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味道
-
罗定鱼腐非遗传承吸引青年创业者加入
传技艺、谋创新、促传播,近期,在罗定市素龙街道,“鱼腐妹”朱莹莹的“名号”渐渐传开,青年创业者的加入,让罗定鱼腐这一非遗传承项目多了一道“青春风景线”,也在持续增强“老字号风味”的品牌力。在素龙平南的罗定市绸纱食品厂加工车间,“鱼腐妹”朱莹莹手法娴熟地捞鱼腐、上篮沥干、售卖包装等,到早晚街坊买菜的时段,门店顾客盈门,产销两旺。值得注意的是,在“鱼腐妹”的加工车间,鱼腐生产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工艺是我和爸爸共同摸索研发的,在保证鱼腐品质的前提下,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食品厂开业以来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生意越来越好。”朱莹莹,2020年从大学食品专业毕业后,女承父业从事鱼腐生产制作销售;2021年底,从肇庆回老家罗定办起了鱼腐生产工厂,成为一位青年创业者。她用大学所学传承创新罗定鱼腐这一非遗项目,生产的鱼腐品质好、价格公道,街坊们都亲切地叫她“鱼腐妹”。“罗定鱼腐是值得好好发展的产业,有机会能为宣传罗定鱼腐、传播罗定鱼腐品牌出力,深感荣幸,也很有意义。”去年以来,朱莹莹多次接受中央媒体、省媒体的采访和节目摄制,讲好罗定鱼腐故事,助力罗定鱼腐品牌宣传推广,推动非遗项目的创新发展,为鱼腐产业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目前,朱莹莹的食品厂已经有多家门店加盟,并新增一家自营店,同时开拓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探索延伸新产品,创业与非遗传承双赢双进。
2024-03-01 -
德叔养鱼记 ——新兴县稔村镇水产养殖业走访见闻
大暑时节,临近中午时分,骄阳似火,新兴县稔村镇坝村莫杏德的鱼塘波光粼粼、增氧机欢快地喷着水花,水面下,鱼群悠闲地游来游去。莫杏德,约莫50来岁,敦实宽厚,在稔村养鱼十几年了,现在养了约60亩鱼塘,是一位“老鱼家”、稔村的水产养殖大户。认识他的人一般称呼他为“德叔”。鱼塘边就是“塘寮”,平时德叔和家人吃住也在这里。记者到来,他热情地为来客倒茶。塘寮低矮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边上有高大的菠萝蜜树,带来浓荫清凉,硕大的菠萝蜜挂满了树干。“养鱼,还是看天时地利人和。”十几年养鱼经验,德叔脸上满是对水产养殖市场的敬畏。很多人知道新兴是禽畜养殖大县,但未必知道新兴还是水产养殖大县。今年以来,新兴水产主要品种之一罗非鱼价格非常低迷,不少养殖户亏损,德叔凭着对市场的敏感,已转养生鱼、草鱼和鳗鱼,“这些品种市场情况好一点;现在新兴也有很多养殖户转养甲鱼。”德叔是个“有心人”。稔村靠近珠三角,珠三角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水产养殖现在依然发达,德叔有机会就跑到那里学习借鉴别人的养鱼经验,尤其是高价值鱼养殖。他现在正在谋划养桂花鱼,“桂花鱼市场价值高,但对水质、喂料要求也高,需要经过尝试和探索。”除了品种的选择,养鱼还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养殖密度、水质监控、防疫防病、投喂管理,还有出货规格等等,都需要长时间的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保证养鱼的效益。”德叔说。在新兴,水产养殖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鱼苗供应、生产、捕捞、销售、加工等分工严密,为养殖专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稔村有约5000亩的鱼塘,传统的粗放养殖方式正在慢慢地变化。“稔村也是传统的‘鱼米之乡’,我们大力支持引导水产养殖向专业、高效、标准化方向发展。”稔村镇畜牧兽医站干部叶伟樑和德叔是“老朋友”,一直关心支持养殖户的发展。他认为,水产养殖必须抓好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防病防疫、规范生产和达标排放,走绿色高效的发展之路。镇畜牧兽医站也正谋划建立水产品质量快检中心,为养殖户提供质量检测服务,助推水产养殖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养殖、达标排放是最基本的。”德叔说。他自己也有一套环境检测的简易配备,氨氮、酸碱度他都很关心,“水质是养好鱼的关键。”
