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新兴县河头镇料坑村:集中整治私占路肩行动,为街圩发展扩容
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跑出人居环境整治“加速度”,9月2日,新兴县河头镇组织镇全体应急行动成员、料坑村、步郎村、河头社区驻队镇干部和村干部对料坑村违规占用省道路肩行为进行集中整治,“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成员、周边党员群众积极配合、齐齐行动,共同为道路隐患整治和料坑村风貌提升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提高行动效率,增强整治效果,河头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精心部署,开展专题工作部署会议,明确工作任务,强调工作要求,细分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本次行动指挥有度、集中统一、高效协调。行动当天,工作人员根据分工安排迅速分成两股力量,在道路两旁各司其职,同时推进。为保证施工队持续顺利工作,各行动人员提前分布到各施工地点,通知附近村民尽快转移仍在施工地点上摆放的杂物。对于摆放量大、搬离困难的瓷砖、柴草、花盆等杂物,各行动人员二话不说,纷纷戴起手套,组成“传送带”,协助群众快速转移物资,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迷彩服和志愿者服却丝毫不减他们工作的干劲。河头镇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私自占用路肩对道路的整体结构和群众的出行安全都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物品等行为。本次集中行动再次提醒沿途群众,公路安全不容忽视,护路联防人人有责。”随着各行动小组的高效配合、执法人员的及时协调和施工人员的稳步作业,料坑圩道路两侧杂物被有序转移,私自占用路肩的障碍物已被拆除,路旁已实现初步平整。据了解,本次行动出动106人次,出动挖掘机等机械12台次,共整治违规占用路肩80处,平整路面1500平方米,为打造更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料坑圩街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河头镇将继续保持“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以打造典型村新面貌为“主攻点”,接力推进道路升级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惠民利民工程,以实际行动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河头体现新变化、取得新成效。
2024-09-03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郁南县连滩镇以人才为引擎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郁南县连滩镇以人才为引擎,突出“带”“传”“挖”“引”工作举措,加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才引财,“带”动油菜花“科研+文旅”发展。连滩镇通过多次联系院士、对接人才,组织专家学者到连滩油菜花基地调研考察,为家乡发展现代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创建和升级改造等献计献策。2020年9月,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成功在连滩镇西坝村落户,基地面积约1000亩,为油菜花的种植和研究提供优良的科研基地,每年油菜花季吸引大量游客,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进而带动周边餐饮、购物、住宿等经济,助推乡村文化旅游。以才育才,“传”承南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云浮有三大文化,禅文化、石文化和南江文化,其中南江文化专业委员会就设在连滩镇,委员会主任由连滩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进站专家傅志坤担任,同时他还是“禾楼舞”省级传承人。他指导的“禾楼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誉为民族舞的“活化石”。近年来,连滩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以才育才,通过“禾楼舞”进校园活动,培育了一批年轻的传承人。2023年2月,连滩镇正月二十南江文化艺术节上参与表演人数达1500多人,其中学生、年轻一代人数比往年增加近300人。通过艺术节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吸引了13万周边游客来到现场和数十万人线上一起共享“文化盛宴”。招商推介会现场成功签署6个项目,涵盖现代农业、南药科研、能源等多个领域,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3.2亿元,增加就业岗位700多个。产才对接,深“挖”“土”资源提升产业效益。近年来,连滩镇党委、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立足资源优势,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提升“产”效益,致力于把连滩的鸡仔粉做成“大产业”,助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效。2023年,通过人才培养,人才对接产业,盘活土地、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成立鸡仔粉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细则,建设鸡仔粉厂和生产基地,以“线上+线下”方式,畅通销售渠道,推动连滩鸡仔粉走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道路,为发展镇域经济打造“一镇一业”,带动就业人数200人以及年产值6000万元等经济效益。柔性“引”才,“明亮工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作为县域副中心,连滩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通过柔性引才,引进广东基层卫生首席专家,有力推进郁南康复医学发展。近两年,服务群众近7万人次,惠及周边几个兄弟镇乃至整个郁南县百姓群众。
