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
-
郁南县妇联慰问走访送温暖 关爱农村低收入“两癌”妇女
郁南县妇联对全县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两癌”妇女进行走访慰问,并向纳入“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专项基金的患病妇女发放救助金。走访过程中,该县妇联主要负责人向受助妇女及其家属表达亲切慰问,详细询问她们的治疗情况、家庭生活状况及面临的实际困难,鼓励她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同时,她向一同走访的镇、村干部提出要求,希望大家持续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联系走访,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确保结对帮扶制度落到实处。下一步,郁南县妇联将持续广泛普及女性健康知识,提升妇女健康素养;切实做好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与相关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全县妇女对“两癌”的认知度,引导女性同胞树立“防”重于“治”的健康理念,主动参加“两癌”免费筛查,切实为广大妇女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2025-10-24 -
郁南县千官镇严厉打击张网捕鸟违法行为
为严厉打击非法捕鸟行为,筑牢生态安全防线,郁南县千官镇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强化宣传和加强巡查双结合,打出“组合拳”,持续守护鸟类生命线。10月22日,千官镇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防火护林巡查期间,发现某村有3张非法架设的捕鸟网,均系村民为保护自家农作物而私自架设,工作人员当场依法予以拆除并收缴。同时对违法行为人进行现场批评教育,向周边村民开展普法宣传,详细讲解张网捕鸟等行为的违法性及其对生态的严重危害,切实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当前正值秋冬候鸟迁徙的关键时期,千官镇将持续加强巡查监管,全面排查并及时清除威胁鸟类迁徙栖息的安全隐患,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绿美千官。
2025-10-24 -
郁南县东坝镇举办荔枝培训 专家授课助农增收
为提升果农种植管理水平,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郁南县东坝镇人才驿站在引聚专家资源方面发挥枢纽作用,联合郁南县农业农村局与郁南县科学技术协会,精准对接农户荔枝种植技术需求,邀请华南农业大学陈杰忠教授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李娟教授在东坝镇举办荔枝修剪及促花技术、新水果引种与推广培训班。此次培训班采取田间技术培训与专家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开通线上直播,让更多种植农户实时观看学习,扩大水果种植知识传播范围,本次线下有80多位农民代表参与,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300人次。在东坝镇玉兰村荔枝良种引种示范展示园现场,陈杰忠教授查看了嫁接的荔枝树苗生长情况,针对性提出现存的嫁接技术问题,并根据自身研究领域和多年的种植经验,耐心讲解了更优化的荔枝嫁接技术,提出这不仅讲究果枝包裹工艺,更要求树枝剪切工艺,通过“高校智力+嫁接实践”对接,切实提高了荔枝嫁接树苗的成活率。在培训班上,陈教授和李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授课,陈杰忠教授围绕荔枝的修剪及促花技术方面进行授课,详细讲解了荔枝修剪控梢、促花措施、病虫害防治管理等知识点。李娟教授针对东坝镇的气温和果树生长情况,推广具有价格和种植优势的冰淇淋新品种水果,并逐一解答果农对此果树的种植管理技术难题,培训现场气氛活跃。最后果农纷纷表示此次培训班干货满满,培训的管理技术方法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受益匪浅。接下来,东坝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将持续发挥引才聚才育才作用,继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农增收致富。
2025-10-24 -
郁南县东坝镇家蚕新品种助农户增收
近日,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加工所科技特派员团队(下称“科技特派员团队”)与驻东坝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镇工作队”)的联合推动下,郁南县东坝镇大迳村引进示范的省主导家蚕品种“粤蚕6号”成效显著,有效推动了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经农户实际饲养及销售数据反映,相较于传统品种“两广二号”,新品种蚕体健壮、单茧更大、产量更高,带动农户收入同比提高8%至12%。东坝镇长期以来以“两广二号”为主要蚕种,存在品种单一、配套养殖技术相对滞后等问题,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为破解这一瓶颈,科技特派员团队与驻镇工作队于今年在大迳村共建家蚕新品种示范点,重点推广“粤蚕6号”这一优质蚕种,并于今年春节和秋季在多家农户中开展试养示范。示范结果显示,“粤蚕6号”不仅适应性强、发育整齐,还具有单张蚕种产茧量高、茧质优良等特点,有效提升了蚕农的养殖效益。此次新品种的成功示范,为东坝镇蚕桑产业注入了科技动力,也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特派员团队将继续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扩大新品种覆盖面,推动蚕桑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持续发展。
