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出发
-
镇出发丨郁南县通门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近日,记者走进郁南县通门镇冲枚村百香果种植基地,只见一行行整齐的田垄上,薄膜遮盖的百香果苗长势良好,枝丫上的叶片随风摇曳,忙于果苗管理的果农精心护理每一片嫩绿。近年来,通门镇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当地推广种植的黄金百香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百香果种植大户朱郁荣从2022年开始种植百香果,如今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百香果种植户。据他介绍,黄金百香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好、抗病毒性强等特点,凭借其香气馥郁和清甜如蜜的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基地以合作社的形式种植黄金百香果200亩,约30000棵。按照往年的经验,如果管理到位,每棵的收益纯利润有100元,将有力地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在种植基地现场,记者看到农技专家正在对种植户进行精心授课。据通门镇党委副书记、佛山市三水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庞宗记介绍,该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由党员带头引导群众种植,并邀请专家到现场进行农业种植技术及后续管护指导。同时,驻镇工作队将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和南药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社会化、产业集约化发展。
2024-03-20 -
镇出发丨郁南县建城镇做强做大车滘西洋菜
在郁南县建城镇车滘河中,生长旺盛的西洋菜随风摆动;在合作社里,社员们正忙着分拣、打包;在深加工车间内,工人把排列整齐的西洋菜推进烘干房……车滘西洋菜,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在六七十年代就声名远扬,吸引不少肇庆、广西等地的种植户前来购买种苗。2023年以来,建城镇携手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特色优质农产品为突破口,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深加工企业,做强做大车滘西洋菜这一“明星”产业,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富民兴村——走规模化发展之路车滘村位于建城镇西南面,紧邻郁南县最高峰的金菊顶。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横穿整个村庄,达7公里之长。初春时节,漫步车滘村,弯弯曲曲的车滘河缓缓流淌,河道里、洼地中,随处可见绿油油的西洋菜。“西洋菜易种植、易管理、易采摘,每年有6个月收获期,平时基本不用施肥。其生长最主要的条件是水质好,而车滘河是金菊顶山水流经的第一站,冬暖夏凉、无污染、原生态的山泉水,让我们的西洋菜更加清甜爽脆。”正在河边采收西洋菜的种植大户何国林告诉记者,他原本在珠三角务工,去年看到村里大力发展西洋菜种植,于是便决定回乡参与种植。由于车滘西洋菜已经形成特色品牌,很受市场欢迎,很多销售商主动上门收购,去年他靠种植西洋菜就收入20多万元。“现在的收入是在外务工的一倍以上,还可以就近照顾老人、小孩,真的挺好。”何国林说。记者随后走访刚刚建设完成的“车滘西洋菜交易市场”“郁南·山水共建车滘西洋菜种植示范基地”,无不让人看到这一产业的勃勃生机。村支书姚国标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一富民兴村产业,村委出资清理整治河道,村民有种植意愿的,只要到村里备案选好地方,不需要任何费用就可以种植。目前,全村都在种植西洋菜,种植面积达到200亩以上。接下来,该村将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三水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投入200万元以“公司+农户+村委”的模式发展西洋菜深加工,让西洋菜成为车滘村家家户户可持续发展的“生财菜”。链式发展——让“致富菜”再镀厚金走进位于建城镇便民村的广东果鲜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对西洋菜进行深加工,机器蒸煮、分层上架、入室烘干……12个小时后,一盒盒西洋菜干成品便完美呈现。广东果鲜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梁鉴标告诉记者,建城镇是农业大镇,车滘的西洋菜是一个有传统、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质量、味道上乘,制作的西洋菜干得到市场认可。下一步,公司准备加大投入,打造一个“百千万工程”项目,为建城镇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出一份力。据佛山市三水区驻建城镇工作队队长邓永闯介绍,车滘西洋菜一直以来由于规模小、缺乏深加工等原因,成为一个“藏在深闺”的“明星菜”。2023年,经过详细调研,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出资近50万元建设西洋菜分拣和加工中心,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等工作,近期可投入使用。下一步,工作队计划结合建城镇的文旅产业和珠三角的优势资源,拓宽西洋菜的销售渠道,让更多群众吃上优质的车滘西洋菜。建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镇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和着力延伸西洋菜产业链条,建设西洋菜特色农产品加工规模化基地,配备完善的烘干、包装等设备,通过加工西洋菜菜干、制作预制菜等方式进行深加工,开发出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让“致富菜”再镀厚金。
2024-03-20 -
镇出发丨新兴县水台镇做强文旅康养产业 打造全域旅游“融湾客厅”
