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
时政微观察丨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2025年10月,605岁的紫禁城迎来它作为博物院的第一百个春秋。建院百年之际,故宫博物院特别推出“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通过200件(套)珍贵文物文献,展现故宫博物院百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立体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2025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故宫博物院,参观“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一幅幅书法、绘画名作,一件件青铜器、玉器、瓷器等,见证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赓续绵延的文脉。“故宫博物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总书记认真听取讲解,不时驻足察看、询问有关情况,对新起点上故宫人发扬优良传统、承担光荣使命提出殷切期望。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新时代以来,故宫博物院这座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巍峨殿堂,书写着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崭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展览时指出:“保护好故宫,发挥好故宫的作用,是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故宫人的光荣使命。”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创造的文化瑰宝,蔚为大观。截至2024年年底,故宫博物院藏品数量超过195万件(套)。这是故宫博物院第五次文物清理深化和延续的成果。在“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中,有一场跨越千年的“凝视”——两千多年前的青玉兽面纹璧、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与清代的金瓯永固杯一字排开,它们共同承载着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寄托着国家永固、人民安康的美好祈愿。△2025年9月,观众在“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上观赏莲鹤方壶。从“一脉文渊”的薪火相传到“万千气象”的守正创新,这场大展不仅展现了文物之美,更让人读懂守护之艰辛与传承之不易。展览中,《伯远帖》《五牛图》《清明上河图》三件国宝齐聚。它们都曾历经时代动荡与流转,或险些流落海外,或在岁月中受损,最后都在国家力量的倾力抢救与守护下回归故宫。展厅墙壁上,一张老照片展示了1933年故宫文物集中太和门广场准备起运的场景。抗战期间,大批珍贵文物避敌南迁。烽火漫天,文物却基本无损,“人在文物在”,无数仁人志士拼死捍卫,才有了国之瑰宝的安然无恙。△故宫展出的掐丝珐琅太平有象“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守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他叮嘱,“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新时代以来,故宫博物院不断传承深化“视国宝为生命”的信念,一体推进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各项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一个古老而年轻、充满生机活力的故宫焕发出新的光彩。从故宫放眼全国,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我国博物馆事业前所未有繁荣兴盛,神州大地升腾起“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博物馆之“博”不仅在广度,更在人们感知的温度。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2025年9月,观众在“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上观赏五牛图卷。这些年,故宫博物院开放的面积不断扩大,“解锁”的国宝越来越多。新开放的乾隆花园第一、二进院落里,观众可欣赏典出《兰亭序》的禊赏亭、以古楸为名的古华轩、寓意深远的遂初堂等。新起点上,故宫博物院如何发扬优良传统,满足人民不断提升的文化精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展览时提出明确要求,故宫博物院要“坚持文物属于人民、服务人民,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提高文物活化利用水平”。△2025年9月,故宫建福宫,2026年《故宫日历》4个不同版本的模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激发更多热爱与共鸣,是文明赓续最美的时代回声。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故宫博物院深度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从故宫文具、“紫禁瑞兽”帆布包到“故宫猫”鼠标垫、故宫口红,基于故宫文物元素与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不断破圈,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故宫文创让观众把“故宫文化带回家”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以时尚、亲切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百年大展的主题就是对故宫古建筑群及其藏品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守正创新、活化利用,让故宫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截至2024年年底,故宫博物院106万件文物完成高精度数字采集,经过筛选、整理并向公众开放的数字文物达10万余件,形成覆盖线上线下的立体网络。“我参观过法国卢浮宫,也参观过中国故宫博物院,它们珍藏着千万件艺术珍品,吸引人们眼球的正是其展现的多样文明成果。”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一番话让人印象深刻。故宫博物院是闻名四海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文明的瑰宝在此交相辉映。“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故宫博物院引进了近30个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地区的文物展览,多次组织赴外及港澳台地区文物展览、参与境外合作机构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织的文物展览等。一次次跨地区、跨国家、跨文明的交流对话,予人以深刻启迪。△2024年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陪同外宾参观故宫博物院时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指出“故宫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这次在参观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故宫博物院“成为世界读懂中华文明、读懂中华民族的重要窗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从推出中外文物交流展览、创造性举办“太和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到开展国际合作、制定国际标准,故宫博物院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了中华文明魅力,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贡献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故宫博物院赓续中华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分领域部署了“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之一就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走过风雨百年,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守护、传承、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述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故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创造了五千多年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必将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2025-10-29 -
学习新语|“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一份深深的牵挂。重阳节到来之际,一起重温总书记尊老敬老的暖心场景,感悟总书记深切的为民情怀。
2025-10-29 -
视频画报|携手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
应韩国总统李在明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亚太各国要团结协作,勇于担当,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平台上,习近平主席着眼亚太地区人民共同利益,发出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时代强音。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各方一道,共商区域繁荣发展大计,凝聚各方团结合作共识,回应时代呼唤,应对全球挑战,共同谋划亚太发展新篇章。
2025-10-29 -
壹视界·微视频 | “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1984年12月7日,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主题就是尊老。篇幅不长,却真实反映了习近平尊老敬老的深情厚意。时光流转,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年人的敬重、关心始终如一。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他察看敬老院的房间、餐厅、健身房、医务室,看老人作画、从事手工制作、排练合唱。一位老人提出想同总书记合个影,习近平总书记欣然同意,并亲自招呼老人们过来,特意把坐轮椅的老人安排在自己前面。2017年11月17日上午9时30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在准备同代表们合影时,总书记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们中间,就握住他们的手,微笑着问候说:“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西宁“爱老幸福食堂”,听说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有不同优惠,他称赞“分得很细,工作做到家就要这样”。2023年5月,总书记走进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食堂。临近中午,社区食堂内,几名老人正在用餐,见到总书记来了,纷纷起身问好。红焖鲫鱼、豆腐炖肉、西红柿炒鸡蛋、红烧茄子……总书记望向老人的餐盘:“这里菜的花样不少啊!”……一句句问候发乎于心,一份份关怀践之于行。习近平总书记一个个自然而然的举动,身体力行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展现出亲民爱民的崇高风范。与此同时,一项项务实部署加速推进——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首次写入党的全会文件,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作为重要改革举措……“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总书记深情地说。
