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味道
-
罗定市船步镇大力发展“稻虾共生”种养项目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今年以来,罗定市船步镇龙岗村、谋平村积极探索“组织联建、抱团联营、利益联享”的“三联”工作机制,创新发展“稻虾共生”种养项目,以生态高效养殖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近日,龙岗村、谋平村“稻虾共生”种养项目举行虾苗投放仪式,工人将一箱箱活蹦乱跳的蓝龙虾苗有序地投放到40多亩稻田沟渠中。据技术人员介绍,稻虾养殖是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该项目以养殖澳洲淡水蓝龙虾为基础,匹配种植高杆巨型水稻,首创“苗区+沟塘+稻田”的多维立体养殖模式进行种养,引领群众增收致富。“我们在稻田原有收益的基础上,增加了养殖蓝龙虾的收入,亩产能达到200到250公斤,预计创收近1万元,大大提升种植稻谷的附加值。”种养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船步镇龙岗村、谋平村积极盘活撂荒耕地,运用“土地托管、订单种养、股份合作”机制经营种养基地,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我们村委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与相邻的谋平村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由企业统一管理村租赁的40亩撂荒土地,预计2023年下半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带动2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船步镇龙岗村党总支负责人说。在稻虾综合种养探索中,船步镇将遵循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思想,带领更多农民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以生态高效养殖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4-03-01 -
云浮:晚稻长势良好 丰收在望
秋风拂来,稻谷飘香,今年云浮晚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预计2023年全市晚稻播种面积66.96万亩。日前,记者走进云安区六都镇上六村,放眼望去,绿中泛黄的晚稻随风起伏,稻粒颗颗饱满沉甸甸地压弯了稻秆,叶片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雨珠,种植户们正在仔细观察稻谷生长情况,种植品种多为增香丝889、颖香优505、野香优688等水稻品种。近日天气条件不错,正是晚稻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农技人员提醒广大农民要做好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加强水稻病虫害的监测,特别是稻飞虱防治,要保持稻田田间湿润。云浮市农业农村局预计:2023年全市晚稻播种面积66.96万亩。据气象部门预测,至月底全市天气以多云和晴天为主,适合水稻后期的生长和管理,较早的云城区、新兴县预计10天左右可进行收割,全市预计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可进行大面积晚稻收割。
2024-03-01 -
郁南县晚造水稻喜获丰收 预计产量6.1万吨
眼下,正是晚造水稻收获的季节,云浮市郁南县广大农户趁着晴好天气,正在抓紧时间收割晚稻,田间地头呈现一派喜悦的丰收景象。据统计,今年郁南县晚稻播种面积14.2万亩,预计产量6.1万吨。在都城镇富窝村的田间地头,一块块金灿灿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收割机正在金色的稻田里来回穿梭。微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汪悦梅在富窝村种植了215亩水稻,她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晚造水稻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下,管理得好,虫害很少,预计比去年增产2万多斤,总产量达到20多万斤!”今年以来,郁南县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发展,大力倡导水稻良种培育、高产栽培、精准施肥、综合防控以及机械化耕种等技术指导,鼓励广大农户紧抓有利时节,抢时间、赶进度,确保颗粒归仓。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郁南县晚稻收割率已超7成,冬种生产也正在同步进行,已完成油菜、紫云英飞播种植。“接下来,我们将指导农民种好玉米、蔬菜、马铃薯等冬种农作物,确保今年的冬种生产丰收丰产。”目前,郁南县已收割晚稻10.7万亩,完成收割任务的75.4%,预计本月中旬可全部收割完毕。
2024-03-01 -
郁南县平台镇:种稻“穗满仓” 肉鸡“孵金蛋”
近日,郁南县平台镇碳原科技(云浮)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据悉,该企业自2023年5月签约进驻以来,历时6个月完成签约、动工、建成、投产全流程,拉开了平台镇镇域内温氏公司的肉鸡养殖与佛山三水澳农公司的水稻种植两大产业循环共生、链动发展的序幕。据了解,碳原科技(云浮)有限公司总投资2000万元,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生物有机物为一体的科技企业,该公司通过运用独特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家禽粪污加工成高含量益生菌的新型生物有机环保肥料。公司设计年产生物有机肥料3万吨,年产值超2500万元、吸收农村劳动力30多人。新工厂会将平台镇内现有温氏肉鸡养殖每年产生的粪污全部加工成绿色有机肥,投入到水稻、果蔬等农作物种植及土壤改良,可实现带动种植户亩均增收20%以上,形成肉鸡养殖与水稻种植两大产业的绿色循环种养,帮助农户增产增收。素有“郁南粮仓”美誉的平台镇,是水稻种植大镇,也是郁南垦造水田的主战场。近年来,平台镇党委、政府和佛山市三水区派驻平台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坚持“一种二养三加工”,主动向撂荒地、旱改水田要效益。两年来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土地近2000亩,重点建设了温氏肉鸡“政银企村”养殖和万洞富硒水稻产业园两大项目。而此次碳原科技投产,实现了两大产业的有效链接,从相辅相成中寻求单位作物的更高产出。下一步,平台镇和三水区驻镇帮扶工作队将共同推动温氏肉鸡、碳原科技、澳农玉米稻联手,投入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在万洞建设科学循环种养示范区,打造一条“温氏肉鸡养殖粪污-碳原加工成有机肥-万洞产业园改良土壤-镇村增收后再扩大肉鸡养殖和土壤改良面积”的绿色全产业链条,不断提高旱改水田和肉鸡养殖的规模质量,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平台镇不断开花结果。
