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味道
-
罗定生江镇推行“油茶+山羊”共作发展模式
去年以来,罗定市生江镇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创新实施树上长果、树下养羊的“油茶+山羊”共作发展模式,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镇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在生江镇油茶种植示范基地连绵起伏的油茶山上,茶树挂果已经成熟进入采摘期,一个个圆润结实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果香诱人。油茶树下,一群群山羊穿梭在其中,悠闲地嚼着杂草。村民穿梭于茶树之间采集油茶果(如图),丰收的喜悦遍布油茶林间。据了解,生江镇油茶种植示范基地主要以榃兵村、云桂村为核心种植区,2013年开始种植,面积6000亩。为破解油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管护难、除草难、施肥难等问题,加快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江镇和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积极思考出路,创新发展模式,于2021年引入广东省乡土专家黄惠平到来成立罗定市原生农业发展公司对该油茶种植基地进行托管,采用“油茶+山羊”共作发展的模式,在油茶基地发展林下养殖山羊,目前已养殖山羊1300多头,预计今年年底前可以出栏。“我们油茶基地去年的产量为50万公斤,今年通过油茶林下放养山羊和加强管理,今年产量预计可以翻1倍,达到100万公斤,年产值可达400万元。”罗定市原生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黄惠平表示,这种共作发展模式,既促进了油茶产业的提质增收,又保证了山羊的原生态品质,让油茶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该基地山羊养殖规模在持续扩大中,预计今年底可发展至4000头,产值可达600万元。油茶鲜果和山羊主要销往大湾区。
2024-03-01 -
新兴县水台镇布茅养殖小区首批肉鸡出栏!
10月11日上午,在新兴县水台镇布茅村的养殖小区内,一只只健康的白羽鸡被工人们熟练地抓进笼子、搬到车上……“这是我们养殖小区首批出栏的白羽鸡,品质很不错!”忙碌中的陈师傅对记者说。据悉,这是云浮市新兴县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15万元收入的目标要求,深化实施“‘消薄+致富’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县级书记项目。全面推进“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建设,是新兴县多渠道、多形式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农村推进乡村振兴的自主保障力,促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断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的重要举措。水台镇布茅养殖小区首批优质肉鸡的出栏,标志着该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水台镇布茅养殖小区负责人陈海星告诉记者,该养殖小区采取“温氏养殖+”模式经营,小区内鸡舍全部安装自动喂料、送水等智能化设备,可让肉鸡在舒适的环境下生长,保证肉鸡的的产量和质量。在该小区工作的工人大多是本地的养殖户,正在搬运白羽鸡的陈师傅说,经过培训后,他一人可管理一个鸡舍,该模式高效、智能,比以前粗放散养的养殖模式效率更高、更环保,他的收入也比过去增加不少。水台镇党委委员陈家栋告诉记者,布茅养殖小区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目前已建成9栋鸡舍,在党委政府及驻镇工作队共同努力下,流转了30亩土地用于扩建养殖小区,拟增建鸡舍9栋,在全部投产后年出栏肉鸡可达350万羽,预计可带动25个低收入村均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项目的建成,不但进一步增加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而且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实现多重效益叠加。”据了解,下一阶段,新兴县将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组织建设提质工程,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持续推进以党建引领镇域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党建“书记项目”211个,全面提升党组织书记抓产业、抓带富的意识和能力。目前,通过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有效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024-03-01 -
郁南都城镇发放免费鸡苗,助农“啄”开致富门