2025-10-29 -
微视频|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20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全党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2025-10-29 -
拾光纪·坚韧长久!习主席等十余年前种下的APEC亚太伙伴林郁郁葱葱
2014年,习近平等在北京雁栖湖畔种下的APEC亚太伙伴林已郁郁葱葱。2013年以来,习主席出席了APEC的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25年APEC,韩国庆州见!
2025-10-29 -
一图速览!“十五五”规划建议61条
2025-10-29 -
学习手记|在亚太这片大海中扬帆前行
习近平主席将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习近平主席第12次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太是我们共同发展的空间,我们都是亚太这片大海中前行的风帆。”201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习近平主席以“风帆”为喻,讲述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命运与共的道理。宽广太平洋,汇聚千流、浩瀚无垠,蕴含连通四海的澎湃活力,滋养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孕育出亚太经合组织这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先驱。成立30多年来,亚太经合组织以推动经济全球化为己任,带动亚太大发展、大融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太奇迹”。如今的亚太,经济在全球占比超过六成,贸易总量占比近一半,是全球经济主要增长引擎。亚太何以成功?“源于我们始终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源于我们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源于我们始终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持互利共赢和相互成就”。2024年11月在秘鲁利马,习近平主席指出“亚太奇迹”背后的深刻逻辑。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暗流搅动世界经济的海面,当有人企图以“筑墙”“脱钩”在没有自然阻隔的太平洋人为设置壁垒,亚太各方如何抉择,关乎各方利益,也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答案是清楚的,我们必须顺应大势,勇于担当,共同开辟亚太发展繁荣的光明未来。”习近平主席放眼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倡导各国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纵使遭遇风浪,开放包容依然是亚太合作主旋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在经济全球化的宏阔历史进程中,亚太各方早已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以各种名目阻碍经济合作、阻滞甚至拆解亚太地区长期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只会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开放则兴,封闭则衰。“亚太繁荣发展的历程表明,唯有合作才能发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在亚太发展的关键当口,习近平主席指明方向,为推动亚太地区合作与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亚太是个大家庭,中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会给亚太发展带来更大机遇。几天前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面向未来,“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的中国,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同亚太伙伴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机遇。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宽广太平洋为亚太各方提供了广袤的发展空间。唯有握稳舵盘、把准航向,才能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共同繁荣的美好明天。
2025-10-29 -
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新华社10月28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建议》约2万字,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包括第一、第二2个部分,为总论,主要阐述“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等内容。第二板块包括第三至第十四12个部分,为分论,主要瞄准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点问题,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第三板块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部署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港澳台工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任务。《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说明约4800字,分三部分:《建议》稿起草过程;起草《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建议》稿的基本内容;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说明指出,制定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十四五”规划将于今年完成,需要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研究制定好“十五五”规划,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如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意义。说明指出,《建议》稿起草的总体考虑是,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说明对起草过程进行了介绍。2025年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十五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2025年1月22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2025年2月11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建议》稿起草工作正式启动。《建议》稿起草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进行审议、修改,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建议》稿。说明指出,在《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立足于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基本定位,以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着眼点进行系统谋划,以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新形势和发展中突出问题为着力点补短板、强弱项。二是坚持系统思维,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全面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三是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运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为发展增动力、激活力。四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既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又统筹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
2025-10-29 -
