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出发
-
镇出发丨云安区都杨镇:特色短平快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优质草料、一年四造,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云安区都杨镇引进的特色草金紫种植取得了初步成功,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优质草料,引发了较多的引种意愿,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新选择。“草金紫物种命名为金禾一号,是专业团队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的一种新型草,其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植株可达 5-8 米,产量高,每年可采收四造共约 40 吨左右,一次种植,可生长 15 年以上。”在都杨镇榃容村,300亩的草金紫种植育苗基地里,美丽的金禾一号已经近两米高,紫色的叶子十分“惹眼”。基地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草金紫富含蛋白质、花青素、纤维素等多种成分,可以做饲料、造纸、提取花青素酵素等,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市场反响良好,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种养加农工贸一体三产融合的短平快好项目。草金紫生长快、产量高、土地适应性较强、管护成本也相对较低,这些优点引发了一些有意发展特色种养者和市内部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注意。近日,郁南县宋桂、千官两个镇的驻镇帮扶工作队就来到榃容草金紫种植基地实地考察,计划引进草金紫种植项目,助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2024-02-07 -
镇出发丨云安区白石镇是如何做好“强镇兴村富农”的?秘诀来了
从几个大棚到几十个大棚,从单一发财树种植加工到发力多种盆栽,记者近日在云安区白石镇采访了解到,该镇的发财树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多元发展,发展势头良好,助力“强镇兴村富农”,推动乡村振兴、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白石镇石底村一带,低丘缓坡上一片片的发财树郁郁葱葱,云浮市绿趣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发财树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的温室大棚掩映在一片绿海当中,规模正在壮大。加工大棚里,发财树被“掐头去尾”,然后移植到盆里;在培育大棚,发财树主茎长出了亮绿的嫩芽嫩叶,成为价格不菲的盆栽;再往加工场后面,还有一排排的温室大棚,各色芋科观赏盆栽琳琅满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除大力发展发财树种植加工销售外,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其他畅销的花卉苗木盆栽,促进项目持续多元发展;同时,积极支持镇村经济发展,吸收村集体投资,共享发展红利,助力做好“强镇兴村富农”这篇大文章。据了解,目前,该项目已建成发财树深加工(大棚)基地70多亩,分设物流区、加工区、办公区,主要功能是收购农户的发财树进行上盆加工栽培,深加工场年产盆栽可达30多万盆,年产值可达700多万元。同时,项目将继续加快温室加工大棚的建设,并逐步引进国内外的花卉苗木新品种进行种植培育,建设完成后预计年产盆栽可达150多万盆,年产值可达2000多万元。
2024-02-07 -
镇出发丨云城区安塘街道:擦亮特色石材强镇“金字招牌”
去年以来,云城区安塘街道把做优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镇域经济的重要抓手,立足“一核两园三片区”的镇域经济发展思路,持续擦亮特色石材强镇的“金字招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企业服务,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精心打造石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打通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举办现代石雕工匠技术培训班目前,安塘街道辖区内共有石材企业1180多家,该街道紧扣市委、市政府“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区委“提升首位度,建设都市圈”工作要求,坚持一体推进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三大抓手”,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率先提出“在2024年提前实现石材产业突破100亿元”的远大目标,全面开启“创建百亿石材产业强镇”的新战略,聚焦企业服务,提升动力主引擎,激发百亿“镇能量”。 为深入推进企业服务提质增效,安塘街道率先在全区创新打造一个以服务石材企业为主的发展服务中心。该服务平台内设企业证照、劳动用工、金融咨询、土地信息咨询、法律咨询服务五大窗口,为辖区内企业提供政务、金融、法律、用工、用地等“一站式”服务。“企业只要从大门口进来,基本就能‘一站式’解决遇到的办证、金融、法律等问题。”安塘街一名负责人表示,服务中心坚持秉承“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服务理念,通过重点聚焦石材产业,强化资源对接联通、加强人才队伍培育、发挥金融服务效能,为辖区内石材企业提供各式服务,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疏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护航中小微企业平稳发展。去年以来,安塘街石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共协助办理新开办石材企业以及个体证照服务90家。同时,为推动金融咨询服务再优化,通过采用金融服务专员轮流座席机制,有效促进金融服务触角向企业一线延伸。如农业银行安塘支行依托石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阵地,积极为前来咨询的民众解答金融方面的问题70余人次,并成功为安塘街6家石材企业发放贷款2000万元,农业个人贷款39户共823万元。 此外,为深入贯彻人才“云聚”强市工程,整合石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石材产业人才驿站的资源,做实强化石材企业人才支撑。通过与云浮技师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合力推动石材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赋能石材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去年以来,累计举办石艺雕刻、CAD石材应用等方面的培训班,提升石材产业技术工人职业技能水平。