早上8时许,一辆装满着鸡苗的车辆驶进了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夏袭村。在村文化广场旁,村民有的拎着鸡笼、有的拿着纸箱、有的担着箩筐、有的开来三轮车,满心欢喜地等待领取鸡苗。近日,都城镇统一购买了鸡苗4500只,免费发放给全镇11个村的65户监测户、脱贫户。这批发放的鸡苗每只重量均达2.3斤以上,这种鸡苗的存活率很高,出栏周期短,再养两三个月就可以售卖了。通过发展“短、平、快”的养殖产业项目,使监测户、脱贫户依靠自己的双手增收致富。“鸡苗按照各户所申报数量发放,大家按顺序领取”“每一笼鸡10只,清点准数量……”在夏袭村鸡苗发放现场,都城镇乡村振兴办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干部有序地发放鸡苗,该村监测户、脱贫户带着鸡笼、箩筐等装载鸡苗的物品,按顺序逐一登记,依次领取鸡苗。现场鸡叫声、人语声交集一片,十分热闹,监测户、脱贫户领到鸡苗后笑逐颜开。现场领到100只鸡苗的夏袭村脱贫户岑锦洪表示,一定会把握好这次良好“鸡”遇,回去把鸡养好,争取早日见到效益,提高家庭收入。“岁数大了不能出去打工,养鸡这活咱干得了,不用自己买鸡苗,真是好事呀!”脱贫户欧伯在领取免费鸡苗后开心不已。他表示,这些鸡苗不仅解决了他们想养鸡但资金困难的问题,也增强了致富的信心。据了解,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都城镇充分利用好驻镇帮镇扶村政策和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投资10.9万元购买鸡苗免费发放给监测户、脱贫户,扶持他们发展养殖,拓宽群众增收路径,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同时,通过发展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的养殖鸡项目,积极打造农户“庭院经济”,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2024-03-01 -
云城区:特色“灵芝鸡”香飘“百千万”之路
优质鸡品走进千家万户,记者12月6日在云城区一家农业企业了解到,该公司抢抓“百千万工程”实施的机遇,发展特色“灵芝鸡”养殖,借助网络直播带货运营,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助力村民增收、乡村振兴。在云城区云城街道土门村云浮市丰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运营中心,盐焗鸡的香味扑鼻而来,主播正通过网络平台与“粉丝”们热情互动、推介公司的优质农产品;直播间旁边,是公司的“发货车间”,工人们把堆成小山的真空包装熟食盐焗鸡按订单放进泡沫箱里,优质的“云字号”农产品将会通过物流快递走进千家万户。“上线网络销售以来,每天都有1000多单的销售,多的时候有2000多单;我们坚持做品质农产品,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支持。” 丰盛农业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热销的是传统产品盐焗鸡,新培育的“灵芝鸡”现在开始上线推广,市场反响良好。“做农业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自己的品牌。”该负责人介绍,公司的养殖基地位于云城区河口街道双上村,双上村山清水秀、生态优良,养出的放养鸡品质上乘,通过委托加工生产的优质盐焗鸡得到顾客的认可。为发展特色品牌,公司摸索出“灵芝鸡”的养殖方法,以放养、散养的方式,喂山泉水和自家培育的灵芝打成粉末+五谷杂粮等,培育风味品质俱优的“灵芝土鸡”,目前已可上市销售,下一步还将推出“灵芝鸭、鸽、猪”等新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坚持“联农带农”,以“公司+合作社 +农户”方式养出优质家禽牲畜,聚合资源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目前,公司合作养殖户超过260户,有力带动了周边特色养殖业的发展。“联农带农也确保了我们的产品供应,随着产销规模的扩大,我们还计划引进加工项目,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2024-03-01 -
罗定市分界镇:林下生态养鸡拓宽致富路
“我们养殖的鸡不同于普通的走地鸡,养殖条件非常严格,喂养以巴戟粉、玉米、糠、益生菌等混合特制的‘巴戟配方料’,需散养在树林下,养足200多天才算长成,营养价值高,效益也不错。” 在罗定市分界镇罗星村的金津农业肉鸡机械化养殖示范推广基地,养殖员一边介绍一边喂鸡,满脸洋溢着喜悦之情。近年来,罗定市分界镇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不断壮大巴戟鸡产业,建立生态养殖与林业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模式,带动农村群众富裕富足,奋力谱写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近日,记者在金津农业肉鸡机械化养殖示范推广基地看到,一个个鸡舍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山脉中,山林葱葱郁郁,一只只体格健硕、毛色亮黄的肉鸡或在山林中悠然踱步,或在鸡舍内觅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批鸡已经养殖有100多天,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出栏了。”该基地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巴戟鸡选用罗定本地三黄鸡改良品种,需要养殖200多天。养殖期长是“巴戟鸡”的一大特色,要养出“鸡味”十足的巴戟鸡,还从鸡的食物、饮用水、鸡舍、活动环境等入手,运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打造高品质好鸡。