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
时政微观察丨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10月30日至11月1日,习近平主席将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习主席将在此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同有关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培育绿色创新的亚太增长动能”“树牢普惠包容的亚太发展理念”——去年11月,在秘鲁举行的APEC利马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围绕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提出三项主张,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利马会议中心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APEC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亚太地区经济体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凝聚各方团结合作共识、谋划区域发展新篇章?国际社会正期待着再次聆听推动亚太经济增长与开放合作的中国智慧、携手全球应对风险和挑战的中国方案。开放融通,推动亚太合作共赢近日,来自秘鲁钱凯港的进博会展品顺利抵达上海,陶制品、羊驼毛制品等南美特色产品跨越太平洋,开拓中国大市场。这条航线,成为亚太地区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生动例证。去年11月,在应邀赴秘鲁出席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利马总统府以视频方式见证钱凯港开港。“中方愿同秘方一道,充分发挥钱凯港区位优势,打造以钱凯港为起点的中拉陆海新通道,探索构建从沿海到内陆、从秘鲁到拉美其他国家的立体、多元、高效互联互通格局,带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整体发展和一体化建设。”△秘鲁钱凯港,智能集卡装载到港集装箱。亚太地区,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六成以上、贸易总量占近一半,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板块和主要增长引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走在时代前列。从在北京雁栖湖畔首提“亚太梦想”,到在泰国曼谷与各方“共同播下布特拉加亚愿景的种子”;从倡导“共同做大亚太发展蛋糕”,到强调“要走以人为本、发展更加平衡、机会更加均等的经济全球化之路”等,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平台上,深刻阐述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为亚太共同繁荣发展指明方向。△山东港口烟台港,国产汽车和工程机械集结等待装船出口。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亚太经合组织其他经济体进出口同比增长2%,规模达到19.41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57.8%。从坚持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到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再到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中国为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持续注入中国力量。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不久前举行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建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面对复杂国际形势,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转化为全球共同发展的红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国担当。创新驱动,打造亚太新招牌“放眼未来,亚太要继续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火车头。”在APEC利马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擦亮开放亚太、包容亚太的金字招牌,打造绿色亚太、数字亚太的新招牌”等。创新是打破增长瓶颈的钥匙,绿色是时代发展的底色。习近平主席多次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为绿色创新发展汇聚共识,强调“坚持科技成果造福全人类理念,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助力知识和技术全球流动”。△2025年9月20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迎来公众开放日。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一家企业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让不少观众大开眼界。这一系统及相关科技产品就像“口袋专家”,拥有智慧种植方案生成、通过图片识别农作物病症、农田精细化管理等功能,并支持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多国语言。目前,这套系统正帮助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果园推进智能化管理。让土地“会说话”,中国创新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并以此助力亚太地区发展。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造的印尼雅万高铁,人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6.9克,成为中国与世界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生动缩影;多家中国新能源车企相继在东南亚国家投资兴业,带动当地绿色产业升级,助力全球交通领域可持续转型……中国积极推进创新合作、绿色合作,助力加快亚太和全球经济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不断为亚太开放合作打开增量空间,为地区发展蓄积强劲动能。普惠包容,造福亚太人民“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上,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在APEC利马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注重在经济发展中保障民生,培育包容普惠的发展环境。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现实,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提升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国际经贸规则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2025年9月29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首府戈罗卡市,当地民众参观中国援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旱稻项目永久性示范基地。今年9月29日,中国援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旱稻项目永久性示范基地在巴新东高地省首府戈罗卡市正式落成。这是中国与巴新减贫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周边受益农户自发赶来,数百民众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从在亚太经合组织推进提高居民收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等倡议,到欢迎亚太大家庭成员加入全球发展倡议,深化减贫、粮食安全、工业化、发展筹资等领域合作,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持续为亚太经济普惠包容发展注入动力。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第一时间得到与会各方领导人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习近平主席向世界贡献的又一重大全球性倡议。四大全球倡议形成以发展促繁荣、以安全保稳定、以文明增互信、以治理求公正的有机整体,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增进全世界人民福祉。△韩国庆州和白国际会议中心“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习近平主席把握时代大势,深刻剖析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表达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各方一道,共商区域繁荣发展大计,凝聚各方团结合作共识,回应时代呼唤,应对全球挑战,共同谋划亚太开放发展的新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与亚太各经济体携手合作,为亚太地区经济繁荣和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
