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
-
让传统曲艺扎根乡间!云安区老干部大学都杨分教点曲艺班结业
日前,云安区老干部大学都杨分教点曲艺班2023-2025年度结业演出拉开帷幕,粤剧折子戏、粤曲小调对唱、粤曲小调合唱、粤曲独唱等节目轮番登场,学员们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展现了曲艺班的教学成果和艺术风采。该曲艺班自2023年创办以来,从最初的10人小队发展壮大为近30人的蓬勃队伍,吸引银发学员和年轻曲艺爱好者共同参与。学员们从零基础起步,如今已能娴熟演绎《双飞燕》《荔枝颂》等经典曲目,并创作了《美丽圩镇我的家园》等原创作品。通过“课堂+舞台”的双轨模式,学员们深入基层开展“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50余场,惠及群众超9000人次,让粤曲艺术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许多学员从初学者成长为文艺骨干,活跃于乡村文化舞台,成为粤曲艺术传承的中坚力量。接下来,曲艺班将继续深化“教学+展演+传承”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计划拓展课程体系,增设舞蹈、民俗工艺等班级,满足学员多元文化需求;打造文化品牌,推动学员作品进驻湾边人才驿站、民宿展厅等,形成可持续的文化IP;同时加强与文旅节庆的联动,以曲为舟、以笔为桨,传承创新岭南文化,促进银发学员与年轻学员携手,共同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2025-07-08 -
云安消防走进高校,开展防火+消防员招录宣传活动
为加强校园消防人才储备,扎实推进2025年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招录工作,7月7日,云安消防走进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开展消防员招录政策宣讲及宣传活动。在招录咨询点前,宣传人员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耐心解答学生们关于消防员招录条件、流程、待遇等问题,详尽介绍了职业发展方向、晋升通道、福利待遇、职业保障等消防员的成长路径,并发放消防员招录宣传手册。同时结合校园火灾特点,从开展安全疏散、扑救初期火灾、正确拨打火警电话和使用消防器材设施等方面,向同学们进行了系统消防知识的普及,就同学们提出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消防安全问题,现场答疑解惑。下一步,云安消防将不断打造“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录方式,以及“线上+线下”联动形式加强招录宣传力度,全力推进2025年消防员招录工作,并且不断强化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全力营造全民“学消防、知消防、懂消防”的良好氛围。
2025-07-08 -
云安区开展“三线”整治 扮靓城市“天际线”
近期,南方电网广东云浮云安供电局组织参建施工单位到云安区都杨镇、六都镇重点区域开展“三线”整治工作,让云安的天际线重新展现出清爽姿态。在都杨镇,电力施工人员顶着炎炎烈日,对老化、破损的导线、街码等进行更换,并对存在安全风险的跨路、架空线路采取加固、升高或地下铺设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据了解,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整治,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直接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也是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因其内容繁杂、任务量大,施工队伍采用分段施工、错峰作业等方式,在高效推进整治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据介绍,今年4月27日至7月1日,全区摸排“三线”整治任务数3591宗,已整治3517宗,完成率近98%,全区两个典型镇(镇安镇、高村镇)、40个典型村实现全覆盖整治。
2025-07-08 -
云安一案例入选《广东省政务领域无人机典型应用案例汇编》
近日,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发布《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集中展示全省政务领域无人机创新应用的实践成果。其中,《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以“智”促“治”无人机飞出基层治理新路径》案例被纳入《广东省政务领域无人机典型应用案例汇编》。近年来,云安区都杨镇依托省市共建信创产业园,深化与信创企业合作,高位推动“智慧都杨”项目“智建设”“全巡航”“强支援”,切实解决辖区内村居分散、治理力量不足、社会问题多发等痛点难点问题。项目设立“智慧都杨”指挥中心,在全镇部署安装11个无人值守智能机库,覆盖面积约180平方公里。