“这些鸡日常在山林里饮用的是天然山泉水,采取牧养模式进行放山,利用独特中药秘方抗病和提味,喂食专利巴戟配方料,使得鸡肉具有皮下脂肪少、皮脆肉滑、鸡味浓郁等特点,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安全健康的好食材。”目前,巴戟鸡已获得中国质量认证监督委员会颁发的中国驰名品牌证书、国际知名品牌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颁发中国名优产品证书。其年产量近100万斤,主要销售渠道为各大农庄和餐饮会所等,30%左右直接供应给消费者。据悉,罗定市金津农业有限公司肉鸡机械化养殖示范推广基地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28座鸡舍及6座鸡苗育雏室,购买17套自动化养殖设备及饲料配方升级设备和17套自动化养殖设备及粪污处理设备。目前已建成鸡舍18000平方米,在养三黄鸡约28.5万羽, 2023年经济产值约3000万元。随着巴戟鸡产业不断壮大,如今,分界镇建有巴戟鸡养殖基地1千多亩,金田村、罗星村更是成为了巴戟鸡养殖专业村,全镇巴戟鸡全年出栏量达90多万羽,带动农民通过养殖增收。“因为品质好,我们养的鸡都不愁销路,一年下来,收入都比较可观的,我们都很满足了。”罗星村的村民说。分界镇林下生态养鸡,专利配方喂料中的中药材巴戟由农业企业种植,不仅可以用来喂鸡,还可以改善当地水土环境,保护农林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而且为村民们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更打通了市场销路,让村民们养殖巴戟鸡无后顾之忧。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产业为抓手,以增收致富为目标,大力扶持金津农业推进肉鸡机械化养殖示范推广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巴戟鸡养殖规模,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2024-03-01 -
云城区东街的猪肉品牌是如何练成的
10月10日,在云城区东街,虽天降微雨带凉意,但丝毫没有影响郁南刘家夫妇猪肉档口的生意。他们在此开档已10多年,专卖产自郁南县历洞镇村民自养的土猪,形成地方特色品牌经营,生意兴隆。
2024-03-01 -
约6万尾!云城腰古白金丰产鲫第二批鱼苗成功投放
为持续推动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近日,云城区腰古镇在古田村委古田村举行绿色健康养殖可溯源白金丰产鲫第二批鱼苗投放仪式。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白金丰产鲫推广项目负责人等企业代表,镇村干部和水产养殖户代表及周边群众共约50人参加投放仪式。当天下午,满载苗种的运输车来到放流点。工作人员提着桶来到鱼苗投放现场,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苗缓缓投放进鱼塘。“最近天气情况复杂,气温变化较大,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在弱冷空气南下时注意白天多开增氧……”水产养殖专家在鱼苗投放现场耐心细致地叮嘱养殖户。这是腰古镇今年以来开展的第二批可溯源白金丰产鲫鱼苗投放活动,共计投放鱼苗约6万尾,投放面积约20亩。腰古镇驻镇帮扶工作队表示,第二批可溯源白金丰产鲫鱼苗的成功投放是佛山、腰古两地共同努力的结果,将有效推动养殖户对“白金丰产鲫+”密养模式的探索,进一步增强养殖户及周边群众对发展白金丰产鲫致富的信心,不断加快腰古镇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据了解,自今年5月以来,腰古镇携手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佛山办事处和佛山市食品行业协会,坚持把发展生态渔业作为佛山腰古淡水渔业产业共建、产销对接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幅生态渔业新画卷徐徐展开。未来,佛山、腰古两地将继续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不断深化协作机制,在严守耕地红线、端牢手中饭碗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渔业产业发展力度,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塑造“腰古生态鱼”品牌、打通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深入合作,努力实现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2024-03-01 -
新兴新城镇:小鱼苗孵出大产业
新兴县新城镇布龙村是云浮特色产业名村——“新型杂交大口鲶鱼苗”育种村,鱼苗孵化年产量达10亿尾,供应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市场。近年来,新兴县围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努力拓宽销售和流通渠道,推动鱼苗育种向特色乡村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延伸,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走进布龙村,只见一张张黑色的大网罩在育苗场上,鱼池里的鱼苗密密麻麻,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层层水花,场面甚是壮观。蹬在场边的布龙村党支部书记梁国坚把几大勺饲料洒向鱼池,引得无数鲶鱼争先恐后围过来抢食。梁国坚是布龙杂交鲶鱼养殖带头人,被村里人称作“鲶鱼大王”。