受权发布|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习近平同志们: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一、《建议》稿起草过程制定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十四五”规划将于今年完成,需要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研究制定好“十五五”规划,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如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意义。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十五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由我担任组长,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同志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建议》稿起草工作。2月11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建议》稿起草工作正式启动。党中央把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贯穿文件起草工作全过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1月22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2月下旬,党中央组织6个调研组,赴12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与此同时,党中央部署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进行35项重点课题研究。4月30日,我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之后,委托李强同志先后召开经济界、科技界、基层代表3个座谈会。我们还开展了网上征求意见活动,收到留言3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500余条建议。各方面普遍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问题,对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进一步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判断,“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各方面普遍希望,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要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推动“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8月4日,《建议》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稿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5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指导方针科学精准,主要目标清晰明确,任务举措求真务实,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体现了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主动,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逐条分析,做到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218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452条。《建议》稿起草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进行审议、修改,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建议》稿。可以说,这次文件起草工作,是发扬党内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二、起草《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建议》稿的基本内容《建议》稿起草的总体考虑是,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在《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立足于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基本定位,以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着眼点进行系统谋划,以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新形势和发展中突出问题为着力点补短板、强弱项。二是坚持系统思维,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全面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三是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运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为发展增动力、激活力。四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既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又统筹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包括第一、第二2个部分,为总论,主要阐述“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等内容。第二板块包括第三至第十四12个部分,为分论,主要瞄准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点问题,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第三板块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部署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港澳台工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任务。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建议》稿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和重大举措。这里,就其中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第一,关于“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建议》稿提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是根据“十五五”时期应承担的历史任务作出的判断。党的二十大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是第一个五年,已经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良好开局。“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就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建议》稿从这个基本定位出发谋划“十五五”时期发展,既同“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理念和思路保持连续性,又准确把握未来5年我国发展大势,提出符合实际、具有前瞻性的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要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第二,关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对制定和实施好五年规划至关重要。《建议》稿把握“十五五”时期基本定位和阶段性要求,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重要标志性指标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要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适当速度。《建议》稿在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基础上,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等重要目标。同时,根据现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等突出问题,《建议》稿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等目标。参考以往做法,《建议》稿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是定性要求,必要的定量要求和一些具体工作部署则留给制定规划《纲要》时研究确定,以更好体现和发挥《建议》的宏观指导作用。第三,关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议》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最重要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建议》稿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作出部署,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具备一定禀赋条件,要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建议》稿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引导大家科学理性、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防止一哄而上。第四,关于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以国内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建议》稿突出做强国内大循环,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部署,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强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同时,提出拓展国际循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第五,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不忘初心,站在人民立场上考虑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建议》稿在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性要求。《建议》稿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部署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政策举措。着眼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别,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部署一批务实举措。着眼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第六,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未来5年,我国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因素将明显增多,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建议》稿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围绕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出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第七,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建议》稿着眼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强调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同志们,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大家要认真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次全会开好、把《建议》稿修改好。
2025-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