2024-02-07 -
镇出发丨美丽乡村美在哪?解码云安石城美丽镇村建设之美
近年来,云安区石城镇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卫星镇”定位,持续推进“融湾交通枢纽”“石材升级基地”“特色农业接二连三”三大工程,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综合建材大镇、康养休闲小镇”,共同缔造“茶香云雾 富足石城”镇村同美新格局。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美丽镇村建设为突出党的领导作用,该镇持续深化乡镇体制改革“1+5”治理模式,推动机制统合、力量整合、资源融合,凝聚起全镇上下建设美丽镇村的强大动能。并深入实施支部建设“网格化+清单式”管理模式,通过党委“发动”、支部“推动”、党员“带动”、群众“互动”,发动乡贤捐资、义工投劳、无偿让地,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的良好局面。同时,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实行“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全镇设大网格1个,中网格24个,小网格357个,配备网格工作力量1096人,打造一张“一网统揽”“一网多能”的“综合网格”,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坚持综合推进,提升美丽镇村风貌该镇立足实际,用“一道主线两区协同”总体理念作规划,以324国道为“一道”主线,持续推进迳心村委-先锋村委-托洞村委-留洞村委-五星村委约22公里的茶香云雾美丽乡村精品带建设,侧重在国道沿边布局产业、风貌提升、示范村和精品村打造。以托洞片区和茶洞片区“两区”协同,托洞片区以“产业文旅”为主题,依托云雾山、托洞腐竹等资源优势,纵深发展一、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康养休闲,逐步形成“农业经济+休闲旅游”的南部发展区。茶洞片区以“工农并举、宜居宜业”为主题,依托石材、肉牛、茶叶等资源优势,纵深发展二、三产业,重点发展工农产业、商贸物流,打造辐射全市的综合建材供应区、特色农业加工区和产城融合发展区。圩镇建设方面,打造了既有内涵又有颜值的东西镇标、农产品展示厅、腐竹工坊、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奋斗者广场等,展示出富有石城元素新风貌的点片美丽圩镇。乡村建设方面,重点打造了五星村委新田垠特色精品村,外延建成腐竹广场、云雾碧道、幸福台、黄豆种植基地、民心桥、党建广场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拓展腐竹产业链,展现出既有“原始风光、满眼乡愁”,又有“现代风貌、产业富民”的点片美丽乡村。坚持产业先行,推进镇域经济发展该镇以肉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链主”,建强精深加工、流通销售、冷链仓储、预制菜销售等产业链条,推动肉牛产业园扩容提质。以云星腐竹公司市级龙头企业为“火车头”,带动130多间小型腐竹作坊转型升级;引进佛山市共信科技有限公司带动30多间家庭茶叶加工点规模标准加工,推动腐竹、迳心茶产业由“数量大”向“质量优”转变。同时,重点支持中云石文化旅游产业中心项目建设,融入板材超市、荒料集中采购中心、石材精密加工中心、石文化展览馆等多项功能,打造集“产学研销”于一体的云浮石材行业升级转型标杆。完成榕树围二期征地工作,探索与区国资公司分成模式,共同建设石材规上企业孵化基地,并利用镇级经济分成反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薄弱行政村。大力推动600多家中小石材企业“个升企”“小升规”,从“马路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型,进一步扩大茶洞花岗岩石材加工和安装技术的优势,实现“提到花岗岩石材加工就想到石城镇茶洞”的效应。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为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该镇加快推进石城小学、镇中心幼儿园扩容提质建设,补齐教育短板,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推进新建石城小学建设,高标准高规格打造全寄宿制学校,确保今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为打造“融湾交通枢纽”,该镇攻坚推进国道324线改线(石城段)工程,全力配合推动广佛肇云高速、深南铁路等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构建“对接珠三角,融入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全面推进农村道路提档升级,以农村道路四升三改建工程为牵引,推动农村公路由“窄”变“宽”、由“通”到“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管网不断延伸,依靠东风水库优质水资源建设的东风水厂,解决了托洞、镇安、白石等2.5万人生产、生活用水。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该镇先后完成先锋、上洞、蕉坪、云雾山、燎原、托洞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实现以便利的服务、多元的活动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整体推进“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建立最小应急单元58个,实施“一点呼叫、多点响应”先期应急处置模式,实现统一调度,联防联控。
2024-02-07 -
镇出发丨引企入镇!云安区六都镇这225亩撂荒地盘活了