项目主要通过无人机飞行管理系统对无人机进行统一管理控制,实现实时收集图像、视频等各类数据,并利用低空巡检治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输出如矿山监管、违法建设、森林防灭火、耕地侵占、环境污染等多个领域的巡查数据,并将发现的问题自动流转到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规划建设办、生态环保办、应急办等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形成数据采集、智能分析、自动推送、协助决策、案件处理的完整闭环,从而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投入,提升巡查效率,切实提升基层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项目建成以来,共派出飞行任务8164架次,巡航约16000.43公里,排查推送线索3543条,核查率达92.15%。在森林防火期自动识别烟雾点129个,明显缩短火情预警时间,提升都杨镇预防、扑救和灾后处置能力;建立山体滑坡预测模型,提前预警高风险点位6处,实现灾害防控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干预转型;搭载喊话设备开展防溺水、环保宣传飞行40次,不断提升村民安全和环保知识知晓率;矿区监测盲区消除率达100%,新增违建7日内发现率100%,顶层违建调查取证实效率提升4倍,实现从“人工巡查碰运气”到“数据治理断根源”的治理新模式。
2025-07-08 -
云安区镇安镇:小驿站有大作为
“人才驿站+博士工作站”双轮驱动,创新打造“两站合一,前站后厂”人才集聚平台模式;驿站主动对接“双百高校”,今年成功与12支“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结对14个项目;把实验室直接“搬”进人才驿站,“产学研”结合加速人才成果转化……近年来,云安区镇安镇紧扣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在区委人才办统筹指导下,强化“党管人才”的原则,紧扣“六大机制”,聚焦乡村振兴产业需求、人才导向,创新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起人才集聚平台,实施引育并举夯实人才支撑,通过政校企合作全面激活人才“第一资源”,全方位促进产才融合发展,以人才之“笔”勾勒出“百千万工程”典型中心镇新时代画卷。多元整合,探索平台共建新模式在G324国道镇安段,“云安肉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镇安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标牌格外醒目。这里,是该镇创新打造“两站合一,前站后厂”人才集聚平台模式的主阵地,也是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功能优势互补、作用发挥倍增的秘诀所在。走进人才驿站,农技人员正在为20多名种植户开展《红火蚁防控技术培训》,对红火蚁的蚁群结构、进食方式、防控要点等进行详细阐述。在驿站侧门走出去,对面是云安肉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车间,院子里运输车辆往来装货,车间里工人们在流水线上不停忙碌。“前站后厂”模式是镇安镇人才驿站建设的一大亮点。前站人才驿站通过收集技术需求、链接人才资源,推动人才直达后厂、服务企业,后厂盘活了闲置旧厂房,实现了“招才引智+技术转化”同推进、同落地,形成“人才赋能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闭环生态。同时“人才驿站+博士工作站”双轮驱动,博士工作站对接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人才驿站通过“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为人才团队下沉镇域、服务产业、助企惠农提供全方位服务。引育并举,专家教授与乡土人才齐聚夏日,省农科院基因研究中心推广科人才团队走进卡蒂姆咖啡种植基地,炎炎烈日下丈量果树的种植密度、观察小树生长情况和叶片的舒展状态,对咖啡树生长进行参数记录、数据比对,现场为农户传授种植要点、管护技巧。近年来,专家人才服务团成为该镇产业一线的“常客”,人才驿站发挥平台作用链接高校院所、积极引进人才,并通过市县两级人才驿站实现柔性引才资源与基层站点精准“接驳”。同时,引育并举。数据显示,驿站柔性引进专家人才40名,与12支“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结对开展14个项目。去年以来,紧扣镇域麻竹笋、火龙果、咖啡等“土特产”,组织41场次人才对接活动,11次邀请高校专家教授进行专题授课,累计覆盖培训人员1000多人次,共培育7名省级乡土专家、3名乡村工匠、5名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政校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在该镇人才驿站4楼,技术人员正在广东海洋大学农旅协作校企联合实验室里进行蔬菜和土壤样本检测。农残筛查、土壤酸碱度、湿度速测等反馈数据,有效提升农户蔬菜种植产量和质量。把实验室直接“搬”进人才驿站,是镇安镇人才驿站对“政校企合作”的精彩演绎。实验室是专家人才下沉进行实地科研、成果孵化的便捷平台,又是加快企业检测、人才培育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联合实验室帮助广东众兴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研发8个新品种,推动企业月销售额超百万大关。