2024-09-02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罗定市素龙街道:推动“百千万工程”出实绩见成效
今年以来,罗定市素龙街道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228个自然村和4个居民小组组建232支“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共3061人,积极当好“百千万工程”的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加力提速推动“百千万工程”出实绩、见成效。近日,在素龙街道凤西村“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座谈会上,互助工作队队员们围绕“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聊心声、听建议、话发展。“从一开始群众不理解、不接受我们的工作,到现在接受并主动加入‘百千万工程’建设行列,看到村民团结、村容村貌的提升,我们内心很欣慰。今后我会继续加强学习,把‘百千万工程’相关政策给群众讲清楚、讲明白,共建美丽乡村。”互助工作队队员告诉记者。在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过程中,素龙街道强化党建引领,聚力打造服务能力优、群众满意度高的“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引导其常态化开展“敲门问事”以及解读政策行动,面对面听民声、问诉求、解难题,全面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积极性,切实形成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生动局面。走进素龙街道赤坭村,干净整洁的乡村路纵横延展,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美丽庭院”温馨恬静、花团锦簇,悠扬悦耳的鸟叫虫鸣、沁人心脾的花草芳香,让人流连忘返。这些喜人的变化,得益于“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奔走于群众家中、田间地头,向群众宣传解读政策,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乡村绿化、“美丽庭院”建设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在‘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的带领下,村里种了很多花花草草,又建设了‘美丽庭院’。我们村民每晚在自家小院聊家常、谈发展,感到很舒心。”群众陈叔说。据悉,罗定市素龙街道“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由党组织负责人、党员骨干、复退军人、返乡创业青年、杰出乡贤、热心群众等人员组成。目前设置了90个“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联络站,开展互助活动641场(次),服务群众达3.1万人次;参与宣传发动366场(次),服务群众4.7万余人次,汇聚“百千万工程”建设的群众主体力量,绘就“百千万工程”实景图。
2024-08-20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罗定市罗平镇望天村赤坭塘村: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漫步在罗定市罗平镇望天村赤坭塘自然村,只见各种绿植花卉争奇斗艳,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温馨别致,“先锋林”“乡贤林”“群团林”点缀其中,孩童阵阵欢笑声在村里回荡,步履所至尽享安逸。赤坭塘自然村是云浮市第二批党建引领乡村绿化示范点创建村,其“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深耕乡村绿化、美化、净化,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华丽蜕变,村民幸福感全面提升。赤坭塘自然村“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组成的“志愿红”是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或开展“敲门行动”,向群众广泛宣传“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与美好愿景;或与村民围坐一起,谈村中的变化,大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互助工作队队员经常入户和我们聊天,讨论如何合力扮靓村容村貌,我自己也让出了约500平方米的土地建设美丽乡村。”村民王卓培说。今年以来,赤坭塘自然村互助工作队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深耕乡村绿化、美化、净化,凝聚村民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我得知我们村要建设美丽乡村,道路两旁要种植花草建设绿化带,便立即把自家的菜地让出来建设绿化带。现在,我也加入了‘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号召群众参与村庄建设,如今,我们村变得越来越漂亮,以后我会继续带领更多的群众合力建设美丽乡村,为‘百千万工程’助力。”赤坭塘自然村“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队员陈金莲表示。据统计,自赤坭塘自然村“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成立以来,“敲门行动”覆盖村民家庭98%以上,通过拜访乡贤、企业等方式,成功筹集建设资金109万元用于绿美乡村建设。目前,已完成第一批农房风貌提升改造12间,新铺环村道沥青1.5公里,打造绿化亮点22处,新增“美丽庭院”14个,植绿补绿面积高达7000平方米,以绣花功夫绘就和美乡村画卷,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2024-07-24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罗定连州镇万车村:百亩早稻丰收 鼓起村民“米袋子”