农事一年计划看冬春,记者春节前在云安区六都镇采访了解到,该镇引入农业企业,加快推进撂荒地治理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该镇引入的农业公司,流转承包庆丰村委太平围、上围及中围撂荒地225亩,2022年入冬以来,积极利用冬季的好天气,抓紧推进冬种和土地整理,为新一年的生产经营打下良好基础。据了解,该公司承租的225亩土地至今年1月份上旬已复耕复种150亩,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前期承包土地和开荒整治共投入63万元,开荒整治投入28万元,种粮种菜等投入19.25万元,投入人工300人次,机器6台。这些地块复耕复种后,今年春计划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蔬菜经济作物,通过促进村民就业、流转土地租金收入等途径助力村民增收,同时也推动六都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2024-02-07 -
镇出发丨新兴县大江镇引进生鱼孵化产业项目,年产值达3000万元!
近日,新兴县大江镇举行生鱼孵化生产基地揭牌仪式,进一步优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近年来,新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富民产业培育、创新合作社建设、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践行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开拓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大江镇生鱼孵化生产基地的成立高度契合了县委、县政府的产业发展目标要求,是大江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发展项目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大江镇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大江镇生鱼孵化生产基地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该镇将立足自身资源生态禀赋和特色优势,引进生鱼孵化产业项目,将孵化出来“黑芝麻”般小的鱼苗供应新兴县水产养殖户,乃至珠三角生鱼产业基地进行饲养,成品鱼销往广东明基水产品有限公司进行预制菜深加工,补齐新兴县渔业孵化繁育产业短板,有效解决新兴本地养殖户以往取苗远、拿苗难问题。据悉,大江镇生鱼孵化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300万元,预计投产后年产值3000万元,不仅为本地村民提供15个“家门口”就业岗位,更是为平岗社区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有力推动了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4-02-07 -
镇出发丨新兴县天堂镇:发展香蕉产业 壮大集体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2年以来,新兴县天堂镇内东村党总支部以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以村级“书记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推香蕉产业发展,依靠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压实责任,为集体经济发展把准方向内东村党总支书记黄在均扛牢压实书记项目“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主题,把产业发展强村的目标任务列入“一台账四清单”,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落地见效。通过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座谈会,帮助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按时保质顺利推进。在项目发展过程中,以“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参与到项目的实施和决策工作,当好项目实施“监督员”,切实增强了党员在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存在感”和“话语权”。产业振兴,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动能近年来,内东村以蕉为媒,大力发展“香蕉经济”,2022年通过召开书记项目立项会,向乡贤、党员、群众征求意见,最终确定“党建引领特色产业路,‘蕉’出集体经济致富花”作为书记项目推进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产业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442亩,年产值逾300万元,被评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水果专业村,初步实现了村级现代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土地流转,为集体经济发展释放活力为加快推进“书记项目”落地见效,支部书记带头一线作战、精准发力。内东村党总支部借助佛山高明对口帮扶的契机,以帮扶资金入股云浮市燕强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香蕉种植基地,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以土地流转442亩,获得合作股金分红收入,实现盘活土地资源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双轮式”驱动,持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内东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香蕉种植基地的带动作用,为本村党员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双金”增收,既可以通过出租土地获取租金收入,又可以通过务工获得薪金收入,以联农带农引领村民增收致富。