他年轻时发现水产养殖市场很庞大,利润也相当可观,于是决定发展鲶鱼养殖,并带着村民一起念起“鲶鱼经”,不仅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指导,还提供鱼苗和饲料,带领村民走致富道路。布龙村逐渐成为养殖鱼苗孵化专业村,并辐射带动三挺村等周边村参与养殖。为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布龙村的鲶鱼鱼苗产业步入转型升级阶段,养殖户们通过不断摸索,纷纷尝试转养生鱼、塘鲺、鲈鱼等鱼苗品种。“现在鲶鱼苗市场有些饱和,村民顺应市场需求转型升级,有养鲈鱼苗的、有养生鱼苗的。特别是养生鱼苗的,现在都卖到1.2-1.3元/条了。个别养生鱼苗的大户,今年利润都有200多万。现在全村有80户养殖,每年总产值超10亿尾鱼苗,每户年收入大概有20-30万元。”梁国坚说。近年来,布龙村村民靠养殖鱼苗致富,鱼苗产业也越来越旺,可是村集体经济却一直上不去。为此,新城镇党委、政府将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壮大镇域经济工作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推动该镇在育苗孵化现有产业基础上,采用公司加农户模式建立鱼苗养殖产业园,推动鱼苗育种向特色乡村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延伸,特别是要完成产业节能去污水平的升级。“当前新城镇正在推进鱼苗养殖产业园建设,产业园建成后可以继续扩大养殖面积,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人加入到鱼苗产业中来,大幅提高村民收入与村集体收入。”梁国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2024-03-01 -
云安六都大河村委:“枸杞叶+山泉水”养出“致富鱼”
“我养的草鱼跟别人的不一样,肉质嫩滑,没有土腥味。”近日,在云安区六都镇大河村委,云浮市荣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荣堃和员工把刚采收回来的枸杞叶投入池塘,只见一条条硕大的草鱼争相抢食。大河村委解放前曾经是西江纵队及云浮地区革命武装力量的重点活动区域之一,是云浮著名的老区村。近年来,罗荣堃带领几名村民搞起了农牧业,生态养鱼就是其中的重头戏。“我们首先挑选优质的草鱼种苗,加上家乡优质的山泉水,再尝试用枸杞叶和草料喂养,虽然生长周期有点慢,但鱼肉的品质却提升了,价格几乎翻了一倍。”罗荣堃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村里共试养了5亩左右的鱼塘,全部用生态草料和枸杞叶混合喂养,年产量在5000公斤左右,市场价格每公斤30元左右。下一步,公司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引进优质罗非鱼等品种,深度挖掘“南药添加饲料”养殖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鱼肉嫩滑,没有土腥味,还有一股淡淡的枸杞叶清香,可以清蒸,也可以红焖,非常好吃。”资深美食体验者陈胜如品尝过大河村的“枸杞鱼”后赞不绝口。他认为,大河村背靠巍巍大山,面朝浩浩西江,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希望该村能走出一条“高科技+好南药+原生态”的养殖新路子,助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3-01 -
新兴县新城镇:引金融“活水” 助鱼苗“出圈”
近日,新兴县新城镇联合新兴农商银行举办“政银企村户”金融对接会暨鱼苗孵化产业专项授信仪式,推动新城镇以鱼苗孵化产业为主导的渔业全链条产业蓬勃发展。仪式上,新兴农商银行向恒强水产授信1000万元,向新城镇鱼苗孵化产业园入园户代表授信5000万元,向坡边、三挺、布龙、大稳、庞村、云吟、黎源等7条产业相关村整村授信各1000万元,合计专项授信1.3亿元。据了解,水产养殖产业资金季节性投入大,同时镇鱼苗孵化产业园先行先试建设的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设备存在资金缺口等问题,此次“政银企村户”合作聚焦解决贷款难、担保难、资金缺等企业和养殖户急难愁盼问题。据介绍,新城镇鱼苗孵化产业园作为新城镇推进“百千万工程”,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工农发展不平衡的生动实践,打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家庭养殖为主的分散粗放的经营模式,通过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实现统一品质、统一价格对外销售,破解“大的订单接不了,小的订单相互哄抢”等恶性竞争弊端,让“合伙人”效益最大化。一期占地面积约160亩,以鱼苗孵化(育种)为主导产业,产品包括生鱼、塘鲺、鲈鱼、桂花等优质淡水鱼鱼苗,项目投入运营后全镇鱼苗年产值预计将达到3亿多元,年孵化鱼苗产量达20亿多尾,户均产量增加约30%。下一步,新城镇将继续深化实施“政银企村户”模式,用好用活各项政策资源,不断探索“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多样化合作模式,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力以赴做好“钱、地、人”的要素保障,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自然村集体经济全面提升,有力有序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新城镇结出丰硕成果。
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