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
新华社政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有声版·第一章)
(有声剧版)新华社8月28日播发《新华社政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诵读嘉宾任志宏演播“第一章”。
2025-09-15 -
习言道|山河永念,英雄归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英雄归来,慨当以慷。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之际,一起跟随总书记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2025-09-15 -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启示录(二)
这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指引。9月3日,盛大的阅兵仪式、隆重的纪念活动、震撼人心的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豪情满怀。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是惊天动地的伟业——14年,5098天,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书写了捍卫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中华民族迎来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正义的信念不可动摇,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深刻揭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光辉真理。这是对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抗战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为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牺牲奉献的人民英雄的深情致敬,是对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山河淬火,人民书写雄壮史诗9月4日,从北京开往武汉的列车上,广播响起:“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两位特殊的乘客致以最高的敬意。他们是昨天参加纪念活动的抗战老兵宋其祥、刘吉祥……”语音未落,车厢内响起持续而热烈的掌声。这是对抗战英雄的深情礼赞。“这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历史转折,始于挽救危亡的必然抉择——近代中国,战争的烽烟从未消散。自1840年英国殖民者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昔日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不断陷入战败、求和、割地、赔款的噩梦。1931年9月18日,炮声呼啸。一夜之间沈阳失陷,几个月后东北沦陷!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划破夜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数年间,大半个中国沦丧在日军铁蹄之下。930余座城市被侵占,数千万难民流离失所。冰冷的数字背后,是被蹂躏的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振聋发聩的呐喊,撞击着中华儿女的心,激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无畏担当。除了抵抗,别无他路!历史转折,源于中流砥柱的信仰感召——身处“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民族,何以被召唤?为国家民族生存而战!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挺膺担当,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核心。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贴在沈阳大街小巷。随后,《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等一系列宣言和决议发表,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战。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共产党人奔赴东北战场组织抗日斗争……“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1940年,歌曲《跟着共产党走》在沂蒙山区唱响。“他们是在建立一个新世界,只有他们才能挽救中国脱离日本的羁绊,才能治疗中国的社会疾病。”亲赴延安和敌后根据地考察的美国军官埃文思·福·卡尔逊如此评价。中国共产党人以“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决心,获得了人民的拥护与信赖,将千千万万个怀揣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个体,团结为屹立不倒的民族。历史转折,归于危急关头的民族觉醒——低沉悲壮的《松花江上》、斗志昂扬的《在太行山上》、慷慨激越的《保卫黄河》、饱含深情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响彻大江南北。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个孩子送上战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工农兵学商勠力同心,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胜利充分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铁骨铮铮,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9月3日,当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时,“海空卫士”王伟的妻子阮国琴在观礼台上把王伟的照片举向蓝天——“81192,请你返航!”“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王伟牺牲前最后的话语穿云破雾。“阿伟,我受邀请观礼了。你看,战友们驾驶着战机飞过北京天安门!我们一直都在等你回来!”望着远去的空中梯队,阮国琴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已经有最先进的战机,无惧任何强敌。感天动地的情感共鸣,充盈着凛然无畏、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深情讲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并指出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东北黑土地上,抗联将士们视死如归;华北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延安宝塔山上,闪耀着希望的灯火;滇缅公路上,南洋机工用生命运送着抗战物资……14年抗战艰苦卓绝,淬炼了全民族的坚强意志。从被野蛮入侵而濒临亡国灭种,到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烽烟散尽处,古老的土地迸发勃勃生机。“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愈发浓烈。不畏强暴、自立自强,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有自己的飞机了吗?他们还敢来吗?”“再也不敢,谁也不敢!如今,中国人的天、中国人的地、中国人的海,都是咱中国人自己说了算!”9月3日晚,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上,这段穿越时空的对话让人泪目。“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核,让每个中国人热血沸腾。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的将士们高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旗帜,开赴南泥湾;“两弹一星”元勋们扎根西北荒漠数十年,默默无名地为祖国“铸剑造盾”;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日复一日辛勤付出,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精神火炬历久弥新,国家发展日新月异。从落后挨打到民族独立,从一穷二白到走到时代前列,我们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不畏强暴、自立自强,守护和平、勇毅前行。无人、水下、网电等领域新型作战装备,高超声速导弹、战略导弹等国之重器……一个个先进国产装备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捍卫和平的底气,为全球安全治理注入稳定力量。和平靠什么?“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有真正的和平!”佩戴“共和国勋章”观礼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出了他的答案。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威胁从没走远。人类仍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郑重宣示。今日之中国,以实力捍卫和平,以开放胸怀拥抱世界。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自立自强的中国人民,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力量。众志成城,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为增进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凝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合力,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为民族伟大复兴昂扬奋进。纪念大会现场,三个“人”字观礼台组成“众”字,笔画延伸至不远处的“钢铁长城”年号台。“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科技工作者集智攻关,啃“硬骨头”攻“卡脖子”,激荡起澎湃不息的科技创新浪潮;面对国家发展蓝图擘画,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积极建言,以点滴智慧汇聚成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面对民族复兴壮阔征程,海外侨胞始终心向祖国、情系桑梓,用跨越山海的坚守与付出续写同心奋斗的篇章;…………前进,前进,前进进!无数平凡的身影踏着先辈的足迹前行。物换星移,挺立的是脊梁,传承的是精神,依靠的是人民伟力。这力量,源自对血脉的赓续传承——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绵5000多年而从未中断的悠久文明。强烈的家国情怀、不屈的民族意志,让我们一次次经历磨难仍顽强地延续文明的传承,从没停下前行的脚步。这力量,源自对梦想的不懈追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梦想的召唤催人奋进,中华儿女奔向美好明天步履铿锵。这力量,源自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话语凝聚起磅礴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投身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必将迸发出排山倒海的伟力,在时代大潮中奋勇搏击、一往无前!
