07-17 -
第一视点·习近平在浙江的改革故事(上)发展出题目 改革做文章
改革,是浙江成长的基因跨越新世纪,面对发展中的难题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爬坡过坎的每一步都蕴含着改革创新的智慧和力量世纪之初,浙江重工业产值近10年来首次超过轻工业,但紧随而来的,是各种要素的紧缺。2003年,电荒给浙江GDP造成的影响比非典多出近一倍。让电于民的举措,让一半企业每个月非正常停电的天数超过11天。2004年初,在省统计局负责国民经济核算的朱飞飞突然接到一个任务,参与分析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谈及当时分析的结果,朱飞飞回忆道:“像耕地面积的减少这一块,1996年到2000年这4年时间,每年也就减少21.95万亩,但是2003一年,它就减少了62.38万亩。我们的生产方式还是比较粗放的,应该是面临着所谓的‘成长的烦恼’。”成长的烦恼,如何破解?2004年3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回应了用地紧张、用电短缺等问题,他指出:“浙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就是一段‘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历程。”针对国有企业改革难,他五天内调研13家企业。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他上高山、入海岛。针对连年攀升的信访量,他把接待信访群众的第一站选在了问题最突出的金华浦江。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才能找到改革的突破口。2003年7月10日,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首次系统提出“八八战略”。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推进“八八战略”落地实施,习近平同志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他曾形象地强调要用好“两只手”:“一只是政府看得见的手,一只是市场无形的手,关键是处理好‘两只手’之间的关系。市场的这只手壮大了,政府也可以转换出更多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不该管和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去管。”用好“两只手”,改革的利刃,很快挥向了缺电背后的大问题:粗放的产业结构。2003年,新昌,改革之风未起,刮过新昌江的风却让沿岸百姓难以忍受。当时的新昌,原料药医化产业占工业比重最高曾达60%。发展带来的污染,糟了老百姓的心,却还没坚定新昌人改变的心。京新药业董事长吕钢回忆道:“那个时候说实话,我们对创新还是有点迷茫的,还是有点畏惧的,因为创新确实是投入的时间很长、资金大,而且药物的研发成功的概率也很低,低于10%。”正当吕钢站在“十字路口”犹豫不决时,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政府之手开始谋划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一场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正拉开大幕。时任浙江省经贸委先进制造业基地办公室主任凌云说:“总书记对于产业选择的问题,他始终非常重视,他的观点就是一定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产业的升级,而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所以我们讲‘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只有这么一条路才能够杀出来,才能够真正让浙江的产业结构能够脱胎换骨。”2003年春天,浙江经贸委先进制造业基地办公室挂牌,凌云担任主任,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办公室编制出了“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导向目录”,其中限制类145项,淘汰和禁止类285项。这一年,受习近平同志邀请,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带领当时国内各领域顶尖的11名院士飞抵浙江,赴温州、宁波、绍兴、杭州等地调研制造业发展。当年九月,全国第一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纲要《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出台,紧接着,在习近平的亲自推动下,浙江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首度进行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面合作与交流,引得数百只“俊鸟”纷至沓来。政府之手主动作为、腾笼换鸟,调动的是市场之手转型提升的信心和活力。2006年10月17日,吕钢终生难忘的一天,习近平同志来到京新调研,直奔企业刚刚新建的202车间。习近平同志肯定了企业的转型计划,并提出“要加快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步伐”。正是这一年,新昌壮士断腕,一口气关停30多家高污染企业,叫停40多个项目,财政收入一下子减少了三分之一。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马当先,到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各领域改革的全面推开,伴随着“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改革的力量,推动之江大地发生系统性、整体性的精彩蝶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到高质量发展,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从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改革之力连绵不绝,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在新昌启动产业转型的五年后,一条看上去不像新闻的新闻登上了当地报纸,“村民甑林江在新昌江捕到了150公斤鱼!”。天姥山下的小县城,复归曾经的绿水青山,一跃成为县域创新典型。当年“院士天团们”为浙江谋划并憧憬的“先进制造”、“专精特新”等路径,如今已在全省“415X”产业集群的打造中逐渐变为现实。而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协同发力,正让浙江用政务服务换来网友点赞,用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用各行各业的改革先行,塑造面向未来的鲜明优势。
2024-07-17 -
改革近镜头丨“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
“做梦也想不到,我们在家门口迎到了总书记。”回想起2016年的4月25日那一幕,“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至今印象深刻——当天下午,车到了家门口,总书记微笑着下了车,一家人又惊又喜地迎了上去,“总书记一把握住我的手,并向我们问好”。“总书记还记得我啊,那一刻我心都要跳出来了!”2010年严金昌随沈浩先进事迹报告团去北京,总书记见过他。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1978年,习近平同志曾经到安徽滁州调查研究。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同安徽代表团代表一同审议时,总书记深切地说:“我对滁州很有感情。”总书记对当年的人和事记忆犹新,如数家珍:“我有笔记,还能翻出来。”“我想有机会一定再去!”两年之后,总书记如约而至。总书记像老朋友一样,亲切地同严金昌的家人一一握手,和蔼地问起家里情况。严金昌的老伴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回答:“孙子就在家门口上学,我们身体都好,感谢总书记的关心。”严金昌一家人簇拥着总书记,请总书记进屋看看。总书记一边走,一边关切地询问农民增收情况。“总书记放心,我们家家户户盖房子,还有私家车,农家乐一年收入能有十几万。”严金昌高兴地回答。经过大厅、连廊,在农家乐的冷柜前,总书记停下脚步,细细察看。半成品肉类、各种绿色蔬菜……“这是咱们小岗的农家菜。”严金昌朴实地笑笑,介绍道。“好!农家乐,乐农家。”总书记的点赞,让严金昌觉得温暖而自豪。严金昌真切感受着巨大的变化:从当年家里6个娃,每天睁开眼就愁吃的,于是贴着身家性命在茅草房里摁下红手印,搞起“大包干”,到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用上了自来水,通上了宽带,公共服务进入社区,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是改革让我们吃饱了饭,也是改革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严金昌向总书记汇报:“您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小岗也有小岗梦。”总书记高兴地说:“改革开放30多年,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
2024-07-17 -
改革近镜头丨发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令
2013年11月12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灯光璀璨,气氛庄重而热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会在此举行。主席台上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会标十分醒目,10面红旗分列两侧。帷幕正中,金色的中国共产党党徽熠熠生辉,见证着这一历史时刻。下午3时,闭幕会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在主席台就座。这次划时代的盛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几上几下、反复修改,散发着墨香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草案)》,摆在每一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面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彰显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从4月24日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整整200个日夜。逐条、逐句、逐字,习近平总书记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提出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倾注了大量心血。文件中涉及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决定》稿鲜明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参与文件起草的一名成员回忆说,这一新提法最后是习近平总书记拍板定论,实现了重大理论突破。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是一份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经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掌声如潮,响彻全场。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青山万重,乘风好去。如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中国改革的航船仍将劈波斩浪、壮阔前行!
2024-07-17 -
联播观察|改革有“数”
联播+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地方考察就来到广东。他说:“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十多年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生动记录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
2024-07-17 -
学习领悟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持召开72次会议,一系列改革方法论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让我们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的真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持召开72次会议,一系列改革方法论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让我们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的真谛。
2024-07-17 -
微视频|奋进中国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微视频《奋进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继续奋进,为一个更美好的中国!
202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