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味道
-
新兴六祖镇240多亩玉米喜获丰收,村民乐了!
今年以来,新兴县积极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近日,各镇复耕地农作物陆续迎来丰收。其中,在六祖镇撂荒耕地上种下的240多亩玉米迎来首次丰收,预计总产量达到55万多斤。走进六祖镇舍丰村玉米基地,只见成行成列的玉米地郁郁葱葱,一个个玉米棒颗粒饱满。30多名村民穿梭在玉米地里,采摘、搬运、装车,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据了解,在佛山市顺德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六祖镇与新兴县稻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舍丰村开发撂荒耕地种植240多亩玉米,该品种与一般玉米不同,也叫水果玉米,具有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投入少、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而且鲜嫩多汁、香甜可口,可以像水果一样生吃,深受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青睐。据介绍,基地上的玉米早已被各大商家预订,陆续销往粤港澳大湾区。“这里种植了240亩玉米,现在采收第一批玉米,亩产量可达2000-2300斤,主要销往佛山。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盘活了土地,产生了租金,让村民看到了丰收希望。同时,种植大户聘用当地村民管理、采摘,又解决了村民“家门口”就业的问题。下一步,顺德区驻六祖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继续配合六祖镇政府,探索轮种发展新模式,共同推进六祖镇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4-03-01 -
香甜玉米开摘!夏日炎炎 有你真甜 | 云浮拍客
随着盛夏脚步的临近,云城高峰赤黎地利坪村的玉米迎来了丰收。蔚蓝天空下,绿油油的玉米田,化为了绿水青山间的又一道靓丽风景线。走进地利坪村的玉米地里,一株株玉米整齐排列,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玉米。剥开翠绿的外衣,诱人的花玉米粒呈现在眼前,胖嘟嘟的模样,让人好生喜欢。【拍摄】刘景光【剪辑】练芷莹
2024-03-01 -
“小谷粒”起到大作用!云浮郁南平台镇的航天玉米稻米酒已上市
自9月下旬郁南县平台镇万洞村“航天玉米稻”登上广东省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主会场签约台以来,近日再传喜讯,郁南县航天玉米稻米酒全面上市,由航天玉米稻精酿而成的米酒味醇且富硒、富锌,同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自上市后即受到消费者青睐。据了解,该镇作为农业大镇,“鸡、酒、米、豆”被誉为“平台四宝”,是农户很重要的收入来源。从今年3月起,经郁南县平台镇党委、政府主导,三水派驻平台镇工作队牵线,引入三水大塘澳农农业公司以及在太空育种而成、结合传统水稻和玉米优势基因的新水稻品种——航空玉米稻后,“平台四宝”中的两宝,“酒”和“米”都有了新变化、新发展。首先是富硒水稻产业园种植的玉米稻,单季亩值产至500-700 公斤,相比镇内种植的传统水稻,产量提升超过30%,平均售价也由原来的1.5元/斤,增加到4-6元/斤。同时由航空玉米稻精酿新品牌米酒,已经上市,因其富硒、高锌,富含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的优势,价格相比传统水稻加工酿造成“平台米酒”增值10倍以上,实现每亩水稻田创造更高的利润,为平台镇的乡村振兴产业作出了成功示范。下阶段,郁南县平台镇党委、政府主导将继续与三水派驻平台镇工作队携手共进,将“米”“酒”产业大力推广,推动全镇“十百千万”工程争先进位。
2024-03-01 -
“稻鸭共生”走出生态种养新“稻”路
深秋的罗沙村,夕阳斜照,稻田、农舍、清溪、远山,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山水画。忽然间,从稻田里走出一群鸭子,“嘎嘎”地欢叫着。后面跟着一位赶鸭人,远远就笑着向我们招手。他就是郁南县通门镇有名的水稻种植大户邓北金。邓北金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种植的稻田大面积遭受福寿螺危害,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同时,福寿螺危害在整个通门镇稻田都有发生。驻通门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专门邀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技特派团队的专家教授到通门镇,为农户开展水稻病虫害和福寿螺防治技术培训,讲解物理、药物、生物防治方法,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经驻镇工作队、仲恺学院科技特派团队、镇农技人员共同研究后,提出“稻鸭共生”的科学生态种养模式。起初,邓北金还抱着怀疑态度,担心在稻田放养鸭子会影响水稻生长。但事实证明,“稻鸭共生”模式是成功的。一方面,鸭子以福寿螺和虫卵,以及各种昆虫、藻类、水草为食物,可减少人工投喂饲料;另一方面,水稻没有了害虫和杂草的危害,又以鸭子的排泄物作为肥料茁壮成长,大大节省了农药、肥料的费用。看着鸭肥稻美,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邓北金笑得合不拢嘴,连声感谢驻镇工作队的帮忙。驻罗沙村第一书记邓敏超表示,驻镇工作队将继续发挥通门镇绿水青山、环境优美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广“稻鸭共生”“鱼稻共生”“林下养鸡”等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立体经济,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绿色、健康、安全本土特色品牌,促进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2024-03-01 -
云浮:早稻开镰收割