截至目前已打造麻竹笋、预制菜、金钱龟、柑桔、火龙果等产学研基地,其中麻竹笋产学研基地在人才技术加持下,年产量增加约20万斤,产值达224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形成了人才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生产制造世界冠军代言的高端面点食品、建成全省第一批成功种植咖啡的基地之一、众兴预制菜产业园形成联农带农效应、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省级医疗服务、集成无人机监测和森林防火等智能模块的“数字镇安平台落地……一个个项目成果转化落地的背后,离不开驿站汇聚的智慧力量。这座 1200平方米的小驿站,以创新模式和务实举措,正成为镇安镇争创省级“百千万工程”示范镇的核心引擎。
2025-07-08 -
云安区开展暑假前消防检查,守护校园安全
暑假临近,为督促指导学校落实消防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确保广大师生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暑假,连日来,云安区消防救援大队深入辖区校园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检查指导工作。监督员对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区域进行了检查,查看了消防设施器材配备,电气线路敷设;对场所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进行了实地检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师生能够迅速撤离,同时详细询问了学校负责人关于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监督员向学校负责人进行了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要求学校在暑假期间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整改,务必消除各类消防安全隐患。通过此次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消防安全环境,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下一步,云安消防将持续加大对辖区各学校的消防安全检查力度,细化工作措施,把好学校消防关。
2025-07-08 -
紫薇花路引客来,云安区都杨镇“周末经济”绽放新颜
夏日时节,云安区都杨镇的云祥大道、新城快线两侧以及华立学院门楼前,紫薇花如紫色、粉色云霞般绵延不绝,随着暑期的即将到来,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以花为媒,绘就绿美廊道近年来,都杨镇依托“一花一蜜一甘蔗”产业布局,打造了降面村、洞坑村等多条“美丽农村路”,形成“一路一风景、一村一特色”的生态画卷。这些花路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媒介。辖区内优选耐热抗病的紫薇品种,使得花期将从6月延续至9月,与暑期旅游旺季无缝衔接。全域联动方面,花路与湾边沙滩、云浮樱花园、蝶采园等景点串联,游客驾车赏花后,10分钟即可到达江畔观日落、品河鲜,体验更加丰富多样。交通赋能下,“鲜花道路”不仅是一道美丽的景观工程,更成为引流利器。2025年春节期间,湾边村格桑花海单点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文旅消费同比翻番,有力推动了都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花路引流,激活周末经济紫薇花廊等花路的“颜值变现”,正逐步重构都杨的消费地图。随着广佛肇等外地游客经高铁、高速直达云祥大道,周末单日车流峰值逾500辆,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更是车水马龙,西江河鲜美食一条街的餐饮店翻台率提升40%,都杨镇的周末经济愈发火爆。多元场景的裂变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验。花道旁、西江边正在精心打造西江百里山水画廊,将新增建设露营区、文创市集,让游客上午可以拍花打卡,下午体验冬瓜盅制作,傍晚采购荔枝蜜、龙眼蜜,入住假日酒店,形成“吃住游购”的闭环。数据印证了都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步伐越来越近。2024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5万人次,文旅消费破百万;2025年“五一”湾边村单日游客量再创新高,带动土特产销售环比增长120%。花蜜共生,做强“甜蜜产业”鲜花道路不仅激活了旅游业,更反哺了农业根基。沿花路的洞坑村、仙菊村、三合村、蟠咀村等周边村庄蜂蜜养殖户的蜂箱年产荔枝蜜、龙眼蜜预计超10吨,通过游客现场体验开蜜以及乡村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销路和提高溢价率。此外,都杨大粽等特产也融入了紫薇花元素,携手花店推出“花漾礼盒”,预计今年暑假以及云安区“百千万工程”和美乡村第三届村BA篮球赛期间,非遗作坊制作的都杨大粽销售额将达10万元。