2024-03-01 -
罗定市太平镇太西村:采用“水稻+马蹄”轮作种植模式
近日,在罗定市太平镇太西村,田间地头处处是村民劳作的身影,他们有的在翻挖马蹄,有的在分拣包装马蹄,还有的在装车外运,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据了解,去年以来,太西村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速土地规模流转,依托水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用“水稻+马蹄”的轮作种植模式,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走出一条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致富路,为乡村振兴赋能。“太西村种植马蹄有200多亩,每天来挖马蹄的都是附近村民,最多时务工人员达150多人,每人每天有130多元的收入。”太西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彭政科说。“下一步,太西村还将成立马蹄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等保障,打造种植、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带动更多村民发展马蹄种植产业,逐步提高马蹄的‘含金量’,打响‘太西’马蹄品牌。”彭政科表示。
2024-03-01 -
鼓起钱袋子!云安区富林镇万亩花生基地喜获丰收
当前,阳光明媚、硕果飘香,正是花生收获季,云安区富林镇万亩花生基地喜获丰收,农民们正紧抓时机抢收花生,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6月30日,记者在富林镇万亩花生基地看到,阳光下一片片、一簇簇绿油油的花生苗在风中摇曳,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农民忙碌的场面,同时还有不少身穿红色志愿服的身影穿插其间,和种植户一起拔苗、采摘、打捆、装袋,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是前来帮忙的镇村干部、驻镇工作队队员们。种植户廖伯告诉记者,自己种了2亩多花生,都是由政府免费派发种苗,月儿红公司负责种植技术、保价回收,驻镇工作队队员经常到现场指导、帮忙干活,由于品种优质、技术到位,今年花生大丰收,预计亩产在600公斤左右,且颗粒饱满、含油量高,大家种植信心都更足了。据广东省月儿红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月群介绍,今年农户种植的罗油181花生,是由公司和省农科院联合研发的新品种,具有含油量大、油酸高、颗粒饱满、甜度适中等优势,用来榨油、煲汤和食用都非常好。今年公司在富林利用“水旱轮作”,发展“花生+水稻”间作套种,种植花生1000多亩,实现高产高效、用地养地两不误。同时将在富林保底回收200吨花生,让农户种得放心、安心。下一步将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共同打造富林品牌花生。近年来,富林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采取“水稻+花生”轮作模式,积极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推广种植良种花生,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该镇共种植花生1.6万亩,平均亩产量达600多公斤,比传统方式种植的花生增产100多公斤,真正帮助村民增加经济收入,鼓起钱袋子。云安区富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镇将加强与现代农业公司的合作,通过组织开展花生种植擂台赛,加强花生良种培育,开发深加工产品等举措,全力打造集花生繁育、种子销售、种植到精细化加工于一体的花生乡村产业社区,全力打响以花生为主导的特色现代农业品牌,让花生品牌成为富林实施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驻镇工作队将围绕花生大丰收,在消费帮扶工作上下功夫,为种植户解除后顾之忧。
2024-03-01 -
云安富林镇万亩花生基地迎来丰收季
眼下,花生进入了收获期,云安区富林镇万亩花生基地的种植户们趁着晴好天气,早早就来到田间地头采收花生。看着连根拔起的花生根部结满了一簇簇饱满的花生果实,种植户脸上都挂着丰收的喜悦。目前,富林镇全镇花生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为了做强做优做精花生产业,富林镇引进农业龙头公司,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向1000多农户提供良种花生种子和技术指导。今年良种花生平均亩产量达600多公斤,比以往种植的传统花生每亩增产100多公斤。“我种了一亩政府派发的良种花生,果实比较饱满,产量和出油率都比较高,平时生吃也很香。”富林镇南洋村村民卓先生说。同时,富林镇还将规划发展花生油、南乳花生、花生酱等加工产业,引导种植户由自给自足的传统种植模式走向市场多元化模式,并强化宣传,提升良种花生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打开花生产品销售市场,有效推动花生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富林镇副镇长陈林盛表示,近期富林镇将开展一次花生种植擂台赛,16个村委一起集中展示本村良种花生种植成果,全面展示、宣传推介这个品牌,提升知名度与产业链价值,推进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富林镇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做强花生等土特产文章,提升花生产业的“含金量”,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陈林盛表示,接下来将深入挖掘本地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努力打响花生、稻米、辣椒等产业品牌,带动强村富民“造血式”发展,让农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产业强起来。