2025-10-30 -
壹视界·习主席“典”亮APEC合作路|“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
10月31日至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将在韩国庆州举行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主席将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建设可持续的明天”。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时代挑战交织叠加的大背景下,“亚太的明天”将何去何从?世界期待的“中国答案”中,“开放融通”是题中之义。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社“上善若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在国际多边舞台上,话语的力量不仅在于逻辑的严密,更在于情感的共鸣与文明的对话。多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APEC会议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巧妙援引中外典故,以文化为桥、以哲思为引,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也传递了中国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2014年,在北京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老子的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以太平洋之水结缘。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真正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见证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图片来源:新华社“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在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开幕辞中,习近平主席把亚太经合组织的21个成员比作展翅齐飞的21只大雁。“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让我们以北京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雁阵,飞向更加蔚蓝而辽阔的天空。”2024年,在秘鲁利马出席APEC领导人第三十一次非正式会议时,习近平主席引用了一句拉美谚语:“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高度契合。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国家利益并非孤立存在,只有在全球稳定、共同发展的情况下,本国才能真正受益。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亚太合作也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亚太各国肩负更大责任。唯有团结协作,勇于担当,才能“建设可持续的明天”。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中国不仅是倡导者,更是践行者。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型经济大方向,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着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拆除割裂贸易、投资、技术、服务流通的高墙,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循环。绿色投资、减贫经验分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益天下”与“惠本国”的辩证统一。面向未来,唯有继续坚持互信包容、合作共赢,才能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025-10-30 -
拾光纪·“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APEC上习近平的“地瓜”妙喻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APEC上,习近平曾以“地瓜”为喻,宣告中国将始终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
2025-10-30 -
学习原声·重阳|尊老敬老情
孝老爱亲的美德,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里。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2019年7月26日,在会见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全体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双手握住张富清老人的手说:“您老健康啊!保重身体,健康长寿!”2017年11月17日,在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时,总书记请耄耋之年的黄旭华和黄大发到自己身旁就座。这样的场景历历在目: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为行动不便的老英雄、老模范佩戴奖章;走进乡村、社区、养老机构,叮嘱“对老年人的服务要跟上”;考察基层卫生室、卫生院,关切地询问老年人看病就医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规划部署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老年助餐点8.6万个,每天有3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就餐点就餐;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各类津补贴惠及4945万老年人,进一步增进了老年人福祉。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动下,如今孝老爱亲的思想观念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成为全社会共同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推动力。
2025-10-30 -
学习手记|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