2024-03-01 -
云城区腰古镇:把“养鱼学堂”打造成为“致富学堂”
日前,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联合联强村委会、佛山市珠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联强村举办腰古镇“养鱼学堂”巡回培训暨第五期白金丰产鲫绿色健康养殖培训班。培训班上,珠水生物产品与技术服务负责人对白金丰产鲫的各种养殖情况进行详细介绍,讲授各种养殖技术和知识。腰古镇党员致富带头人向养殖户分养殖经历、效益成果,总结推广经验做法,鼓励更多养殖户加入。参会养殖户就养殖条件、模式、成本、风险及效益等方面积极发问,企业有关人员一一作出解答,消除养殖户对产、供、销等方面的疑虑,进一步增强了养殖户养殖白金丰产鲫致富的信心。为精准对接养殖户资金需求,更好落实帮扶责任,培训班安排组团帮扶成员单位农业银行云浮分行业务骨干现场进行惠农金融政策宣讲,对信贷支持政策进行专业解读,帮助解决养殖户资金周转困难的后顾之忧。接下来,腰古镇驻镇帮扶工作队将在腰古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百千万工程”,借助梁氏水产、珠水生物等珠三角企业的技术优势,依托古田村白金丰产鲫绿色健康养殖示范点和白金鲫云肇服务中心,为养殖户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服务,培育更多水产养殖“土专家”“田秀才”,努力把“养鱼学堂”打造成为“致富学堂”,带动更多养殖户实现“水里捞金”,奋力推动“乡工委+政府+公司+农户”的乡村振兴“腰古模式”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2024-03-01 -
新兴县东成镇:大抓集体经济发展 实现闲置鱼塘不“闲
2023年以来,新兴县东成镇抢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机遇,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多举措增加村集体收入。其中,该镇碧塘村对上争取鱼塘升级改造项目资金6万元,对村内闲置的8亩鱼塘进行升级改造,盘活的鱼塘用于养殖甲鱼,进一步带动村集体增收。记者在鱼塘升级改造施工现场看到,目前鱼塘已完成放水清淤工作,并彻底清理了周边杂树杂草。挖掘机正在加高加固塘基,接下来,将按照甲鱼养殖池塘建设规范进行硬底化铺设,完善鱼塘基础设施。该鱼塘升级改造后,计划出租给村民,以收租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预计将能为碧塘村增加年收入约2万元。 下一步,新兴县东成镇将继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大抓产业发展,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全面激发乡村经济的旺盛活力,谱写东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03-01 -
新兴县东成镇碧塘村:抓集体经济发展 盘活闲置鱼塘养甲鱼
去年以来,新兴县东成镇抢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机遇,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多举措增加村集体收入。其中,该镇碧塘村向上争取鱼塘升级改造项目资金6万元,对村内闲置的8亩鱼塘进行升级改造,盘活的鱼塘用于养殖甲鱼,进一步带动村集体增收。据了解,目前碧塘村正在对闲置鱼塘的塘基进行加高加固,鱼塘放水清淤工作已完成,周边杂树杂草已彻底清理。接下来,将按照甲鱼养殖池塘建设规范进行硬底化铺设,完善鱼塘基础设施。该鱼塘升级改造后,计划出租给村民,以收租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预计将为碧塘村增加年收入约2万元。
2024-03-01 -
村民挖到百斤葛王,在云城这条村......
