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良”策
-
基层“良”策 | 新兴:加快“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建设
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云浮市委、市政府有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关要求,新兴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目前通过政府成立国有投资平台建设养殖小区,引入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采用“收购+扩建”和“新建”两种模式,已推进“3牛3鸡1猪”共7个“养殖小区”项目建设,每年获得的固定纯收益用于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为后进乡村铺就致富之路夯实了基础。“政”主导,因地制宜找突破为推动“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建设,该县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深入各镇村针对该项目进行调研指导,要求各镇各部门要加快推进“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实施,以打造标杆性项目为目标,对已投产项目,要继续探索、认真谋划,提供优质服务,推动“政企村共建”落到实处,做大做强本地特色产业,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对在建项目,要严把建设质量,确保绿色生态环保达标,要抢抓施工黄金期,加快建设进程,全力推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同时,大力深化实施“‘消薄+致富’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县级书记项目,充分考虑各镇条件差异,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多形式整合盘活资源,推进种养结合等各类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重点对零星收入村、薄弱村给予扶持,确保新兴县完成低收入村在2023年底年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2025年底前年收入达到15万元的目标任务。截至目前,新兴县正在全力推进“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7个,总投资2.09亿元。按计划,所有养殖小区项目将在2022年底前全部投产并产生效益,2023年全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在“3牛3鸡1猪”共7个“养殖小区”项目中,“3牛”包括车岗镇竹围养殖小区项目、六祖镇帛村养殖小区项目、河头镇湾中养殖小区;“3鸡”包括新城镇大稳养殖小区项目、水台镇布茅养殖小区、车岗镇云卓面养殖小区项目;“1猪”是稔村镇高村养殖小区项目。“企”运营,收益均衡利分配“我们大稳养殖小区首批出鸡有4万多只,预计本批次收入多达12万元。”日前,在新城镇大稳养殖小区首批肉鸡出栏上市当天,新城镇大稳养殖小区负责人范家明表示,项目进展十分顺利,接下来将按照既定目标有条不紊推进。目前,新兴县壮大村级集体经营平台公司新兴县裕众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依托新兴县优势产业资源,釆取“政企村共建”模式,已将新城镇大稳养殖小区和水台镇布茅养殖小区的一期项目以3088万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并将两个小区委托给新兴县荣安温氏家禽有限公司经营。新城镇大稳养殖小区和水台镇布茅养殖小区的一期项目共占地91亩,现建成有16幢养殖大棚,年可养殖肉鸡360多万只,年产值约6300万元,平台公司每年固定收益308.8万元,统一把收益发放给经济薄弱的村集体,保障均衡分配。“村”共建,强村富农促发展“我是新江村的,来这里打工离家比较近,每月收入大概有五六千元,比以前增加了三分之一,而且工作也轻松。”在水台镇布茅养殖小区务工的陈文龙,是水台镇新江村民,他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感到很满意。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新兴县始终坚持村党支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党组织工作融入产业发展、农民和村集体增收之中。在促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的同时,当地村民、村民小组、全县的低收入村、经济薄弱村等通过参与到该项目中,实现了村民务工增收、土地流转增收、村集体入股分红增收。养殖小区现代化建设不但增加村集体收入,也带动周边村土地流转、村民“家门口”就业,实现多重效益叠加,实现企业、村集体和农民“三方共赢”。该项目的实施可带动新兴县30个村集体每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镇域经济高质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夯实牢固基础。
2024-02-07 -
基层“良”策 | 郁南:“特色猪”跑出致富“加速度”
近年来,在郁南县先后涌现10多个以“南药饲养”闻名的生态养殖基地,其出产的“特色猪”肉质鲜美,市场供不应求。近日,记者在该县走访多个养殖基地,“零距离”探访这些吃南药长大的“特色猪”的养殖全流程。走进位于郁南县南江口镇大山深处的万利鹏(云浮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只见一大群“特色猪”正在山谷丛林中、陡峭小山上自由奔跑觅食。整个养殖基地没有想象中那样臭味扑鼻,反而充满了各种草木、泥土的气味。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目前饲养有小耳藏香猪、泰国香猪、海南五脚猪等品种,养殖过程中一直是喂养添加南药的饲料,一天喂一次,其余时间就把猪放养到山上吃野草野果。“呦呦呦……”喂养饲料时间到了,随着养殖员的几声吆喝声,大批的“特色猪”由自由休闲模式秒变发力狂奔模式,以百米冲刺速度回到喂养区等候喂食。在养殖员搅拌饲料时,记者站在一旁也能闻到一股南药的味道。主食过后,吃饱喝足的“特色猪”懒洋洋地停留在养殖区不愿离开,等待着养殖员拿出“餐后甜点”—— 一种名叫大叶牛奶果的南药,又开始新一轮的抢食。“这些猪都是以散养为主,它们在山林里自由奔跑, 饲料方面采用郁南当地道地药材,通过科学的发酵和调配,再配合米糠来喂养。同时这些猪都是杂交混养、自繁自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产出一流的猪肉品质。公司下一步会往‘预制菜’方向发展,力争尽快形成自己的品牌 。”万利鹏(云浮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鹏德说。据了解,这个“特色猪”养殖基地是万利鹏(云浮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养殖点,该公司是一家集农畜产品和南药种植、养殖、研发、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像这样的“特色猪”养殖场还有15个分布在郁南县河口、连滩等镇。因养殖场产出的猪肉质鲜美,不少珠三角地区的饭店都前来订购,价格60元/斤,年收入可达几百万元。由于这些“特色猪”需要饲养一年以上才能进行售卖,市场供不应求,公司计划下一步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做大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24-02-07 -
