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国家网信办:查处“开个密室馆”等82款违法违规App
据中国网信网消息,近期,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App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等问题,国家网信办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依规查处“开个密室馆”等82款违法违规App(含小程序)。经查,“开个密室馆”等4款App存在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问题,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依规予以下架处置;“动态壁纸帝”等78款App存在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问题,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依规责令限期1个月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依法依规予以下架处置。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法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监督管理,坚决维护人民群众个人信息权益,不断提升网络空间法治化水平。图片来源:中国网信网
2025-02-20 -
高考体检相关要点你了解多少?一份海报一网打尽!
2025-02-20 -
最高检: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4万余人
2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展成效,发布“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检察力量”典型案例。据介绍,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4万余人,同比上升21%;起诉国企职务犯罪3000余人;起诉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1万余人,同比上升25%。全国检察机关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依法平等保护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运用法治方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2025-02-20 -
2025年高考时间定了!6月7日开始举行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根据《通知》,2025年高考全国统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一般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2025-02-19 -
“两重两新”、五个“赋能” 政策“组合拳”助推民营企业稳舵前行
央视网记者2月18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中国将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的障碍,尽快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两新”,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是指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提升至92%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扩大至92%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民营经济的规模实力、创新水平、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接下来将继续坚决破除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的障碍,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备称:“尽快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非禁即入”要求。细化举措,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已收集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2266项,办结1097项。接下来,将与有关部门一道,继续下大力气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继续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按法定程序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郑备称:“民营经济促进法已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我们将抓紧做好出台实施的相关准备。同时,加快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积极参与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五个“赋能” 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是这些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从五个方面引导促进中小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从生态赋能、创新赋能、数字赋能、人才赋能和服务赋能五个方面,引导中小企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称:“推动出台更多普惠性、针对性政策举措。健全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国家人才专项、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协同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超过6000万户,其中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万家,已培育形成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未来将健全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2026年,重点累计支持50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9 -
最高检:加大对趋利性执法司法等问题的监督力度
2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检察力量”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有记者提出,一段时期以来,针对企业的趋利性执法问题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针对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葛晓燕表示,2024年,最高检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对收集到的1500余条趋利性执法司法线索逐条分析研判,将核查筛选出的31件重点案件,分四批交相关地方办理。会上透露,针对案件督办中发现的跨区域抓捕,违规适用强制措施,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严重损害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行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不仅对个案问题及时纠错,更主动从个案办理中发现相关类案问题。对跟踪审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交办案件,最高检派出工作组分赴江西、云南、甘肃、内蒙古、湖北、湖南等地现场阅卷、督导。在最高检有力推动,各省级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下,交办督办工作成效明显。截至2024年12月底,已办结21件,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2件,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财产5.7亿余元。光明日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最高检常态化开展涉企刑事“挂案”清理。全国检察机关共梳理排查出涉企刑事“挂案”2900余件,清理2390余件,清理率81%。其中天津、辽宁、黑龙江、广东、新疆等5省区市“挂案”清理率达100%。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介绍,2025年,检察机关将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积极参与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深化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对涉企刑事“挂案”、违法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等突出问题的监督力度,依法履职,担当作为,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检察力量。
2025-02-19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何助力“百千万工程”?这份《意见》说明白了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7年,力争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与2020年相比下降15%,形成长效稳定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模式,空间支撑和要素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县城城镇化率大幅度提升,田水路林村全要素、全周期、全链条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协调。《意见》从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实施、推进农用地整治、推进村庄用地整治、推进产业用地增效、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推进体制机制集成创新等六大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将整治成效纳入“百千万工程”考核内容广东持续推动国土空间向优向美,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总规编制。《意见》要求健全县镇村规划体系,推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精准落地实施,运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统筹县城、乡镇、村庄规划建设,引入未来社区理念,打造一批现代化县城示范样板。加快编制实施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分类有序按需编制村庄规划。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方面,《意见》提出在确保城镇开发边界规模和扩展倍数不扩大的前提下,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开发利用方式进行局部微调、统筹优化,这一弹性机制破解了规划刚性与发展需求间的矛盾。同时,明确健全项目化管理机制,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落图斑、带位置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如何推进体制机制集成创新?《意见》提出完善整治形成的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和挂钩机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合理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模式和激励机制等五方面要求。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是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意见》提出建立“用地指标池”制度,整治区域内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含规模)及补充耕地指标由政府管理,重点支持拆旧建新,优先满足乡村发展建设需要后的节余部分,可按国家政策规定在省内统筹使用。