日前,云城区安塘街古宠村村民在罗斗坪山挖到一根重138市斤的野生粉葛,村民苏进发把这根大粉葛放到云浮石材博览中心展示。据记者观察,该粉葛长220厘米,最大处直径近40厘米。据苏进发介绍,这是该村开村以来挖到的最大的野生粉葛。
2024-03-01 -
云城前锋镇:番薯迎丰收 农民收获忙
秋冬时节,正值番薯收获的季节,走进云城区前锋镇水塘村,放眼望去,整齐的田垄摆满了一堆堆番薯,村民们正忙着出薯、去泥、装袋、搬运,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景象。“今年引用新技术、新品种,番薯大丰收,每亩增加了500斤以上……”近日,在水塘村举办云浮市农业技术提升培训暨番薯良种展示会现场,云浮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了解,今年云浮市番薯种植面积达到7.83万亩,主要是普薯32和广薯87等新品种,目前已进入丰收季。前锋镇番薯良种展示基地引进13个新品种(农科院引育9个,民间选育4个),通过种植和采样,从产量、抗病性、形态、颜色、生长习性等分析各个品种的优劣,并针对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优化种植环境,已达到“良种展示”的要求。云浮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的番薯种植普遍亩产在2000斤以下,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种植亩产在3000斤以上,增产30%以上。下阶段,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农科院的深度合作,选择培育出适合云浮市种植的新品种;并将通过建立番薯高产高质示范基地,联动企业扩大种植规模,探索番薯深加工工艺,让番薯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2024-03-01 -
番薯飘香话丰年 乡村振兴展活力
番薯节开幕式现场12月9日至11日,2022年云浮市云城区第五届番薯节暨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在云城区前锋镇大江头村隆重举行,以节庆为平台和载体,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活动现场设置了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区,南药花卉展销区、惠农电商直播间、公众自营区、农村政策法规宣传区、粤菜师傅作品展示区、番薯新品种科普展示区、互动游戏区、特色美食试食区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南花卉展销区特色农产品展销区活动评选了云城区年度“十大特色农产品”以及“番薯王”。现场还举行了乡村振兴“好人队伍”授旗仪式、区级农业龙头企业授牌仪式。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内,“番薯王”、南药、花卉、稻米、瓜果、蔬菜、玉米、坚果等各类优质特色农产品“争奇斗艳”,吸引许多群众驻足欣赏,惊喜赞叹、啧啧称奇、拍照录像、转发微信群和朋友圈……主办方工作人员表示,这有利于示范激励全区农副产品向“名特优新”方向发展,夯实云城区农品质量根基,打响优质农品品牌。据了解,该区牛大力、竹笋已入选2022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前锋镇崖楼村南药基地入选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小阳农业的牛大力、永盛公司的发财树、云城温氏公司的天露白羽番鸭入选2020年“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产品,小阳农业获批省南药牛大力种植标准化试点项目。美食区公众自营展示区活动设置了特色农产品展销区,2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展销,生动呈现了近年来云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效,宣传推广好模式、好经验,示范引领全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云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省首个提前通过认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获省农业农村厅表扬,经验在全省推广,已发展出全省最大的南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南药加工产业聚集地。花卉产业园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将逐步承接大湾区花卉展销平台功能。