此外,依托天堂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主动对接邀请专家开展产业种植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力量,到农田里、到农户家,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家家户户,为群众解惑答疑,突破种植瓶颈,助力香蕉产业高质量发展。一项项成绩的取得,助推内东村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加速跑”,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内东村党总支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做好“书记项目”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激发党建引领最大动能,持续推进“书记项目”常抓常新,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以高质量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4-02-07 -
镇出发丨新兴县稔村镇:撂荒地种辣椒 “红火”致富路
近日,走进新兴县稔村镇芦村复耕的撂荒地里,连片的辣椒幼株长势喜人,佛山市顺德区驻稔村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队员正在种植场调研。“我们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与顺德企业发展蔬菜产业,既让昔日的荒地披上了‘绿衣’,又能让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负责种植场日常管理运营的芦村村民四哥说。据了解,自2021年入驻以来,驻镇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谋划引进产业项目,让撂荒耕地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截至去年12月,驻镇工作队结合顺德资源平台共推进1645余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为稔村镇打赢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攻坚战,严守粮食安全底线贡献了驻镇工作队的力量。“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产业项目,整治撂荒地需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驻镇工作队队长黄智宏介绍,2021年8月,在了解到稔村镇撂荒地的情况后,驻镇工作队就积极引进佛山市顺德企业家到镇里来考察、投资。在借鉴前期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成功案例基础上,配合稔村镇政府将撂荒地模式以“村集体+企业+农民”的形式开展工作。2022年11月在前期考察阶段,驻镇工作队引导有意向的企业家多次考察稔村镇撂荒地。在签约阶段,驻镇工作队在村集体和企业之间做好交流沟通,收集村民意见,为村民答疑解惑,并协调企业合理修订合约条款。2022年底,村企意见达成一致,顺德企业与稔村镇芦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并在今年春节前种上了第一批辣椒。辣椒项目种植面积60余亩,投资额100余万元,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以辣椒种植为主,轮作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预计辣椒年亩产2000斤。在辣椒种植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的种植、除草、施肥,还是后期的采摘、分拣、包装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较多劳动力,这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据介绍,该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吸收劳力等方式,有效盘活芦村撂荒耕地和闲置劳动力,最高峰时可解决近200人的就业问题,村民务工每天收入可达120元。项目年效益预估可达67万元,带动当地年增收达44万元,增加当地村集体收入、农民土地租金、农民务工薪金收入。
2024-02-07 -
镇出发丨罗定市泗纶镇: 竹业药业齐上 民宿旅游并举
近年来,罗定市泗纶镇按照云浮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紧扣特色农业中心镇的镇域经济发展定位,立足生态资源禀赋,锚定目标,认真谋划定思路,精心部署抓落实,全力以赴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文化传承添活力,竹业蓬勃向富强“我们的产品大部分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其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85%。”竹,是泗沦文化的传承,是产业致富的灯塔。走进罗定市恒兆蒸笼有限公司,村民们正在准备下一批出口货物。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因疫情原因,出口贸易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如今情势逐渐稳定,希望今年的订单会有所增加,尽快将村民手中积压的竹子变现,让“靠竹而生”的村民生活好起来。为加大生产量,恒兆蒸笼有限公司正计划产业升级,开启半机械化生产,在保证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平台。此外,泗纶镇还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推动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制定《泗纶蒸笼产品质量及生产技术规范》,使罗竹蒸笼生产规范达到统一标准,不断改进新技术和研发新产品,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工人正在将蒸笼装车传统药材新品种,“矮子”八角不丢荒泗纶镇土壤气候十分适合八角生长,群众历来有种植八角的习惯,对种植八角带来的稳定收益较为认可。但由于原来种植的八角品种树龄老、产量低,而且树高达二三十米,采摘的成本高,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所以很多八角树已弃管。“要因地制宜推广矮化八角种植,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培育一个新的特色农业产业。”