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
-
云安区六都镇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4月7日,云安区六都镇组织辖区内运输经营个体户、搅拌站、码头等运输企业代表,召开道路交通安全宣贯暨安全管理强化会议,部署推进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会上,通报了近期辖区交通安全严峻形势,要求企业落实管理责任,通过出车检查、安全行驶、礼让车辆等举措预防事故发生。云安区交警大队还播放了货车盲区事故案例视频,以直观、震撼的方式警醒运输企业树牢底线思维,筑牢安全防线,敦促营运驾驶人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并就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意见。云安区交通运输局提出扬尘治理攻坚行动相关措施及要求,倡议货运企业车辆安装盲区检测报警装置。会上,参会企业代表现场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并纷纷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积极配合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2025-04-09 -
云安区举办“从女儿到妈妈,我们始终守护” 关爱女性健康公益活动
为贯彻落实《云浮市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云浮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等文件精神,广泛宣传宫颈癌防治知识和理念,提高广大群众对宫颈癌的认识水平,降低宫颈癌患病风险,近日,云安区妇联在云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举办“从女儿到妈妈,我们始终守护”关爱女性健康公益讲座。云安区中小学校代表、都杨镇妇联干部执委、志愿者等约50人参加了讲座。讲座邀请了云安区中医院妇科主任廖秀媚为大家讲述了宫颈癌的致病原因、HPV感染的主要途径,适龄女性可通过接种HPV疫苗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并针对不同年龄段适合接种的疫苗种类进行了详细说明。讲座还通过有奖问答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巩固讲座成效。参会人员表示讲座科普内容很科学易懂,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以后一定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定期去做筛查,并向身边的人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2025-04-09 -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以体育为媒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浪潮中,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以全民健身为抓手,融合文体旅资源,努力打造一幅活力四射的乡村振兴画卷。服务十五运,添彩粤港澳。3月31日,云浮市曲棍球场启用活动举行,标志着云浮市推进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曲棍球项目竞赛场地建设进入新阶段。都杨镇以服务十五运会为契机,结合本地特色,推动全民健身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助力云浮“打造曲棍球之城”注入新动能。 多元赛事激发全民热情村BA再掀运动热潮作为云安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实践,2024年8月第二届“村BA”篮球赛在都杨镇如火如荼展开。赛事期间,球场人声鼎沸,扣篮、三分远投等精彩瞬间点燃观众热情,成为凝聚乡情、提振乡风的重要平台。值得一提的是,都杨镇篮球队曾在2024年“村居贺岁杯”中以九连胜夺冠,展现了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 2025年,都杨镇将积极配合云安区“百千万工程”和美乡村第三届“村BA”篮球赛顺利开展。“羽”动城乡健康生活触手可及为响应“健康中国”号召,都杨镇积极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今年元宵节活动期间,在都杨镇(云浮新区)文体公园,通过趣味互动等形式,让群众在运动中感受美好,传递“快乐共享”的健康理念。此外,云浮六合村篮球场、桔坡村委村头村社区体育公园等设施的建成,为居民提供了更多运动选择,推动“15分钟健身圈”落地生根。 体教融合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都杨镇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2024年6月,广东省中小学生春季定向运动锦标赛在都杨镇鲲鹏初级中学开赛,近千名运动员参与接力赛、百米定向等项目,展现青春风采。同时,全镇落实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政策,辖区内的中小学通过增设体育课、优化大课间活动等方式,确保学生“走出教室、走向阳光”,以羽毛球、篮球、跳绳等特色项目为抓手,培养健康体魄与团队精神。 文体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都杨镇将体育赛事与文旅资源紧密结合。依托云浮樱花园、湾边渔歌民宿等景点,举办文旅融合采风活动,邀请老干部大学师生以书画、粤曲等艺术形式宣传生态魅力。赛事期间,将积极开展“后备箱夜经济”集市、农产品展销等活动,带动湾边虾堆、艾糍、洞坑蜂蜜、都杨大粽、都杨甘蔗等“土特产”出圈,并培育壮大“夜经济”,实现“以赛促产、以赛兴村”。 接下来,都杨镇将加快完善湾边村、官坑村、降水村等村庄的体育基础设施,探索“体育+文化+旅游”模式,依托西江文旅经济带,培育乡村运动产业线、徒步路线等,打造云浮乡村运动新地标,为云浮“曲棍球之城”建设贡献都杨力量。
2025-04-09 -
云安区都杨镇湾边村打造观鸟摄影新地标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湾边村,一幅动静相宜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湾边村文化楼的屋檐下,栖息着两窝可爱的燕子;肇云大桥的天空中,盘旋着不时俯冲向下的老鹰;更为难得的是,隔江而望的金鱼沙岛沙丘上,时而可以看到成群白鹭或展翅盘旋,或静立休憩,与江面往来的货船、天边鎏金的晚霞、两岸苍翠的青山交相辉映,成为摄影爱好者追逐的“打鸟”胜地。拍摄者:李洁聪生态之美:白鹭为笔,绘就诗意栖居傍晚时分,湾边村观景平台人头攒动。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镜头既有对准流光溢彩的醉美日落和亲子尽情游玩的沙滩,也有对准金鱼沙岛方向——数十只白鹭时而掠过波光粼粼的江面,时而停驻沙洲梳理羽毛,翩若惊鸿的身影与落日余晖融为一体。“这里既能拍到类似‘落霞与孤鹜齐飞’和‘渔舟唱晚’的美景,又能定格白鹭捕食的灵动瞬间,生态题材特别丰富。”一位慕名前来“打鸟”的摄影师感慨道。人文之韵:古今交融,谱写和谐乐章湾边村的“打鸟”现象,不仅源于自然馈赠,更得益于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平衡。近年来,都杨镇以绿美乡村建设为契机,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加强西江流域都杨段的生态修复,西江干流治理工程顺利开展,金鱼沙岛环境也持续优化,吸引白鹭等鸟类长期栖息。金鱼沙村老支书会同热心村民自发成立护鸟志愿队,联合湾边村“暖阳”志愿服务队,开展巡护江岸,昔日渔村悄然转型为生态旅游打卡点。江上货船穿梭的汽笛声、村内农户家升腾的烟火气,与白鹭的啼鸣、格桑花海的清香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振兴之路:流量变现,激活乡村经济依托“生态+摄影”新模式,湾边村探索出绿色发展新路径。观景平台周边增设景观展板、休憩设施;湾边渔歌民宿盛大开业,将积极谋划推出“鹭影夕照”主题餐饮;湾边沙滩上可以进行“大胃王”式拍摄,隔江错位“吞”千吨货轮,吸引游客进行体验。“以前靠打渔为生,现在‘卖风景’也能增收!”在湾边村土生土长的潘伯笑着说。据统计,今年以来湾边村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湾边虾堆、西江鱼干、艾糍、甘蔗等土特产热销。如今的湾边村,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正以“一鹭同行”的生态名片,书写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夕阳西下,白鹭归巢,老鹰盘旋,燕子栖息,江风拂过观景平台,留下一串快门的轻响——这是生态之美被定格的瞬间,更是乡村振兴步履不停的见证。