春节假期,“温泉小镇”新兴县水台镇迎来众多游客,优良的水质、良好的服务、众多的特色玩法得到游客们的青睐,热火朝天的“暖经济”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升温。在以温煦、暖色调为主题的温泉养生区里,独具特色的六瓣七“心”莲花池、冲浪池、穹隆池成为游客的最爱。而景区新增添的露天温泉、儿童机动游乐园、摩天轮等新项目,让游客们体验到别样的愉悦。“这里空气好、环境好,各种设施齐全,关键是温泉的水质好,现在增加许多新项目,我已经来过好几次了,感觉很放松、悠闲。”佛山的游客说。据介绍,翔顺金水台温泉是全国优质珍稀温泉、广东省温泉企业30强。除项目主打温泉之外,推出“温泉+南药”、“温泉+露营”等项目,深受游客喜爱。游玩乐园内的飞椅、海盗船、摩天轮等更成为游客的“新宠”。在离翔顺金水台温泉不远处,悦天下生态度假区公共温泉区,青山绿水间、氤氲缭绕中,游客徜徉,欢笑声不断。据了解,悦天下森林谷温泉自2023年9月开放以来,依托水台镇优质三料温泉资源、环珠三角2小时交通圈优势,吸引大批珠三角游客前来度假休闲。近年来,新兴县水台镇高举“特色镇、文旅名镇”旗帜,做好“融”字文章,激发文旅高质量发展“水动能”。一方面打造4.5公里“云上水台 康养福地”美丽乡村风貌带,把景区与乡村联通起来,纵深推进“文旅+”模式,写好“农旅”新篇章。另一方面,融合温泉资源,以两大景区为平台举办温泉文化周特色活动,扩大了文旅康养产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实施云水台文旅配套项目,串联起悦天下、金水台两大景区,一体化提升水台镇南部高端文旅业,奋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把水台打造为新兴全域旅游的“融湾客厅”。
2024-03-20 -
镇出发丨新兴簕竹镇:小磨菇撑起“致富伞”
日前,记者来到新兴县簕竹镇非雷村,在村民黄秀燕的家庭农场看到,一个个菌棒上冒出圆圆的蘑菇朵,生机盎然,她正忙碌着采摘蘑菇,门口还摆放着一大篮摘好的蘑菇。黄秀燕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天气暖,蘑菇生长速度快,一天能采摘好几十斤,一斤蘑菇收购价8块多元,农场全年蘑菇收益有20多万元。”黄秀燕在家庭农场采摘蘑菇“黄秀燕是当地种植蘑菇能手,已经连续种植十几年了,带动了当地十几人就业致富。”簕竹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她种植的蘑菇味道好、无公害、产量高。该负责人表示,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镇政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云浮乡村振兴学院簕竹分院和簕竹镇人才驿站的优势,大力培养“土专家”等本地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与党校、职校、人社局等单位部门积极合作,针对农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在上级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在簕竹分院参加过几期培训,从中学到了市场营销、产品包装、产品宣传推介等专业知识。”黄秀燕表示,通过培训,提高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增强了信心。她告诉记者,前不久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看到“要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她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更加充满了期待,希望今后把乡村优质绿色农产品推介到粤港澳大湾区,让湾区人民吃上云浮绿色食品。该负责人表示,簕竹镇政府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为群众提供好各种政策服务,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记者在该镇良洞村优质鸡现代高效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现场看到,两台挖掘机正在清理路边的土渣,几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忙碌着搭建钢架,银白色的钢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现在施工人员正在搭建钢架,调试相关设备,预计20天左右可以装好,今年12月底前投入使用。”该项目建设方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养殖小区是“政企村”共建项目,得到了镇政府和簕竹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为了促进养殖小区早日建成,驻镇干部积极沟通群众,做好宣传工作,主动服务企业,链接各方资源,引注驻镇帮扶专项资金1000万元,与村委一起自筹资金300万元,与镇干部到良洞村摸排土地与建址,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建。”簕竹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刘雅文告诉记者。该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养殖小区将实现养殖集约化、高效化和生态化,劳动效率比传统养殖提高3.25倍,合作农户人均年收入可达10万元,土地利用率是传统养殖的2倍,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每年。“提高农民种养技能、建设现代化养殖小区、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这些举措只是簕竹镇发展镇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其中一些环节。”该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些话语极大地鼓舞着簕竹镇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勇气,镇党委政府将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和人才驿站,不断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依靠传统产业优势,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4-02-07 -