2024-03-01 -
值得推荐!罗定皱纱鱼腐香飘佛山禅城
“罗定皱纱鱼腐甘香嫩滑,爽口带韧,与我们张槎沙口笋一样回味无穷,应该很受佛山市民欢迎!”近日,在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西华里饮食文化城举行的“笋风破浪·寻味张槎”2023年第九届国笋美食文化节暨笋王争霸宴活动上,禅城区一位负责人在试食罗定皱纱鱼腐后,大赞罗定特色美食可以媲美他们闻名遐迩的张槎沙口笋。当天,应禅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之邀,罗定市组团到现场参与特色农副产品展销,蹭国笋王争霸宴热度,为佛山市民奉上绿色环保、价廉物美的名特优新农产品。据悉,每年好笋当造时,张槎街道都会召集本地笋农、做笋餐厅举办国笋美食文化节,不断擦亮张槎沙口笋文化名片。美食美味不以群分,优质农产品物以类聚。为更好地帮扶罗定优质农副产品和特色美食进入佛山市场,近年来,佛山、禅城驻罗定工作组不遗余力牵线搭桥,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引导、协助罗定市从事农贸产品的商家进军佛山市场。“未来,我们工作组将助力禅城区和罗定建立起更多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鼓励两地企业加强农副产品供需结对,通过在禅城设立直销店、组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利用禅城农业电商平台或一些文化创意集市销售罗定名优农副产品等渠道,让更多‘罗定好嘢’走上禅城区市民餐桌。”禅城区驻罗定工作组组长介绍说。“张槎国笋美食文化节活动将持续至9月28日,这对我们罗定商家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营销时机。我们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将我们罗定特色美食皱纱鱼腐在佛山食客中推广开去,并辐射到珠三角更广阔的地区,为一众老饕带去独特的罗定鱼腐风味。”参与展销活动的我市餐饮协会代表、金福鱼腐创始人陈福洲充满信心地说。
2024-03-01 -
预计亩产超2000斤!新兴县太平镇蓝莓喜迎丰收
蓝莓挂满枝,采摘正当时。日前,新兴县太平镇马山设施蓝莓产业基地举行蓝莓采摘仪式,正式拉开2024年度蓝莓丰收序幕。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以广东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为技术平台,通过现代农业大棚、精准肥水一体化系统、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基质大盆”种植为载体实施的高效智慧农业。不同于其他的蓝莓品种,基地优选“南高系列”品种,成熟期较早,在1-3月份成熟,采果期处于春节期间,抢占市场先机。“该项目首期占地约200亩,投资约3000万元,为马山社区当地农民通过土地租赁每年增收超19万元,当地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增收8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切实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在2023年首个收获期,便实现亩产450斤,销售收入350万元。2024年预计亩产超2000斤,销售收入可达1400万元。”该负责人说。为拓展升级蓝莓产业项目,在马山设施蓝莓产业基地首期项目的基础上,太平镇积极推动蓝莓产业基地二期项目。二期项目预计新增蓝莓种植面积200亩,其中规划深加工基地30亩,共计投资约4000千万元,建成后将形成一产种植模式、二产加工包装、三产旅游观光融合发展模式,预计年产值约2000千万元,提供约200人次长达6个月以上的就业岗位,每年可为当地带来400万元以上的劳务收入。下一步,太平镇将以蓝莓产业促进高质量发展,致力推动蓝莓成为新兴县的健康之果、发展之果、致富之果,切实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走深走实。
2024-03-01 -
云城河口街:蓝莓丰收挂枝头 “莓”好生活有甜头
眼下正是蓝莓成熟的季节。日前,记者走进云城区河口街道云龙村委禾乐冲村蓝莓种植基地,成片的蓝莓树青翠欲滴,一颗颗紫色宝石般的蓝莓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浓浓果香,令人垂涎。该种植基地是由区级农业龙头企业——云浮市金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的集观光采摘、培训教育、餐饮民宿等综合性农业基地,当地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每到蓝莓成熟季节,都会吸引许多周边市民前往参观、自由采摘。“蓝莓富含花青素,有防止脑神经老化、保护视力、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效。”当地农户向记者介绍。蓝莓从幼苗到硕果累累,离不开农户的精心照料。为此,农场主雇佣了15名当地农户对种植园进行日常打理和采摘,让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近年来,云龙村积极运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种植三叉苦1300多亩,每5年采收一次,2025年可进行第一批采收,预计南药总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水果类蓝莓、脆蜜金桔共8000多棵,预计水果产值总数每年为480万元;已打造一个小庭院,给前来观光游玩的客人提供一个休闲的地方。目前,正试验种植释迦、杨梅、南瓜、甘薯等经济作物和致力于现代中药材种植、初加工、休闲观光旅游等领域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更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河口街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