基层“良”策丨云安区六都镇:强链延链挺起镇域经济“主脊梁”
研究人员在鸿志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验室忙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令我们发展有了‘主心骨’、建设有了‘动力源’、落实工作有了‘指南针’!接下来,六都镇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化新材料化工产业园建设,深入谋划提升产业附加值,延长‘硫酸+’产业链条,撬动百亿产业,打造镇域经济新增长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谈起如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云安区六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超海如是说。“一揽子”支撑心贴心、零距离服务在六都镇现代化新材料化工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沿着一条宽广笔直的道路往前走,两旁可见高耸的塔吊长臂挥舞,沿路不时有灌装水泥车穿梭于各个施工现场,到处可见工人忙碌的身影。“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成功获批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随着各项奖励政策的迅速落实,企业的研发投入逐年加大,近两年都有国家级专利获批。目前,我们在部分细分领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正在筹划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云浮鸿志新材料有限公司会议室,该公司工作人员王鹗指着荣誉墙的一幅幅牌匾自豪地告诉记者。为营造更好的园区营商环境,六都镇党委政府的党员干部带头以“一揽子”政策为支撑,以“店小二”的姿态深入园区、深入企业。既围绕安全生产、疫情防控、节能减排等环节为企业服务,又聚焦企业的发展难点、痛点以政策支撑为企业“输血补气”,心贴心、零距离地帮助企业开展项目审批建设、技术创新等,着力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今年已协助2家企业成功申报为“四上”企业,2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条线”统筹“硫酸+”百亿产业初显“地方各有关部门对我们科云诚新材料项目十分重视,各部门‘多跑腿’帮助协调解决,这个项目一期今年底可以建成投产,从拿地动工建设到投产花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让我们企业更加坚定了在云安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科云诚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总负责人梁国超说道。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六都镇积极与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协作,实现“一条线”统筹,广泛凝聚各方力量,聚焦扩园提质增效,积极探索路子,充分利用市、区关于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红利,以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为依托,以惠云钛业、云硫矿业为链头,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优势,大力支持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推动打造一座现代化新材料化工产业园。园区整合西江两岸硫化工企业,重点在“硫铁矿资源+氧化钛+氧化钙+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等领域投资或引入新材料、新能源企业,通过采用安全、环保、节能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赋予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内涵,构建“硫—磷—钛—锂—钙”产业生态链,补全云安重要日化原料产业链,项目建成后预计总价值将超百亿元。目前,461亩的主要用于发展磷酸、磷酸铁等项目的一期用地,已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一条链”延伸撑起工作发展主脊梁六都镇,是市委提出的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三大抓手”的主战场、“样板地”,是云安区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六都镇紧紧围绕市委赋予六都“县城镇、工业重镇”的发展定位,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锚定“循环经济集聚地、西江特色名镇、云浮工业重镇”目标,以江为道,构建融湾经济先行地,强链延链,发挥“三大抓手”促经济,着力把园区打造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陈超海表示,六都镇将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政治意蕴和深远历史意义,认真领悟“五个牢牢把握”的丰富内涵,紧紧围绕市委赋予六都“县城镇、工业重镇”的发展定位,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狠抓土地要素保障,精心安排征地拆迁计划,制定行之有效的征地策略,项目负责领导靠前指挥,选派精兵强将,挂图作战,定期分析研判、互通信息,及时摸清情况、找准问题、谋实对策,多方联动全力协调解决存在的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确保高效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坚持锚定“循环经济集聚地、西江特色名镇、云浮工业重镇”目标,以江为道,构建融湾经济先行地,强链延链,发挥“三大抓手”促经济,着力把园区打造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打造镇域经济新增长极,撬动百亿产业,撑起发展的脊梁。