2025-10-24 -
郁南:粤剧进农村 文化润民心
10月19日,郁南县连滩镇西坝兰寨村锣鼓铿锵、曲韵悠扬,一场热闹非凡的“云浮市粤剧进农村”活动在此举行。本次活动以戏曲艺术为桥梁,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文化惠民服务。该活动由云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郁南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协办,罗定粤剧团承办。一级演员梁钰等艺术家倾情献唱。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村民们早早聚集,呼朋唤友、扶老携幼,等候精彩开场。粤剧演员们功底扎实、唱腔铿锵有力,动作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张弛有度,精彩的表演引得台下观众笑声、掌声不断,让当地村民过足了戏瘾。演出的剧目有《父老乡亲》《洛神之修书》《游园惊梦》《人民就是江山》《再进沈园》《七月七日长生殿》等。台下村民看得入神,大家举着手机记录精彩瞬间,掌声接连不断,乡村小广场变成了热闹的“文化大舞台”。此次活动不仅让传统文化在基层焕发新活力,接下来,郁南县将把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目送到乡村,以文化惠民“小切口”做好文化振兴“大文章”,让传统文化在基层持续焕发新活力,把温暖与关怀送到村民心坎上,更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广大戏曲爱好者在家门口看大戏、看好戏的愿望。
2025-10-21 -
郁南桂圩迎来肉桂产业创新发展的“智囊团”
近日,郁南县桂圩镇迎来肉桂产业发展的新契机——中国农村技术协会正式批复建设“广东郁南肉桂科技小院”。该科技小院由省科协、华南农业大学、省农技协、桂圩镇人民政府和县科协共同建设,将成为推动当地肉桂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10月17日,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单体江副教授带领专家团队一行7人赴桂圩镇新塘村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拟建场地、肉桂种植基地和加工厂,通过实地考察、样本采集和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产业发展需求。搭桥引智,科技与产业“零距离”桂圩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积极发挥桥梁作用,紧密连接政府、村委与专家团队。在项目获批后,人才驿站迅速行动,主动对接各方需求,协调场地选址,为新塘村与专家团队搭建沟通渠道。驿站负责人介绍,通过提前了解科技小院建设条件,协助筛选建设用地,有效加快了选址进程。练好内功,人才培训“精准滴灌”近年来,人才驿站持续深耕肉桂产业人才培养,精准开设8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培训班,累计为600余名种植户提供系统培训。培训聚焦生产技术难题,邀请科技特派员陈佰满、高级农艺师杨伟成等专家,围绕种苗繁育、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授课,确保技术“到田入户”。农业部门统计显示,参训农户的肉桂成活率提升至83%,主要病害发生率降低15%,成效显著。以赛促学,传统技艺“活起来”人才驿站还通过技能竞赛激发产业活力,协助举办郁南县肉桂剥皮技能比赛。村民通过实操加深了对肉桂材质、采收时机和加工要点的理解。新塘村种植户黎成斌凭借出色技艺成为技术标杆,带动形成“传帮带”氛围。赛事提升了桂圩“肉桂之乡”的品牌影响力,吸引2名在外从事电商的本地青年返乡咨询创业政策。驿站工作人员为其详细解读了县镇两级的产业扶持、创业补贴等政策,并持续提供创业咨询服务。桂圩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通过系统化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为“肉桂科技小院”落地夯实了产业基础和人才土壤。未来,驿站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配合共建单位加快选址等前期工作,推动科技小院早日投入运行。同时,驿站将依托科技小院平台优势,重点培育本土技术人才,为肉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5-10-21 -
郁南县都城镇:政企“篮”途共奋进,协作新篇启新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进一步加强政企交流合作,丰富政企员工的业余生活,郁南县都城镇、宝珠镇、中铁二十二局联合举办了“奋进百千万 携手谱新篇”政企篮球友谊赛,300余名观众共同见证这场政企协作的活力盛宴。近日,篮球友谊赛在都城镇府篮球场顺利开幕。开幕式现场,镇政府和企业领导简单致辞后,篮球赛正式拉开帷幕。3支参赛队伍、共计40余位参赛队员挥洒汗水,释放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诠释着团队的默契与力量,践行着体育的梦想与精神。开幕式结束后,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双方队员使出浑身解数,进攻防守,带球传球,投篮抢板,球员们充分发扬了拼搏精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精准传球、果断突破、精彩投篮轮番上演。在比赛过程中,球员们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分的机会。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篮球的热爱。在关键场次中,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比赛进入到白热化阶段。防守反击扣人心弦,每一次得分都引发场边观众的热烈喝彩。经过3场比赛的激烈比拼,都城镇代表队夺得冠军。“球场上的默契配合,正是政企协作的真实写照。”活动负责人说道。“我们要让篮球成为政企对话的语言,让比赛成为合作共赢的起点。”本次篮球友谊赛,不仅是一次体育赛事,更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协作发展的一次创新。以体育为纽带,促进了政企间高质量交流,而赛场对决、场下资源对接,更是政企协同、共谋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都城镇还将开展更具丰富性、持续性和创新性的政企交流合作活动,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力量。