稻浪泛金,丰收来临。6月28日,记者在罗定市中南部乡镇采访了解到,随着早稻成熟时节的到来,北方水稻收割机“专业队”已经到达并开机收割,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丰收景象。金灿灿的稻谷沉甸甸地“弯下了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作业、穿梭欢鸣,村民拿着包装袋接装金黄饱满的稻谷,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罗定中南部片区的早稻这几天熟了,我们就来到了这里,估计三五天时间,这里将基本收割完毕,我们也将逐步向北,帮助其它地方的村民机收早稻。”在连州圩镇附近的农田,来自河北的收割机师傅告诉记者。沿县道479线从连州到罗平,一路上,来自北方的水稻收割机“专业工作队”可谓“浩浩荡荡”,田间路边到处都是农用运输车和收割机,专业机收效率高得到了村民普遍的认可,收割业务“火爆”。“自己割稻谷太吃力,机收十几分钟就搞定了,干净利落。”村民为了抓住机收时机,纷纷主动和收割机师傅接洽,“错过了机收就要自己割禾了,他们成片收割过去,基本收割完就到下一个地方,不会为小片的稻田等业务。”据了解,今年云浮早稻面积近70万亩,目前已经逐步进入成熟季节,各地正利用当前良好的天气状况,推进早稻收割。流动收割机工作队,为全市加快夏收夏种创造了有利环境——机械化的收割方式,提高了收割效率,缩短收割时间,为晚稻的种植抢得农时。
2024-03-01 -
郁南连滩镇早稻迎来收割季,5500吨稻谷将欢喜进仓
日前,记者在郁南县连滩镇西坝兰寨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收割现场看到,近300亩优质稻田边上,20余台收割机正排队等待进场。稻田里,一台台水稻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正在打包、装袋的村民喜笑颜开,丰收的喜悦清晰可见。收割机师傅吴先生说:“连滩镇早稻将逐步进入收割期,目前南江小镇300亩示范田已经全部收割完毕,西坝村的水稻今天可以全域收割完毕,龙岩逍遥等村预计7月中旬完成收割。”据了解,自今年春耕备耕以来,连滩镇始终坚持“一盘棋”思想,把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接二连三打出水稻种植“组合拳”,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管护和风险防御等方面频频发力,在粮食种植管护环节充分发挥农业服务平台资源优势,以“农科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无偿提供2.2吨优质肥料,使用无人机进行试点飞行施肥1100多亩,全力打造智能、精准、高效农田。在提升农业抵御风险方面,驻镇帮扶工作队成功牵线银行机构,推动全省首批水稻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在连滩镇落地,为4户水稻种植户1557亩农田发放贷款170万元,预计可实现的固碳减排量高达3061吨,切实保障农户产业增值收益。数据显示,今年连滩镇早稻种植水稻12000多亩,预计亩产达900多斤,较上年同比增长3.5%,预计在7月中下旬可全部收割完毕,届时约5500吨粮将丰收进仓,切实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稳住农业基本盘。
2024-03-01 -
罗定:早稻开割!田野奏响“丰收曲”
盛夏时节,稻谷金黄,早稻迎来了成熟季,罗定市25.8万亩早稻陆续开镰收割,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的丰收景象。在罗定市泗纶镇亚灿米种植基地,2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碎秆还田。收割机内稻谷满仓后,通过自动化管道将稻谷直接输送到机耕路旁的货车上,然后运到加工厂烘干,收割运输过程一气呵成。在罗定市泗纶镇山栗村,117亩的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示范基地迎来丰收的好消息。该基地原来是分布零散、无序耕种的旱地、水浇地,经过垦造水田项目改造和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设项目建设后,实现了地块整体连片统一规划、土地活力增强、水稻丰产增收。据了解,罗定市2023年粮食计划播种水稻面积51.9万亩,其中,早稻25.8万亩、晚稻26.1万亩。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和粮食产量不降低,罗定市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治复耕措施,全面准确地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2024-03-01 -
郁南县14.8万亩早稻收割进入尾声 机械化助力粮满仓
记者近日从郁南县了解到,该县14.8万亩早稻已进入收割尾声,辖区各镇农户正抢抓晴好天气组织人力和农机赶进度,确保颗粒归仓。日前,记者在都城镇富窝村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看到,一大片金色的稻海,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串串谷粒饱满、金黄。收割机正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收割、脱粒、稻秆粉碎等操作一气呵成,金灿灿的稻谷被收到机器的粮仓中,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据基地技术员黄光彬介绍,该基地由郁南县坤为农业有限公司投入建设,面积800多亩,收割机约8分钟就能收割1亩水稻。由于今年加强了田间管理和技术投入,稻谷亩产达到1380斤,比去年同期增幅13%左右,实现增产增收。据了解,除了机械收割,坤为公司还有机械烘干项目,7台烘干机烘干100吨稻谷只需16-20小时,烘干设备的投入,不仅保证了粮食品质,还减少粮食损耗。同时,烘干设备还能为附近村民或周边镇的种粮大户提供烘干服务。据了解,郁南县今年早造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7.3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4.8万亩。目前,全县已完成水稻收割面积13.2万亩,预计一个星期后,可全部完成早稻收割工作。在抢抓农时完成夏收工作外,该县还积极做好晚造生产服务保障工作。全县晚稻计划播种面积14.2万亩,6月以来已提前做好种子、农药、肥料等农用物资储备,共储备水稻种子19万斤、化肥8000吨,确保农资量足价稳。并统筹做好机耕、机播、机插、机收等作业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该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保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的生产目标。