近日,位于罗定市连州镇万车村水田垦造项目区的水稻已经成熟,沉甸甸的稻穗压弯枝头,籽粒饱满的稻穗在阳光下随风摆动,收割机正在平整的稻田里来回穿梭,时而收割水稻、时而转送稻谷,空气中散发着泥土与水稻混合的气息;稻田旁边的大货车上装满了金黄的稻谷,准备运往粮食加工厂进行烘干、收储,一片繁忙景象。在现场指挥作业的罗定市广森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伟森介绍,合作社自前年承包了万车木坪水田垦造项目建设的373亩水田以来,专注于水稻生产,并在冬季开展冬种蔬菜。今年引进种植的水稻品种为华香丝苗,产量比去年大幅增加,预计亩产400公斤,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扩大水稻生产,今年6月又承包了万车万北水田垦造项目建设的143.4亩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使村民获得田地租金,增加收入。在万车村另一个水田垦造项目区——万车街尾大户水田垦造项目,今年新种植的水稻长势喜人。据了解,连州镇万车村把发展水稻产业与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融合起来,扎实推进万车万北水田垦造项目、万车木坪水田垦造项目、万车街尾大户水田垦造项目建设,不仅为项目区村民增加租金收入,更打牢了万车水稻产业发展的基础。下一步,万车村将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管好用好水田垦造项目,种好地,多产粮,多增收;利用冬天水稻轮作间隙,发展冬种蔬菜,增加蔬菜产出;积极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深化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连州稻米品牌,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推动万车村高质量发展。
2024-07-15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云城区前锋镇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清早,云城区前锋镇莲塘村狮山公园里,老老少少、大大小小,或惬意地闲坐着,或沿着池塘小道散步。村民李先生每次从前锋镇环山步道晨跑完都会沿着圩镇路,来到狮山公园的大榕树下休息,迎着朝阳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山清、水秀、岸绿、景美、人和……今年以来,前锋镇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近日,以“榆柳莲塘”工程为抓手,通过系列升级改造促使乡村风貌大改观,让碧水绿岸的池塘成为村民家门口的亮丽风景。沿着林荫小径步入狮山公园旁的碧塘,一棵古树映入眼帘,路边的石楠花、桃金娘随风摇曳着粉色丽影。放眼望去,微风拂过宽阔、碧绿的水面,带来夏日的清凉。池塘中畅游的鱼儿成群结队,有一条胖锦鲤带着许多小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玩,岸上鸟儿欢快鸣叫,树上夏蝉也不甘示弱,二者欲要比试高低。倚在护栏上眺望,觅得浮生半日闲。若是乏了,沿着碎石小道,可到狮山公园的长廊处歇憩,还能沿坡而上,到前锋旧街感受历史文化魅力。前锋镇以创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契机,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截污、清淤、净化、绿化美化等措施打造一潭水清岸绿,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前锋镇,越来越多的“旧池塘”经过升级改造后,成为“网红打卡点”。“自从莲塘村升级改造后,水更清了,空气也更好了。”住在莲塘村的黄女士说,狮山公园还设置了娱乐休闲区,有儿童、老人适宜的休闲设施,闲时都会带着孩子过来玩耍。廊亭栈桥、亲水平台、休闲设施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用“多功能”公园。近年来,围绕“诗意前锋,绿生文化”这一主题,前锋全面整治河涌池塘、巷道危桥、生活污水,修建步行道和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着力打造以人为本、环境舒适、配套完善、文明和谐的和美乡村。亭台、石凳、防护栏、环水绿道、文化长廊、篮球场地、休闲设施……昔日的破旧池塘自升级改造后,化身居民最爱的“狮山公园”,这是前锋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自“榆柳莲塘”工程实施以来,前锋镇各村对辖区内小微水体进行摸底排查,根据水体状况及周边环境分类施策,通过采取截污清淤、生态净化、景观建设等措施分阶段分步骤提升,逐级打造环境优美的“景观塘”,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增进农村居民福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锋镇辖区内还将有多个村庄迎来改造提升。当前,“百千万工程”正在前锋镇各村稳步推进,一幅宜居宜业、秀丽绚美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2024-07-11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云浮市财政局集中财力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云浮市各级财政部门严格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365”竞标争先体系,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助农增收,形成了财政保障、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有效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为解决涉农资金碎片化、低效化问题,云浮市按照“源头整合、集中使用、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工作思路,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赋予县一级更多资金使用安排自主权,实现集中财力“干大事、干要事、解难题”。