花路经济,绽放振兴新颜都杨镇的探索为农文旅融合写下了生动注脚。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动村民成立151支“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开展乡村绿化管护工作,助力养护花路,并开发公益性岗位24个,实现“家门口就业”。随着禁渔期的结束以及花路效应外溢带来的显著成效,“云浮马尔代夫”湾边村将借势花路流量,计划7月底在云帆公园举办第一届湾边渔获欢乐周活动,联动周边官坑村、金鱼沙村打造民宿集群,进一步提升“此间山水,活力都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绿色动能澎湃,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花卉产业带动土地流转超千亩,从事花卉和绿化管护的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绿美长廊已成为富民廊道。从“紫薇花路”到“甜蜜经济”,都杨镇以“一花”引路、“多业”协同,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变现逻辑。以路为线,串景成链;以花为媒,变流量为增量。当车轮载着欢笑驶过繁花似锦的云祥大道、康盛路,城乡融合发展的脉动正与西江潮声共鸣。
2025-07-08 -
云安区都杨镇:驾考热浪点燃“村BA”,“考后经济”活力奔涌
在云安区都杨镇,今年夏天无疑是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驾考热潮与“村BA”篮球赛的相继举办,为这座小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点燃了火热的“考后经济”。驾校引擎车轮转动消费链随着暑期的到来,都杨镇的三大驾考基地迎来了考生高峰。这一热潮不仅让驾校忙得热火朝天,更直接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考场周边,小吃摊、饭店、公寓和酒店生意火爆,其中小吃摊和饭店的翻台率提升了50%,酒店入住率也持续攀升。驾校的扩招不仅满足了学员的需求,还为本地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学员接送、车辆维护等衍生岗位也随之增加。驾考相关消费已成为都杨镇暑期经济的“头号引擎”。村BA旋风赛场变身致富舞台7月2日,云安区第三届“村BA”篮球赛报名通道正式开启,都杨镇的22个村居迅速组队备战。这场赛事不仅让村民们享受到了体育的乐趣,更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带货平台”。赛事期间,赛场旁设置的“后备厢市集”将吸引众多游客和球迷前来光顾,湾边虾堆、都杨大粽等销量有望增加。同时,多家酒店民宿也积极推出“球迷专享房”,满足球迷们的住宿需求。舌尖上的都杨美食链串起城乡味蕾“考后经济”的火爆也催生了都杨镇餐饮业态的升级。西江河鲜美食一条街推出“球迷套餐”,吸引众多球迷和食客前来品尝。从驾考结束后的第一碗糖水、冬瓜盅到“村BA”赛场的土特产购销,都杨镇的美食链正串起城乡味蕾,让游客们流连忘返。政企民协同发力共谱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驾考旺季与“村BA”赛程、暑期游的高度重叠、相互加持,实现了客流的“零闲置”。同时,客货邮专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促进了土特产的高效流通。政企民的协同发力更是为这一经济模式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今,西江畔的都杨镇正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干群一心共同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奏曲。从驾校车轮的转动到“村BA”篮球赛的激情,再到美食舌尖的享受,都杨镇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5-07-08 -
紫薇花路引客来,云安区都杨镇“周末经济”绽放新颜
夏日时节,云安区都杨镇的云祥大道、新城快线两侧以及华立学院门楼前,紫薇花如紫色、粉色云霞般绵延不绝,随着暑期的即将到来,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以花为媒,绘就绿美廊道近年来,都杨镇依托“一花一蜜一甘蔗”产业布局,打造了降面村、洞坑村等多条“美丽农村路”,形成“一路一风景、一村一特色”的生态画卷。这些花路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媒介。辖区内优选耐热抗病的紫薇品种,使得花期将从6月延续至9月,与暑期旅游旺季无缝衔接。全域联动方面,花路与湾边沙滩、云浮樱花园、蝶采园等景点串联,游客驾车赏花后,10分钟即可到达江畔观日落、品河鲜,体验更加丰富多样。交通赋能下,“鲜花道路”不仅是一道美丽的景观工程,更成为引流利器。2025年春节期间,湾边村格桑花海单点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文旅消费同比翻番,有力推动了都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花路引流,激活周末经济紫薇花廊等花路的“颜值变现”,正逐步重构都杨的消费地图。