镇出发丨云城区前锋镇:加快“八大”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今年以来,云城区前锋镇锚定市委赋予的“中心镇、农业大镇”目标定位,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稳好、进强、调优”经济工作思路,前锋镇千方百计抓产业、攻项目,托稳经济发展大盘。今年1-10月,该镇工商税收1320万元,同比增长508.2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00万元,同比增长33.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16万元,同比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万元,同比增长282.7%。多项指标的提升,展示出前锋镇产业稳步提质、经济运行稳健向前的良好态势。今年1-10月,该镇持续发展壮大南药、花卉、番薯和笋竹四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快推进“八大”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辐射带动5000多户农户示范种植,集约流转土地8000余亩,产业年总产值达6.3亿元,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约2500人,人均年收入4万多元。全镇累计发展种植南药1.1万多亩、花卉1万多亩、笋竹7000多亩、番薯5000多亩。同时,该镇积极对接高效养殖小区相关工作,项目投产预计可带动全区包括前锋镇围仔村、黄沙村在内的26个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提供近100个就业岗位。在养殖小区建设过程中,该镇积极推动党员、乡贤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等力量投身征地拆迁工作中,以坦诚交流合理解决群众诉求,化解村民的顾虑和难处,对征地拆迁、转移安置、政策解释、宣传动员等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目前,该工程涉及33个村队的土地征收协议、补充协议已全部签署完成。该镇同时投入帮扶资金500万元,实现巷道、沟渠和空闲地硬底化5000多平方米,升级改造辖区公厕20个,拆除危旧、弃房和乱搭乱建1200余平方米,清理沟渠、河道漂浮障碍物400多处,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加大的同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不断补齐。
2024-02-07 -
镇出发 | 船步镇100亩水稻实行全托管服务
近日,在罗定市船步镇红岭村,稻浪翻滚的田野里,收割机来往穿梭,村民忙着装运稻谷,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早造一亩300块托管费,晚造400块托管费,包括收割。与以前没托管相比,肥料、喷药的支出以及劳动力减少了,产量也增加了。”村民们纷纷表示,今年晚造开始大规模实施水稻生产托管服务后,水稻施肥、防虫和收割,由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帮忙完成,省心又省力。水稻生产托管服务,是指农户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将稻谷生产中的耕、种、管、收等作业环节,全程或半程以上委托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交一定的托管费用,由服务组织完成土地的耕作与播种,收获归农户所有。据了解,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红岭村从今年早造的首次水稻托管服务面积不足10亩,晚造迅速发展壮大到接近100亩的托管规模。
2024-02-07 -
镇出发丨新兴县六祖镇发展“牛”产业
今年以来,新兴县六祖镇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积极探索多渠道、多模式、多元化增加集体收入的有效办法,积极推进“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建设。近日,该镇帛村养殖小区迎来了首批肉牛投苗,预计投入牛苗840头,将带动10个低收入村年均增收7万元,把肉牛变成“金牛”。笔者在六祖镇帛村养殖小区看到,装载着肉牛的运输车经过严格消毒后缓缓驶入牛场,并对肉牛称重记录后再送进牛棚进行饲养。进入牛棚后的牛悠闲地咀嚼着草料,“哞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据了解,六祖镇帛村养殖小区项目由广东筠诚牧业投资建设,总投资2600万元,全面建成投产后,将带动10个低收入村年均增收7万元,“牛”产业让村集体经济“牛”起来。“帛村牧场从今年6月开始建设,到10月份已经完成建设,牧场占地面积130亩左右,我们总的栏位大约有840个,从今天开始作为第一批投苗,我们预计短时间内完成投苗工作,我们的养殖模式是‘公司+养户’模式,这次帛村牧场建成使得10个村集体年均增收7万元左右。”六祖镇帛村养殖小区负责人陈文瑞介绍。“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有效激发村民的劳动积极性,将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农户的收益就是我们公司把牛交给农户之后,按照牛的增重再对照收购模式去结算,农户把牛养得越好,收入就越高。”陈文瑞说。
2024-02-07 -
镇出发 | 云安: “小茶叶”变身“大产业”
近日,乡村振兴南海产业帮扶项目(茶洞迳心茶)签约仪式在云安区供销社石城助农服务中心举行。仪式上,佛山市南海区、云安区有关负责人高度评价了两地对口帮扶以来结下的深厚情谊,寄语双方合力擦亮迳心茶品牌,做大做强迳心茶产业,并就南海、云安两地深化“万企兴万村”等工作交换意见。据了解,迳心茶是具有400多年历史的石城镇特产,于2021年被评为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由广东共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佛山市共信科技有限公司)与迳心村多年前引进的茶企(云浮市古迳道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今后,广东共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发挥资源、平台、技术、市场等优势,找准迳心茶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积极探索创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推动涉茶资源资产盘活驶入快车道,进一步提升迳心茶的品牌知名度并拓宽销售渠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双增收”。
2024-02-07 -
镇出发 | 年产值1300万元!云安高村镇华创花卉基地绽放的“美丽经济”