据统计,2019-2023年,全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逾61亿元,超80%的资金直接投向农村基层。在涉农资金的强力支持下,有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可持续发展,增添乡村振兴新动能。同时,创新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引导更多资金注入乡村振兴。2022-2023年,投入财政资金3.8亿元作为“药引子”,撬动银行融资3.84亿元,成功落地“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17个,带动972个村(社区)2023年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15万元,有效破解集体收入难题;2023年安排财政资金1500万元开展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补助,支持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扩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此外,2023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15亿元,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自然村集中供水和重点河段综合整治等乡村振兴领域,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融合。统筹投入2.77亿元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安排各类财政资金超2亿元支持水利事业发展,着力落实协助推进西江干流治理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打通农业经济发展经络。接下来,全市财政部门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三农”工作部署,始终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充分发挥农林水支出对于稳定“三农”基本盘的作用,全力以赴推动全市“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为高质量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贡献财政力量。
2024-07-11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新兴县水台镇石龙岗旧村“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投产
近日,新兴县水台镇石龙岗旧村“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举行揭幕仪式,并顺利进苗投产,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据悉,水台镇石龙岗旧村“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项目占地面积约37亩,规划建设总面积约27亩,总投资超800万元。共建设2栋二层楼房猪舍,设计存栏肉猪4000头,预计年上市肉猪8000头,每年可带动石龙岗村委旧村自然村和新江村委贵栈自然村增加村集体收益10万元以上。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牢牢把握市县“政银企村户”政策导向,坚持“党建统揽、规划先行、市场导向”,加快推进镇内其他项目建设进度,加速推动两个共建家庭农场养鸡项目的落地投产,确保新增的两个试点村按期完成项目开工,进一步助力推动镇域经济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贡献力量。
2024-07-11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新兴县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行动侧记
近年来,新兴县围绕绿美新兴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行动,逐步推进植绿于地、植绿润心、植绿成金,以“巾帼红”厚植“乡村绿”,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截至目前,全县创建“美丽庭院”示范行政村22个,“美丽庭院”2438户,其中被评为省级“美丽庭院”15户,市级“美丽庭院”23户。见缝插绿巾帼引领植绿于地在一个个“美丽庭院”里,小菜园郁郁葱葱、小果园瓜果飘香、小花园花红草绿……处处呈现出庭院打造的巧手匠心。在新兴县实施乡村绿化工作掀起“美丽庭院”创建热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妇女参与其中装扮庭院。新兴县妇联紧扣“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工作思路,坚持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助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以打造“百村千户”示范节点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全域铺开。积极组建巾帼志愿者队伍200余支,开展各类志愿服务50余场,依托“政企共建”与家政公司联手开展家居布置、庭院绿化美化等培训,推动镇村将“美丽庭院”创建纳入党群积分管理,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的内生动力。