2025-10-20 -
郁南县举办政务服务礼仪与应急救护培训
近日,郁南县举办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窗口人员礼仪与应急救护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系统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来自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及村委办理点共32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中,国家高级礼仪指导师、高级形象管理指导师林清群老师受邀莅临,围绕仪容仪表、仪态举止、沟通用语等方面展开详细讲解和实操演练。并通过实例生动演示了微笑服务、文明用语、规范手势的标准,深入分析了应对疑难问题和服务对象的有效沟通方法。应急救护培训环节,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宣讲师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示的方式,手把手教导每位学员进行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操作培训,确保学员们都能准确掌握操作要领。此次综合性培训,将热情优质的服务理念和关键的应急技能直接输送到服务企业群众的神经末梢,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努力为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务服务力量。
2025-10-20 -
郁南县连滩中学新生国防教育结营
10月15日,郁南县连滩中学高一级新生国防教育结营仪式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拉开帷幕。骄阳下,五星红旗与同学们挺拔的身姿交相辉映,爱国情怀在此刻深深植根于每位学子心中。会操汇报表演是本次结营的重头戏。各班依次进行口号展示、跑操、警棍术、匕首操、战场救护及中国人手语操等科目演练。身着整齐迷彩服的学子们精神抖擞,以铿锵步伐走过检阅台。动作精准规范、节奏分明,眼神坚定如炬,口号响彻云霄,队列整齐划一,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高中生的青春风采与蓬勃朝气。学生代表张培洁在发言中分享了军训的深刻感悟,并呼吁同学们以饱满热情迎接挑战,让汗水化为青春勋章,坚持化作前进力量,以更坚强的意志和自律态度开启高中生活,字字句句激励着在场每一位学子。该县有关负责人在总结中寄语学子们将军训中淬炼的军人作风转化为日常言行的自觉,让良好品质成为伴随成长的“精神铠甲”。要不断提升自我、刻苦奋斗,在青春赛道上勇攀高峰,书写属于自己的绚丽篇章。
2025-10-18 -
郁南文明(青年)夜校:指尖塑醒狮 非遗焕新颜
10月16日,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动手乐趣的非遗体验课在郁南文明(青年)夜校温情启幕。本次课程邀请了郁南县青少年宫美术班喻娟老师授课,以“黏土泥塑醒狮”为主题,让学员在一揉一捏的指尖互动中感受非遗魅力,解锁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新体验。“醒狮不仅是节日里的热闹表演,更是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活态传承。”老师开场便点明了醒狮的深厚文化价值。随后,她详细追溯了醒狮的起源与发展:醒狮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宫廷狮子舞,五代十国时期,随着中原移民的脚步,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传入岭南地区。到了明代,醒狮在广东佛山逐渐形成雏形,并在此后不断发展演变,成为岭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当讲到狮头造型的寓意时,她指着投影上的图片解释:“额高嘴阔象征纳福,圆眼含威代表明辨是非,这些细节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学员们听得入神。随着教学推进,教室内渐渐响起轻柔的黏土揉搓声。喻老师率先示范,手法娴熟而细致:取一块黏土揉成扁圆形基底,指尖轻压出眼窝轮廓,再用牙签细细刻画鼻孔纹路,“这和传统狮头扎作的‘扎、朴、写、装’工序异曲同工,都讲究匠心细节。”学员们紧随老师的节奏,沉浸式投入创作:在“揉、撮、压”的基础动作中掌握技巧,用塑形刀修整狮耳弧度,借牙签固定狮角位置,再将珠光粉点缀在鬃毛上增添灵动感。经过两个小时的沉浸式创作,原本平平无奇的黏土在学员们的指尖下逐渐完成蜕变:有的狮头咧嘴含笑,红鬃飘逸似关公狮;有的怒目圆睁,黄角峥嵘如刘备狮;还有学员大胆混搭色彩,赋予醒狮现代审美表达。学员颜小姐分享说:“刚才捏狮眼时我特别专注,感觉自己不是在玩黏土,而是在和千年的传统对话,这种感觉特别奇妙。”此次“黏土泥塑醒狮”课程延续了郁南文明(青年)夜校“理论讲解 + 实践体验”的非遗教学模式。课程巧妙地将传统狮头扎作的复杂技艺转化为易于掌握的黏土工艺,既降低了非遗体验的门槛,又完整保留了醒狮文化的核心内涵,让青年群体能轻松走进非遗、爱上非遗。正如喻老师所说:“轻黏土安全易塑,却能承载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正是传统与现代的最美交融。”下一步,团郁南县委将继续依托郁南文明(青年)夜校这一平台,深化“非遗 + 青年”的创新实践,推出更多贴近青年需求、兼具文化性与趣味性的非遗课程,进一步凝聚青年文化传承力量,让更多年轻人成为非遗的守护者与传播者,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2025-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