云城区被认定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联农带农1.6万户,户均增收13500元。制香囊、猜灯谜互动游戏区活动现场,网红打卡点,灯谜游戏,茶艺、插花、香囊制作PK,担番薯比赛,粤菜师傅作品展示,节目表演和各类互动游戏、特色美食试食等吸引了大量的人气,欢声笑语、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各类雅俗共赏、与民同乐的节目安排激活了群众的热情,人们纷纷邀朋约友,不辞远道而至,放开胸怀、放飞心情,共赏田园风光、乡村美景,共享特色美食、乡村之乐。至今,云城区番薯节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已变成了深受百姓青睐的节庆活动,吸引着社会各界关注农业农村,深耕乡村广阔天地,也让前锋镇大江头村从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华丽转身成为网红打卡点,颜值和内涵不断提升,“前锋番薯”已成为云浮的一张亮丽名片。公众自营展位交易火爆在公众自营展位上,大江头村的李阿姨忙得不亦乐乎。“独脚金多少钱一扎?”“已经微信支付了,谢谢。”李阿姨一边忙着为顾客打包鸡骨草、独脚金,一边招呼其他顾客。据了解,历年的番薯节都有村民和商贩争先恐后前来设摊布点售卖各类农副产品,大多都能收获满满。这为乡村优质产品有效对接给城乡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市场舞台,打通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以番薯等为材料制作的精美食品据统计,3天时间吸引了10万多人次前来参加活动,带动消费超1000万元;20家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成交金额达5800万元,大大激活镇村市场活力,写下镇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亮眼一笔。
2024-03-01 -
野趣十足! 番薯节解锁番薯的“真香”吃法
12月8日-10日,为期3天的云浮市云城区第六届番薯节暨乡村美食旅游季活动开幕式系列活动,在前锋镇大江头村举行。现场节目丰富、精彩纷呈,来自云城区各镇(街)及兄弟县(市)的特色农产品、风味美食也在此展销,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寻味、采购,热闹非凡。其中,担纲主角的番薯更是受到各方热情追捧。新鲜番薯,以及番薯干、番薯叶茶、番薯包、番薯片等二次加工产品应有尽有。不少游客满载而归。覃小姐一早就约上一帮朋友前来捧场,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参加了每一届的前锋番薯节,对各式番薯如数家珍,“有一点红、冰淇淋、紫薯、过家香、玛莎莉等很多品种。番薯是绿色健康食品,我们全家都喜欢,毕竟疫情过后,大家更加讲究养生。”除了直接购买打包拿走,现场还有商家提供土窑煨制番薯,让游客品尝源自田间地头的生态风味,野趣十足。“首先我们砌好个土窑煲,然后烧柴,把泥烧红。按个人喜好把番薯或鸡肉放进去,然后砸碎土窑煲埋起来就可以了。用泥的热度把食物焗熟,一般正常来说30分钟就可以了。”工作人员明哥热情地跟记者分享煨番薯的做法,手里的活也没停过,“预计这几天我们还要砌一百二三十个土窑煲才行,因为游客们很热情,很多人喜欢这种玩法。”来自江门台山游客黄小姐带上丈夫和儿子来到这里,经过一番折腾后,他们终于吃上了美味的煨番薯。“我们很喜欢亲自大自然,对身体好。这里山清水秀,让人很舒服、很放松。”她兴奋地跟记者分享了感受:“煨番薯让我想起了儿时的回忆,这是在城市里面感受不到的”。年年上新的番薯节,既是分享地道美味的时刻,又是集中展现云城区生态山水、民俗风情、特色产品之“美”的窗口,让四方宾客尽情尽兴,体验采摘乐趣,游览美丽风光,感受文化底蕴。
2024-03-01 -
云城“粤菜师傅”秀技能,打开番薯的N种吃法!
“国色天香”“鸿运当头”“紫气东来”“丰衣足食”......一道道寓意美好、栩栩如生的番薯菜品受到游客连连点赞。大家纷纷拍照留念。近年来,云城区人社局为畅通“粤菜师傅”成长通道,积极推动院校对接粤菜产业,例如促进云浮市新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产教研深度合作,建立烹饪实践中心,实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12月8日-10日,云浮中专和新云实业联手助力“百千万工程”技能作品展,在位于前锋镇大江头村的云城区“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举行。现场还邀请了云浮中专烹饪专业学生参与互动教学活动,寓教于学,让市民、游客亲身感受“粤菜师傅”的魅力所在,扩大云城“粤菜师傅”影响力。
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