同时,鼓励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指标交易、作价入股等方式与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反向飞地”。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效纳入“百千万工程”考核内容,对工作开展较好的整治地区给予差别化资金奖励及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在耕地集中整治区实施的综合整治项目,形成的新增耕地经验收后,省级按照5︰1的比例奖励有关县(市、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土地是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意见》以农用地整治、产业用地增效为重要抓手,双管齐下。推进农用地整治方面,《意见》明确实施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用地整治项目优先在耕地集中整治区实施,建成一批“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集中连片耕地。探索推进“林耕置换”“多田套合”综合整治。在严守耕地红线方面,明确确需对少量零星破碎、配套设施不完善、不便耕种的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布局优化调整的,调整规模原则上不得超过所涉乡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的5%。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意见》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建后管护和保护利用。为促进耕地长期稳定高效利用,明确分类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统筹建设一批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产业用地增效方面,《意见》提出大力推进低效工矿用地整治集聚,统筹推进城镇低效用地整治。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处置利用,优化实施“三旧”改造,分类推进城中村、城镇老旧小区等更新改造,充分运用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土地置换、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等政策,大力推进城镇低效用地集中连片整治。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不仅要让产业富起来,还要让老百姓住得更舒服,实现生活空间的宜居适度。近年来,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村庄用地布局亟须优化。《意见》提出,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法稳慎推进人口流失严重、空心化程度较深的村庄集聚,对于群众确有需求的,可引导其将分散居住、基础设施保障不足或低洼易涝、有地质灾害避险需要的零星房屋搬迁到村庄聚集区,并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防控。同时明确严禁违背群众意愿大拆大建,不得强迫农民“上楼”。在农村宅基地改革方面,《意见》提出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其依法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这既能保障农民权益,又提升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加强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是擦亮土地“颜值”的有力手段。根据《意见》,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全域推进绿化美化提质增效。同时,加强重要生态空间综合治理,重点推进蓝色海岸带和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国家级和省级“山水工程”实施、红树林营造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综合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2025-02-19 -
神话成就神话!《哪吒2》夺冠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2月16日,在北京市东城区一家影院,观众在观看4D版《哪吒之魔童闹海》。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累计票房(含点映和预售)突破123亿元人民币,超过《头脑特工队2》,位居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之冠。这是亚洲历史上首部获得该成绩的“非好莱坞制作”。上映以来,《哪吒2》屡创票房神话:中国及亚洲电影史上首部票房过百亿元影片、刷新全球单一电影市场最高票房纪录、闯进全球影史收入十强……截至目前,《哪吒2》海外总票房超8100万元人民币,IMDb、“烂番茄”等国外影片评分平台予以高分推荐。“魔童”哪吒惊艳全球的背后,是中华传统文化赋予影视行业丰富的想象力、出色的叙事能力和强大技术团队支撑的创造力。中国138家动画公司、4000余名动画人耗时5年打造了近2000个特效镜头,超10000个特效元素融合了艺术匠心与技术革新。太乙真人的法宝、海底龙宫的古建,侗族大歌、唢呐、呼麦等非遗配乐,流传千年的中式审美让海内外观众惊叹中华文化的魅力。父子、母子、师徒、兄弟之间的爱与守护,主人公追求生而平等、勇敢拼搏的情感共鸣不分国界。有美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观影前的科普视频,《哪吒2》带动了更多外国人加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深厚的滋养是包括动画在内的中国影视作品国内受宠、‘出海’也惊艳的底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2月14日晚,在北京市海淀区的UME国际影城(华星店),家长带着孩子挑选电影纪念品。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动画电影一大特色是为周边产业带来正向反馈。哪吒IP产品开始一“吒”难求,外贸重镇义乌一家哪吒头箍零售商的订单量已超20万个。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赵新利说,此次“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极大提振了中国动画界“深耕国内、远征国际”的信心,也吸引了大批如哪吒般敢于突破创新的年轻人。业界同时指出,中国动画产业在人才、资本、运营宣发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尤其要加强除头部产品外的内容稳定性和票房号召力。2025年《中国动画产业白皮书》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动画制作外包基地之一,在三维动画、视觉特效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相信在国内消费蓝海、成熟动画制作体系、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托举下,中国文化产业将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赵新利说。
2025-02-19 -
这些亮点值得关注——解读2025年1月经济数据
近期,2025年首月各项经济运行数据陆续出炉,多个亮点释放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强信号。2月9日,消费者在山东省枣庄市一家超市选购商品。新华社发(孙中喆 摄)金融数据迎来“开门红”,为全年经济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同比多增21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同比多增5833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今年1月新增贷款还略高一些,为年初经济平稳开局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开年以来,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专家表示,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宏观调控思路也在加快调整优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此创造条件,更大力度支持扩内需,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1月31日,游客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观看以唐代历史文化为背景创作的舞剧。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春节消费亮点多活力足,文旅消费需求走高。国家统计局2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受春节假日等因素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环比分别上涨0.5%、0.7%,涨幅均比上月有所扩大。2月9日,消费者在贵州省黔西市一家超市选购蔬菜。新华社发(范晖摄)服务和食品价格上涨,是影响CPI涨幅扩大的主要因素。从服务价格看,1月份,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7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五成多;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服务中,春节期间出行和文娱消费需求大幅增加,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分别环比上涨27.8%、16.0%、11.6%和9.6%;受务工人员返乡及服务需求增加影响,家政服务和美发价格分别环比上涨9.3%和9.2%。消费者在苏宁易购广西三祺广场店选购电子产品。(视频截图)“以旧换新咨询的比较多的是手机这一块。因为手机、平板和智能手环这一块是新增的补贴。”苏宁易购广西三祺广场店店长 廖永宁表示。“开年以来我们养生的茶饮、咖啡销售也是创了新高。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店铺的整体销售与2024年春节期间相比,也是翻了两倍。”达仁堂健康生活馆店长助理张丽说。1月28日,游客在天津古文化街游览。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企业预期回升明显。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月27日发布数据,受春节假日临近、企业员工集中返乡等因素影响,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金属制品、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两个指数均高于51.5%,位于扩张区间;从产需看,大型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3%和50.6%,持续位于扩张区间;从重点行业看,装备制造业PMI为50.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运行在临界点以上。“今年开年我们的订单比较多,今年同比去年的话差不多1月份就完成了去年第一季度的订单,第一季度接的订单差不多有5000多万,现在是紧锣密鼓在生产。”程力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李想红表示。2月13日,工人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经济开发区一家汽车核心部件生产企业生产线上忙碌。新华社发(肖本祥摄)数据显示,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总体继续保持扩张。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1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3%,比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多数制造业企业对节后市场发展信心增强。2月13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的一家电缆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在进行束丝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云杰摄)
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