2024-03-01 -
郁南县南江口镇:打造“河塱小丝”优质稻米品牌
南江水美、河塱良田,记者日前在郁南县南江口镇采访了解到,该镇持续推进“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在南江边上的河塱村打造“河塱小丝”优质稻米品牌,助力村集体、村民增收。立秋时节,南江口镇河塱村前百亩连片良田平畴镜明、秧苗如茵,晚造水稻插秧已经进入尾声,村民正在进行插秧的“扫尾”工作。在河塱村党群服务中心,部分早造的“新谷”已经变为“新米”,新米晶莹清香,被精美包装,上面有醒目的“河塱小丝米”品名。通过“订单式”销售渠道,这些新米将会走上众多消费者的餐桌。“‘河塱小丝米’来自省农科院开发的新品种‘野香优丽丝’,受水少、香软、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市场价要比普通丝苗米高五成以上,且丰产性较好,亩产一般可达1000斤左右。”河塱村犀牛山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河塱小丝米’使用山泉水灌溉,富含矿物质,是一种‘富硒米’,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近年产销两旺,带动了村民增收。”据了解,河塱村在脱贫攻坚中引入“野香优丽丝”优质稻米品种,以犀牛山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优质稻米种植,2020年申报为郁南县“一村一品”建设项目,并成功注册“河塱小丝”品牌。2022年,“河塱小丝”种植面积超720亩,产量342吨,产值174.96万元。近年,在“一村一品”建设项目以及“河塱小丝”品牌的赋能下,品牌附加值大大提升,实现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双提升”。品牌效益好,还促进村土地流转和撂荒地复耕复种,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024-03-01 -
郁南县平台镇:带玉米味的水稻上市!
种了几十年水稻,这种长得好,又带玉米味的水稻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以前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郁南县平台镇万洞村水稻种植户卢大婶说道。近日,随着郁南县平台镇万洞村澳农富硒水稻产业园的收割机、运输车在村庄道路、田间地头络绎不绝地穿梭奔走,该水稻园种植航空玉米稻全面上市的消息成为附近群众在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航空玉米稻种植在平台镇万洞村获得不错效果,即便在肥力贫瘠、黄泥土相对较多的旱改水项目土地上,进行首轮规模化大面积试种,玉米稻单季亩产量仍超1000斤左右”,据澳农富硒水稻产业园负责人介绍,“目前,玉米稻上市精品包装零售价暂定为6.8元/斤,销路还不错,有近50%的水稻产品已被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消费群体预订。”近年来,平台镇党委政府加强对当地垦造水田、“政银企村共建”项目等近2000亩的地块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以温氏、澳农等龙头企业带动,广泛发动农民流转或利用闲置土地发展现代特色和生态循环农业,今年以来,已筹划开展建设了1000多亩农产品产业园、3间全自动化养殖场(妙门、万洞、古龙塘)、2间农产品加工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鼓励了当地以闲置资源或资金入股,以约定分红的形式参与资源开发等项目,实现多方共赢。三水区驻平台镇工作队由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政府牵头,三水区委区府办、三水区经济科技局、三水区人民医院和三水区国资局下属三水淼城公司精心选派骨干人员组成。自2021年7月进驻以来,工作队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深化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牵线三水澳农农业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富硒水稻产业园,种植高食用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农产品,今年年初,该公司在万洞村流转的750亩连片旱改水田上引入、试种单季亩产600-900公斤、对糖尿病人等亚健康人群具有高保健价值的低含糖量“航空玉米稻”,目前取得初步成效,成为当地党委政府与工作队合力共建的示范项目之一。“产业园将以这次种植经验为基础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并引进更优质高效、更适宜本地气候的玉米稻种子,通过改良种植技术,优化种植流程,争取让下半年的晚稻或者明年的早稻产量再提升50%。”澳农富硒水稻产业园负责人表示。云浮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坚决扛起“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政治责任、坚决担起“再闯新路、再创新业、再开新局”的时代重任、坚决立起“小块头也要有大作为”的云浮志气。下一步,平台镇党委政府、工作队继续携手合力,以玉米稻为载体,深挖水稻产业链条,酿制玉米稻酒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玉米稻种植、加工、包装、酿酒、销售的全产业链配套一体化,适时在平台镇的三千多亩家庭农场引导推广,走好走稳平台镇联农带农富农发展路径,领航推动郁南县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新局面。
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