2025-09-15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今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深入研究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这是对大国国情、农情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擘画:“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农村、牵挂农民。2024年10月,从福建到安徽,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深入考察调研。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澳角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村级党组织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在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谈到建设江淮粮仓、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始终高度重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怎么抓?总书记深邃思考,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重大部署:“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一以贯之的牵挂中,既有“致广大”的高瞻远瞩,也有“尽精微”的脚踏实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一个个行动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具体工作落细落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日渐清晰。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一个苹果,藏着农业现代化的密码。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延安南沟村的苹果园,了解乡亲们发展苹果产业情况后指出:“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嘱咐“要加强品种保护和培育,优化种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各地考察时格外关心乡村特色产业。时时放心不下的关切里,是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浓浓牵挂、深深期许。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一批有特色、有热度、有前景的乡村产业,正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辽宁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底子较好,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县乡村公共资源配置和产业链布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我国大陆最北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考察,希望干部群众“把乡村建设得更好、把生态保护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北极村村民史瑞娟说:“总书记和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唠着家常,关心民宿经营收入、孩子教育等情况。今年我家民宿提升硬件、扩大规模,生意老火了。”深深牵挂、殷殷嘱托转化为务实行动。广袤乡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振兴新图景徐徐铺展。
2025-09-12 -
等你归来
从异国山野到故乡青山,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山河无恙,因你而安;家国今日,如你所愿。2025年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到祖国。愿英魂得安息,愿忠骨映山河。
2025-09-12 -
这条江,总书记始终牵挂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登大坝、乘江船、访农家……一次次深情眺望,一句句殷切叮嘱,一项项深远谋划,承载着总书记对长江的爱护之情和至深牵挂。今天的长江,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号角中焕发新生,在文明互鉴、文化交融的艺术盛宴中绽放华彩。让我们以文化为舟、以艺术为桨,在奔腾不息的江河之上,奏响一曲古今交汇、世界共鸣的磅礴乐章;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惠泽后世,万古长流!
2025-09-12 -
时政微观察丨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中国担当
“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携手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新动力。”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着眼推动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提出中国主张与中国方案。此前,9月5日和8日,习近平主席分别向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致贺信,鲜明表达中国将促进智能产业健康蓬勃发展、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继续和世界分享自身的发展机遇,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和确定性。智博会、投洽会、服贸会,一个接一个的全球盛会搭建起共享机遇、共促发展的平台。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向世界传递中国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信心和力量。《时政微观察》为你解读。开放合作 共谋发展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这几天,全球展客商正在服贸会相聚一堂,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2020年提质升级后,服贸会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扩大,成为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服务贸易领域综合型展会,在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2019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每年都向服贸会发表重要视频致辞或致贺信,宣布一系列深化服务贸易开放合作的务实举措。在今年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先行先试,有序推进服务市场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本届服贸会主宾国澳大利亚展台一角开放合作,是近日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和贺信的一个关键词——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积极分享超大规模市场机遇”“中方愿同各方共同建设好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坚定指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遇、实现共赢。”在致智博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合作”;在致投洽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当前,我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缩减,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已实现全部“清零”,增值电信、生物技术等服务业领域开放试点有序推进;22个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中国正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创新驱动 打造亮点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国内首款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业光量子计算机……今年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百余家企业将首发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一批凸显新质生产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集中亮相,展现出经济发展的全新动能。本届智博会设立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字城市、智能机器人、智能居家、低空经济5大主题板块,通过实景演示与专业活动,呈现智能产业前沿成果与技术转化路径。当前,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正成为中国和全球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动能。“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合作”。在致智博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深刻阐明当前推动这一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振信心、凝聚力量。△智博会展出的汽车AI视觉质检系统近年来,中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大创新投入,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各类主体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国以24个集群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列全球第一,前十位的创新集群中中国占据三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名列榜首。