新兴县通过成立新时代妇女儿童发展慈善专项基金,以“我在新兴有棵树”为主题,在广大妇女群众及家庭中开展植绿募捐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绿化和“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目前,组织号召广大妇女、亲子家庭开展庭院绿化美化活动262场次,义务植树活动238场次,植树4.3万余株,共建“巾帼林”143个。播种希望共“童”参与植绿润心“美丽庭院有花圃有菜园,有瓜果还有七彩的墙,这里感觉就像一个美丽的大公园”……在“童”享绿美乡村 “童”创美丽庭院——2024年新兴县推进儿童友好助力乡村绿化主题实践活动现场,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的小朋友们化身小小评委,认真地介绍着评比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以自己的视角和标准对每户庭院进行观摩点评,并就庭院景观打造进行讨论,最终确定“我心目中最喜爱的‘美丽庭院’”。为推动儿童参与乡村绿化和“美丽庭院”建设,新兴县各级妇联组织儿童参与墙体彩绘、庭院共建、庭院评比、植绿研学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小手拉大手”,引领儿童家庭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美丽庭院”建设。潜移默化培养儿童对美丽家园的热爱之情和对绿美乡村建设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助力绘就乡村绿化美好画卷。因地制宜方寸院景植绿成金道路两旁,一户一院,一步一景,转角的花圃、沿路的竹篱笆小菜园,一片绿意盎然,十分吸引眼球。在“听风小院”,群众用废旧轮胎打造“微花园”;一盆盆的经济苗木整齐地栽种在大大小小的庭院中,家家户户参与苗木花卉培植,一个个精美的小庭院成了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上靓丽的风景线……这是新兴县天堂镇五东村委禾地岗自然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实现“绿富美”乡村“蝶变”的新图景。“美丽庭院”可以催生“美丽经济”。新兴县各级妇联积极打造“美丽庭院+”创建,支持鼓励妇女家庭同步发展特色民宿、休闲采摘、围炉煮茶等“美丽经济”,成功打造六祖镇“美丽庭院+民宿经济”“美丽庭院+家风文明”,太平镇、天堂镇“美丽庭院+文旅融合”等特色庭院示范线路,在“美丽庭院”创建过程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庭院方寸间正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新兴县妇联注重发挥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的撬动作用,支持一批创业妇女通过庭院经济模式发展食用菌菇种植、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等,近3年,共争取到省级、县级贴息资金369万元,为177名创业妇女发放贷款2240万元,助力产业发展。
2024-07-11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新兴县水台镇布茅村打好“绿富美”三张牌
近年来,新兴县水台镇布茅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两个作用”,打好“绿富美”三张牌,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工作,谱写乡村建设新篇章。“头雁”领航作表率打好“绿化牌”乡村绿化工作开展以来,布茅村相关负责人充分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带领村“两委”干部实地走访所有自然村,摸清底数情况,结合自身从事绿化工作经验,对村中“四旁”“五边”绿化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为带动更多党员、群众参与到乡村绿化工作,相关负责人带头示范,主动捐赠茶花、紫花风铃等绿化树,在他的带动下,村中群众和乡贤积极响应,纷纷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此外,布茅村乡贤还通过自身资源,帮助该村低价从外地购置100棵黄花风铃木用于绿化种植,大幅降低了绿植成本。截至目前,布茅村收到捐树捐资款约4.5万元,组织开展植绿护绿集中活动10次,参与党员、群众800多人次,种植各类苗木634株。党建引领促产业打好“共富牌”布茅村发挥支部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并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冬瓜、释迦果、沉香等种植,助力增收致富。一方面,做强黑皮冬瓜传统种植项目,主动加强与农技特派员联系,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产量和收益。现村内黑皮大冬瓜种植面积约100亩,产值近百万元,解决群众就业200多人。另一方面,大力推行“支部+基地+农户”模式,流转约300亩土地开展释迦果种植,打造释迦果种植基地,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外地人员到村里发展种植沉香100多亩,进一步盘活闲置山地林地,吸收附近村的3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党群同心齐整治打好“美化牌”为让乡村一直美、长久美,新兴县水台镇布茅村积极发动村“两委”干部、党员中心户、互助工作队成员等参与乡村美化、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新风尚。投入约16万元实施道路提升、新建荷花池和对村道两旁、文化广场、古树等绿化点“增红补绿”,组织党员群众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水塘河道清淤等活动近30次,完成农村微小水体、水塘清淤3个,打造“美丽庭院”23户、“四小园”65个,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依托党群积分管理,有效推动“门前三包”、绿化管护等工作常态化落实,让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爱护美丽家园成为自觉。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