应韩国总统李在明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习近平主席时隔11年再次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李在明总统就任后中韩元首首次会晤。“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习近平主席曾这样深刻指出。中国和韩国,地缘相近、文缘相通、心缘相亲、经济相融。一衣带水的两国,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早已紧密相连。2014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曾表示,这是“到邻居家串串门,看看朋友”。从徐福到金乔觉;从朝鲜半岛壬辰倭乱时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到抗日战争岁月中两国人民生死相依……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的重要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细数中韩交往的友好佳话。中韩两国,是搬不走的近邻,也是分不开的合作伙伴。1992年建交以来,双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携手并进、相互成就,积累了双边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的丰富经验。33年来,中韩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60倍。中国连续21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如今,两国正加快推进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拓展高端制造、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共同书写互利双赢的新篇章。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和地区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变乱交织中,中韩如何推动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习近平主席给出答案:“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中韩两国都应该坚守建交初心,坚定睦邻友好方向,坚持互利共赢目标”。11年前,习近平主席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中韩要做实现共同发展、致力地区和平、携手振兴亚洲、促进世界繁荣的“四个伙伴”。从“把握大势、排除干扰、夯实友好、聚焦合作”,到“增进战略互信”“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中韩这两个亚洲乃至世界上有分量、有影响的重要国家的正确相处之道。“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金不换。”历史证明,对于中韩两国而言,睦邻友好、求同存异、聚焦合作才是正确选择。今年6月,李在明总统当选后一周内,习近平主席两次同他深入沟通,就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达成重要共识,为下步双边关系发展指明方向。当前,两国关系正处于改善发展的重要时期。变局之中,习近平主席即将开启的韩国之行举世瞩目。中国对韩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变,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不变,深化同周边邻国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信心和行动不变。
2025-10-29 -
时政微视频丨人间重晚晴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也是我国法定“老年节”。让所有老年人幸福地安度晚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的深切牵挂。“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心系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四五”时期,我国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老年助餐点8.6万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推动下,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2025-10-29 -
“新”视角看“十五五”中国发展新图景
2025-10-29 -
习近平将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外交部发言人10月29日宣布:经中美双方商定,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当地时间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2025-10-29 -
重磅微视频丨共创共享亚太美好未来
应韩国总统李在明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亚太地区,浩瀚的太平洋连接起的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广袤区域,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六成以上、贸易总量占近一半,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太奇迹”。“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习近平主席曾以“地瓜”为喻,道出中国和亚太的关系,强调“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引领亚太合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亚太命运共同体”到“亚太伙伴关系”,从“亚太梦想”到“全方位互联互通蓝图”,习主席深刻阐释中国主张,推动开放型经济和亚太经济一体化,推动各方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进步。如今,雅万高铁让印尼迈入高铁时代,中老铁路助力老挝实现“陆锁国”变“陆联国”梦想,老挝孟松600兆瓦风电项目点亮百万家庭,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入”亚太千家万户……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奋力书写精彩的发展故事,共同奏响“亚太奇迹”的生动乐章。
2025-10-29 -
学习·故事丨这份敬老情 习近平发乎于心、践之于行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倡导、身体力行。福建宁德下党乡至今传颂着“一瓶罐头”的故事。1989年7月19日,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下党乡调研。下党乡是宁德九县中四个特困乡之一,由于交通闭塞,几乎与世隔绝。在荆棘丛生的山脊小道上,习近平同大家手持竹竿,一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1989年7月,习近平一行到寿宁县下党乡调研。(图片来源:《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老百姓第一次迎来地委书记这么大的领导,都非常激动。当时正值盛夏,暑热难熬,沿途,乡亲们自发地送来祛暑茶,一桶一桶地递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喝。开现场办公会时,他们找出全村仅有的一瓶菠萝罐头送给习近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瓶珍贵的罐头,习近平并没有吃,而是让工作人员将罐头倒到一个碗里,送给了一位正在门口“旁听”会议的七八十岁老人;他自己则换上村里的祛暑茶。习近平这一举动,令在场的乡亲们很感动,至今仍记忆犹新。1989年7月,习近平在寿宁县下党乡召开现场办公会。(图片来源:《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关爱,发自内心,藏于细节,像这样的瞬间还有很多——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把正定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老干部没有活动场所,他就把县委和县政府合用的大会议室腾出来改造使用。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参加长乐机场开工仪式,他特意让秘书通知基层干部,第二天风大天冷,务必挨个打电话叮嘱到场的老同志多带衣服、注意保暖。2013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兰州一家养老餐厅,端起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一位老人面前。(图片来源:央视网)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铭记着一个暖心感人的场景: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合影。看到90多岁的黄旭华和80多岁的黄大发站在代表们中间,习近平拉着他们的手,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来。两人执意推辞,习近平一再邀请:“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一次次走进乡村、社区、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站等,与老人们手拉手,问冷暖、话家常;他强调“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回信勉励“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敬老爱老,发乎于心、践之于行。
2025-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