继去年建成20000多平方米组培育苗车间大棚后,今年再建3000平方米种植大棚。记者近日在云安区高村镇采访了解到,该镇华创清湾花卉基地新建种植大棚已经基本建成,花卉产业持续“开花结果”,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从华创清湾花卉基地大门走进去,左边就是基地快繁中心的组培车间和育苗大棚,各色芋科绿植等的幼苗在这里“潜滋暗长”;右边,就是基地新建的3000多平方米种植大棚,大棚已经搭建完毕,设备安装也已基本完成,快繁中心的幼苗将可以在这里“安家成长”。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公司产业链布局的不断完善,基地组培、育苗、种植协调扩大发展显得十分必要,新建一批温室种植大棚,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生产能力,推动花卉产业规模化发展。此外,公司还将积极开拓花卉基地的观光科普板块,助力镇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据了解,华创清湾花卉基地由华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利用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从事各类优质花卉新品种的引种、自主培育、组织快繁、种苗生产及销售,占地60000平方米,首期建成1360平方米高标准的组培生产车间,20000平方米设施完备的育苗大棚,年产海芋、蔓绿绒、粗肋草、朱顶红、积水凤梨、朱蕉、亚麻、龙舌兰等各类品种1500万。公司加建种植大棚,将有利于产品的多元化。
2024-02-07 -
镇出发 | 佛山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牵线搭桥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佛山市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把恢复撂荒耕地生产与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驻镇帮扶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引进特色种植产业,打造现代化新型农业场景样本,用足用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难题,带动农户共建、共享智慧农业带来的利好。好项目让“沉睡”耕地醒过来走进新兴县天堂镇东震村,刚种下不久的辣椒幼株正沐浴着朝阳,嫩绿的枝叶随晨风轻轻摇摆,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劳作的身影。早在今年初,佛山市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全力配合天堂镇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实地排查土地情况,结合当地实际谋划引进产业项目,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让撂荒耕地长出新希望。“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项目,整治撂荒地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佛山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初,在了解到天堂镇目前撂荒地的情况后,我们就积极引进佛山市顺德企业家到镇里来考察、投资。”据悉,该项目以“投资方+农业生产服务方+农村农民方”三方参与的形式,由佛山市顺德企业家投资,云浮市家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运营,实现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多赢的局面。为让项目能顺利签约,在前期村企签约环节陷入僵局时,佛山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队员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村企之间,收集意见,为村民答疑解惑,并协调企业合理修订合约条款,这一“强心剂”的注入,为村民坚定了信心。最终,村企意见达成一致,并于7月25日,云浮市家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天堂镇东震村签订乡村振兴种植项目合作协议,携手打造“乡村振兴种植示范基地”。其中,东震村基地为种植产业示范项目首个试点基地,位于东震村下辖金坑自然村深水垌、岗咀垌地段,主要涉及金坑自然村多年撂荒耕地。好做法让农民钱包鼓起来“再过不久,这些辣椒就可以上市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日前,在天堂镇东震村,负责种植基地日常管理运营的郑大云正在复耕的农田里喜滋滋地说道。东震村作为天堂镇种植产业示范项目首个试点基地,种植面积为90亩,投资额为150万元,采用全自动化水肥一体灌溉技术,以辣椒种植为主导产业,预计辣椒年亩产2800斤,轮作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在种植辣椒的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的种植、除草、施肥,还是接下来的采摘、分拣、包装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劳动力来完成。“以前土地丢荒,遍地杂草丛生,现在通过土地流转,不仅让土地重新种上了绿油油的农作物,还为我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工作,实属一举两得。”谈起今年如火如荼推动的土地流转工作,正在农田里干活的陈阿姨竖起了大拇指。据介绍,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吸收劳力等方式,有效盘活了东震村撂荒耕地和闲置劳动力,最高峰时可解决近200名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民务工每天收入可高达230元,项目年效益预估可达100万元,可带动当地年增收达66万元,大幅增加当地“村集体收入+农民土地租金+农民务工薪金”三金收入。土地“醒”过来,农民“富”起来。下一步,项目规划在天堂镇发展千亩种植产业基地,建设包括辣椒种植、加工,农业生产及科技服务、电商运营以及农村创业创新服务,乡村农旅等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以产业振兴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