中国的创新动力奔涌、举世瞩目,已成为世界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正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澎湃动力。互利共赢 造福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人工智能应该是造福全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在致智博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对接协调,促进智能产业健康蓬勃发展,让智能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在本届智博会上,不少AI康复系统、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养老机器人、适老化设备等前沿成果纷纷亮相,吸引人们前来参观体验,感受“智慧”养老生活。不久前,《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按下“加速键”。△投洽会现场中国发展给全球发展带来更多确定性,吸引着更多全球跨国公司长期投资、持续深耕中国市场。英国的汽车和保健品、泰国的香米、塞尔维亚的红酒、乌兹别克斯坦的哈密瓜……本届投洽会上,琳琅满目的全球好物,吸引了众多采购商的目光,也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据商务部统计,外资企业深度参与塑造我国的产业体系,覆盖20个行业门类、115个行业大类;在制造业领域,31个大类、548个小类都有外资企业。投洽会作为中国双向投资促进的重要平台,已成为中国链接世界、世界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的桥梁和纽带,见证着中外企业共同书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服贸会举办地北京首钢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创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当下,中国连续举办一系列深化合作的国际盛会,不仅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经贸往来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更为提振全球信心、推动世界经济前行注入强大动力。
2025-09-12 -
山河铭记 英雄回家!
△视频来源:退役军人事务部今天,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宣传片上线。9月12日、13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即将举行,韩方将向中方移交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今年执行接运任务的运-20返程进入中国领空后,中国空军将首次派出4架歼-20护航。据了解,这次执行接运任务的运-20飞机,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中,曾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检阅。山河铭记,接英雄回家!
2025-09-12 -
联播+|三日两信 见证中国开放决心
联播+9月8日、10日,习近平主席三日之内先后向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两封贺信中,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态度鲜明有力。在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国际投资与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从2023年起恢复“一年一办”。本届投洽会于福建厦门举行,聚焦“投资中国”“中国投资”“国际投资”三大板块,以行动构建扩大双向投资的世界平台,让“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成为广泛共识。此外,作为我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平台之一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举办。本届服贸会顺应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将主题定为“数智领航,服贸焕新”。百余家企业将在本届服贸会上首发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为全球服务贸易创新合作注入新动力。两场盛会,一南一北,共同见证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实步伐。
2025-09-12 -
一见·从习主席服贸会贺信,看中国不变的决心
“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时强调。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团结协作还是以邻为壑?百年变局的十字路口,中国答案,坚定如一。回首习近平主席2019年以来七次向服贸会致贺信或在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一以贯之;回望十三年服贸会,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给世界带来越来越多新机遇。透过服贸会这个窗口,世界看到一个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中国搭台,世界合唱。今年服贸会吸引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主宾国澳大利亚携近60家企业机构深度参与,组建参展以来最大规模的展团。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对外开放的“强磁场”,再次证明“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看历史,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看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谁也不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遇、实现共赢。”9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上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这方面一个鲜活例证,北京“两区”建设。在2020年服贸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政策叠加,全国唯一。5年来,北京累计实施70多项突破性政策,超80项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2022至2024年,北京进出口连续三年站上3.6万亿台阶。透过服贸会这个窗口,世界看到一个共促发展的中国。一组数据:2024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同比实现了14.4%的显著增长,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逆势“破万亿”,成为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引擎,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还有一组数据:今年前7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7756亿元,同比增长6.8%。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增长,正显现国际竞争力。这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也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今年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年度主题,更加注重科技化、智能化应用,展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发展成果,首发亮相一批新兴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中国追求的从来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透过服贸会这个窗口,世界看到一个共享机遇的中国。十三年服贸会,十三载合作共赢路。自2012年服贸会的前身“京交会”首次亮相,经过历届的培育和发展,服贸会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展会。目前,已累计吸引197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万展客商、800余家境外商协会和机构参展参会、洽商合作,达成丰硕成果。“服贸会是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为促进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主席在致2022年服贸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经济,海纳百川;中国机遇,全球共享。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坚持“开门”而非“关门”、“拆墙”而非“筑墙”、“融合”而非“脱钩”。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消博会、链博会……一系列高水平经贸盛会参展商数量、交易额屡创新高,开放的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希望和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携手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新动力。”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共促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共享机遇的决心不会变,这是鲜明的中国态度,更是扎实的中国行动。从服贸会再出发,世界又一次见证:“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