罗定市天润中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肖登铭说,矮化八角品种具有开花结果早、果型大、树冠形成快、产量稳定、生长较快的特点,能保持母树丰产、质优等优良性状,树高可以控制在2.5-3.5米范围的矮化效果,直接解决了收采时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嫁接优化后的八角茴香品种在种植3到5年能挂果,采摘期30年以上,一年可进行二次采果,6年以上树龄能达到每株50斤以上成品,8年树龄以上每株100斤左右成品。以现在每斤5元价格计算,丰产后的单株成树可以产生5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一亩山地可种植40至50棵,保守估计每亩产值可达20000元以上。目前,泗纶镇引入景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八角茴香种植示范基地1200亩,现已种植700多亩。同时,通过签订购销合同等方式,支持村集体带动农户分散种植矮化八角,现已种植600多亩。扶持28个村集体通过盘活集体林地或租地等方式连片种植矮化八角,计划每村不少于200亩,分年逐步实施,目前已有租地种植意向的约850亩。梦想赶上好政策,“闲置民房”有特色“在自己的家欣赏山水自然美景,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坐落于泗纶镇乡村振兴示范带竹香段重要节点泗安村路营自然村的民宿“溪田竹苑”临水而建。该民宿以前是当地村民的闲置房,去年10月以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组团驻罗定市泗纶镇工作队积极对接,引招泗纶镇乡贤黄深杏回乡投资创业,将该闲置房改造成特色民宿。黄深杏告诉记者,民宿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结合当地罗竹、根雕、农耕文化等元素,设有乡村美食体验馆、乡村工艺馆、户外体验房、烧烤场等,融合成田园综合体,用民宿之“火”点亮乡村振兴。“很多时候住房是旅游的第一站,很多旅客对一个地方的第一印象全靠住房的好坏。从住房舒适度上做出提升,能让旅客们流连忘返,记住泗纶。”黄深杏说。
2024-02-07 -
镇出发 | “味”你而来!天堂镇预制菜发展模式逐步推广
近日,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第十二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在佛山顺德开幕,新兴县天堂镇政府联合佛山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积极组织镇内农企参加,学习先进农业经营理念,展销特色农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5家龙头企业积极推广“拿手菜”“我们是来自云浮市新兴县天堂镇的企业,这款紫米具备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富含花青素,经过我们的技术改良,口感软而微甜,香味浓郁芬芳……”新兴县微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群众讲解。在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上,新兴县微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华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兴县天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新兴县耕田翁农业有限公司、新兴县天堂镇伟达食品加工厂等5家天堂镇内龙头企业、合作社积极推广自家的“拿手菜”,现场展示有去年成功认定“粤字号”的微丰香米、认定绿色食品的华星赢稔金丝米,紫米及紫米饼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柑橘、腐竹、梅菜芯等具有天堂特色的代表性农产品,吸引不少人驻足购买、咨询交流。佛山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刘东方表示,展会是农产品实现“走出去”的重要窗口、重要平台,借此机会能进一步宣传推介天堂镇特色农产品,加强与同行、经销商、消费者的沟通联系,对接湾区优质资源,挖掘新订单、新客户。“预制菜”+“粤菜师傅”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展会上,“微丰紫米”再次“出圈”,荣获第十二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这是继获得“广东好大米”“广东省名特新优农产品”的又一殊荣,既增强了天堂本地农企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的信心和底气,又展现了天堂镇蹄疾步稳推动“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更坚定了该镇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步伐。参展期间,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天堂政企一行人还深入了解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观摩学习各地预制菜先进企业的好理念、好经验、好做法,引发企业思考“如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为天堂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深刻的借鉴意义。“今年是天堂镇高质量发展赶超的重要一年,开年以来我们紧跟发展大势,大力招商引资,组建考察团到惠州、广州、东莞等地优秀企业参观学习,谋划引入高附加值的高效现代化农业产业。期间还专程到广州某公司学习预制菜相关经营知识,并推介自身发展优势,挖掘企业投资意向。”天堂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让天堂美食品牌更深入人心,推动天堂风味走出天堂镇、走向大湾区,该镇正探索引入预制菜发展模式,将“预制菜”与“粤菜师傅”工程深度结合擦出“新火花”,开发天堂餐饮新业态,串联镇内多个蔬果种植基地,延链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老百姓餐桌的各个环节,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推动全镇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