随着广佛肇等外地游客经高铁、高速直达云祥大道,周末单日车流峰值逾500辆,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更是车水马龙,西江河鲜美食一条街的餐饮店翻台率提升40%,都杨镇的周末经济愈发火爆。多元场景的裂变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验。花道旁、西江边正在精心打造西江百里山水画廊,将新增建设露营区、文创市集,让游客上午可以拍花打卡,下午体验冬瓜盅制作,傍晚采购荔枝蜜、龙眼蜜,入住假日酒店,形成“吃住游购”的闭环。数据印证了都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步伐越来越近。2024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5万人次,文旅消费破百万;2025年“五一”湾边村单日游客量再创新高,带动土特产销售环比增长120%。花蜜共生,做强“甜蜜产业”鲜花道路不仅激活了旅游业,更反哺了农业根基。沿花路的洞坑村、仙菊村、三合村、蟠咀村等周边村庄蜂蜜养殖户的蜂箱年产荔枝蜜、龙眼蜜预计超10吨,通过游客现场体验开蜜以及乡村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销路和提高溢价率。此外,都杨大粽等特产也融入了紫薇花元素,携手花店推出“花漾礼盒”,预计今年暑假以及云安区“百千万工程”和美乡村第三届村BA篮球赛期间,非遗作坊制作的都杨大粽销售额将达10万元。花路经济,绽放振兴新颜都杨镇的探索为农文旅融合写下了生动注脚。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动村民成立151支“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开展乡村绿化管护工作,助力养护花路,并开发公益性岗位24个,实现“家门口就业”。随着禁渔期的结束以及花路效应外溢带来的显著成效,“云浮马尔代夫”湾边村将借势花路流量,计划7月底在云帆公园举办第一届湾边渔获欢乐周活动,联动周边官坑村、金鱼沙村打造民宿集群,进一步提升“此间山水,活力都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绿色动能澎湃,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花卉产业带动土地流转超千亩,从事花卉和绿化管护的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绿美长廊已成为富民廊道。从“紫薇花路”到“甜蜜经济”,都杨镇以“一花”引路、“多业”协同,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变现逻辑。以路为线,串景成链;以花为媒,变流量为增量。当车轮载着欢笑驶过繁花似锦的云祥大道、康盛路,城乡融合发展的脉动正与西江潮声共鸣。
2025-07-07 -
云安区都杨镇:驾考热浪点燃“村BA”,“考后经济”活力奔涌
在云安区都杨镇,今年夏天无疑是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驾考热潮与“村BA”篮球赛的相继举办,为这座小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点燃了火热的“考后经济”。驾校引擎车轮转动消费链随着暑期的到来,都杨镇的三大驾考基地迎来了考生高峰。这一热潮不仅让驾校忙得热火朝天,更直接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考场周边,小吃摊、饭店、公寓和酒店生意火爆,其中小吃摊和饭店的翻台率提升了50%,酒店入住率也持续攀升。驾校的扩招不仅满足了学员的需求,还为本地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学员接送、车辆维护等衍生岗位也随之增加。驾考相关消费已成为都杨镇暑期经济的“头号引擎”。村BA旋风赛场变身致富舞台7月2日,云安区第三届“村BA”篮球赛报名通道正式开启,都杨镇的22个村居迅速组队备战。这场赛事不仅让村民们享受到了体育的乐趣,更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带货平台”。赛事期间,赛场旁设置的“后备厢市集”将吸引众多游客和球迷前来光顾,湾边虾堆、都杨大粽等销量有望增加。同时,多家酒店民宿也积极推出“球迷专享房”,满足球迷们的住宿需求。舌尖上的都杨美食链串起城乡味蕾“考后经济”的火爆也催生了都杨镇餐饮业态的升级。西江河鲜美食一条街推出“球迷套餐”,吸引众多球迷和食客前来品尝。从驾考结束后的第一碗糖水、冬瓜盅到“村BA”赛场的土特产购销,都杨镇的美食链正串起城乡味蕾,让游客们流连忘返。政企民协同发力共谱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驾考旺季与“村BA”赛程、暑期游的高度重叠、相互加持,实现了客流的“零闲置”。同时,客货邮专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促进了土特产的高效流通。政企民的协同发力更是为这一经济模式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今,西江畔的都杨镇正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干群一心共同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奏曲。从驾校车轮的转动到“村BA”篮球赛的激情,再到美食舌尖的享受,都杨镇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