2024-02-07 -
基层“良”策丨罗定市附城街: 立足工业特色镇定位 全力加快镇域经济发展
以雅达电子、依利安达、铨欣照明等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产业逐步转型升级,发展势头正盛;以泰昌服饰、瑞海服饰等为代表的服装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规模不断扩大;以广盛蚕桑、梦之禽等企业为龙头的现代特色农业正在崛起……在罗定市附城街,到处是快速发展的生动画卷。铨欣能源智能照明井然有序的现代化生产车间罗定市附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周鸣表示,附城街道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云浮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和罗定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立足工业特色镇定位,全面掀起镇域经济发展热潮,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规划设计高质量推进扩园提级为促进镇域经济发展,附城街道成立镇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以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统筹协调全街道镇域经济发展工作。同时,还把发展镇域经济作为中心工作狠抓落实,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从经济办、规划建设办等抽调7名学历高、年轻、有干劲、有经验的干部成立镇域经济工作专班,与发改项目谋划、国土规划、乡村振兴工作形成专业对口,统筹推进各项镇域经济工作。目前,附城街道已谋划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扩园(电子产业园)项目和城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并邀请广州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中科产业发展公司、深圳中商产业公司等到附城进行调研和召开镇域经济交流会、现场会和推进会,对附城的经济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附城街道进一步发展壮大电子产业、推动城区及新乐片区基础设施升级进行全面设计谋划。突出龙头带动基地与园区并举附城街道电子产业发展基础好、底蕴深,是广东省电子专业镇。近年来,附城街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引导、帮助雅达电子增资扩产、提档升级,使其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带动电子产业集聚发展。今年以来,雅达电子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拿到了几家知名企业的订单,产值得到了显著提高,今年1至9月份,雅达电子产值约10.52亿元,预计今年的产值达15亿元。目前,在雅达电子的示范带动下,附城街道集聚了嘉裕电子、依利安达、铨欣照明、阜盛电子等一大批电子企业,电子产业已成为附城街的支柱产业之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附城中小企创业基地,是附城街道发展镇域经济的一大平台。该基地占地面积约130亩,总投资2.8亿元,建有标准厂房7幢,综合服务中心大楼1幢。目前园区有30家企业进驻,带动周边6000多人就业,培育了大友汽车座椅、品质旅游用品、嘉裕电子、阜盛电子四家规上企业。2021年,附城中小企创业基地企业实现生产总值约7.98亿元,实现税收入库逾3346万元。此外,附城街道正在谋划打造新的电子园区,加快推进占地150亩的附城电子产业园项目和占地32亩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扩园项目,为电子产业发展开拓新空间。深耕传统产业服装经济现“新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罗定是广东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之一,“三来一补”企业众多,其中大多坐落在罗城、附城等街道,服装经济底蕴深厚。周鸣介绍,目前附城街道注册服装企业有33家,个体户小型作坊70多家,其中泰昌服饰2019年和2020年年产值均达2000万元以上。近段时间以来,附城街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瑞海服饰和广州帝奥服饰进驻附城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主要生产ZARA(飒拉)、SHEIN(希音)等知名电商品牌产品。服装加工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来到附城就业。随着人气越来越旺,附城街道的餐饮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街道有餐饮企业、个体户及特色农家乐176家,正逐步形成辐射罗定城区的餐饮经济。聚力强链延链打响农业品牌附城街道经济产业较为泾渭分明,城区片以工业为主,新乐片以农业为主。附城街道在立足“工业重镇”定位全力发展工业的同时,统筹兼顾新乐片区的农业发展,打好城区、新乐片区发展“组合拳”。当前,附城街道以驻镇帮镇扶村为着力点,利用帮扶单位和工作队在科技、资本、产业等方面优势,积极争取帮扶资金等支持,谋划在附城辖区规划建设首期8000亩中医药产业园,为实现附城农业品牌化打好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广盛蚕桑、梦之禽等重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继续推广深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户致富。此外,附城街还大力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提升,进一步打造丰盛乡村游、休闲游旅游名片,加快推进渔湾休闲长廊和高峰美食街建设,大力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周鸣表示,接下来,附城街道将持续做好服务企业相关工作,全力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聚力强链、补链、延链,引进更多优质企业落户附城,全力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