2025-04-09 -
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阳春三月,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瓜果飘香,番石榴、沃柑甜蜜来袭,田间果地,果农们忙碌着采摘、自驾游市民一边摘、一边品尝,欢声笑语不断,处处洋溢丰收景象。近年来,降水村紧抓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建设契机,充分利用沿江、临山、沙土地居多的特点,大力做好“土特产”大文章,除传统特色产业“沙滩三宝——花生、番薯、玉米”发展良好外,番石榴、沃柑、果场鸡等种养殖业蓬勃发展,致力打造都市游客“后花园”。4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西江边的降水村番石榴种植基地看到,翠绿浓密的树叶掩映间,沉甸甸的番石榴压弯了枝头,有游客自行前往树下采摘,也有带着小孩在一边玩耍、等着购买的自驾游客。已经年过7旬的场主黄姨告诉记者,这块地原来是种植砂糖桔,2018年在村里的支持下改种番石榴。“番石榴易管理、产量高、一年四季都有得摘,现在销售主要是市区及附近县市游客过来采摘,偶尔送到市场售卖,价格、销量都不错。同时我们在山地养殖的果场鸡,因为品质好,逐渐有了名气,很多客人顺便带上几只。”黄姨说。据村干部介绍,降水村传统种植业主要是花生、番薯,2019年精准扶贫引进新品种——沙地玉米,近年来“沙滩三宝”名声在外。“百千万工程”推进以来,番石榴、沃柑成为村民新的增收点,如近期的“佛山南海云安万人行”活动,就积极推荐降水村作为其中一个游玩点位,市民前来摘番石榴、捉走地鸡、品渔耕文化、尝西江河鲜、观醉美日落,成为都市游客新时尚。下一步,降水村将立足本地“土特产”优势,打造品牌,致力于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从而促进村民增收、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4-07 -
广东药科大学携手云安区都杨镇大播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3月31日,春雨绵绵,广东药科大学护理学院的3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大播村,与云安区税务局、大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开展了“绿美乡村”植树共建活动。志愿者们栽下了大叶相思125株、火焰木29株,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身着雨衣,分成四支小分队。在村干部的指导下,他们有序地开展挖穴培土、树苗栽植、浇灌养护等工序。护理专业的学子们更是充分发挥了医学特长,在劳作间隙开设了“健康微讲堂”,向热心参与植树活动的村民们讲解绿植调节湿度、净化空气的科学知识,并现场示范了树木修剪养护技巧。为了让植树活动更具教育意义,志愿者们还精心设计并制作了“同植生命绿意 共建生态家园”系列标语牌,悬挂在新栽的树木旁。这些标语牌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了传播生态文明的新窗口。大播村的村干部董绍明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同学们带来的不仅是树苗,更是新时代青年的环保担当。”此次活动创新采用了“植绿护绿+健康宣教”的模式,既提升了村庄的绿化品质,又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广东药科大学护理学院团委负责人介绍,学院已与都杨镇的大播村、榃容村等村庄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未来,学院将定期在这些村庄开展树木认养、生态科普等系列行动,推动校地共建向纵深发展。在绵绵春雨中,新栽的树苗舒展着嫩芽,与志愿者们青春的身影交相辉映。这场充满泥土气息的实践课,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为绿美乡村建设增添了一抹动人的青春亮色。
2025-04-02 -
云安区开展中小学全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改”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云安区教育局于3月初启动中小学全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并于3月27日至28日开展教学设计评审活动。本次评审活动共收到全区中小学全学科教师提交的2700余份教学设计作品。评审过程中,由区教师发展中心遴选的140名专家评委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等多个维度,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审。入围教师将进入下一轮决赛。此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既是对全区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云安区教育系统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2025-04-02 -
云安区都杨镇开展革命烈士纪念碑瞻仰活动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教育,4月1日,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都杨镇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办了一场以“赓续忠魂血脉 激扬爱国之志”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都杨镇党员干部代表、师生代表、群众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伴随着主持人铿锵有力的开场辞拉开帷幕。都杨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们身着整齐的校服,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用嘹亮的歌声表达了他们传承红色精神的坚定信念。随后,全体人员向烈士纪念碑肃立默哀、行三鞠躬礼,并向纪念碑敬献鲜花,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无限怀念。在活动中,主持人深情强调,青少年学生要铭记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以革命精神激励自己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代表也慷慨发言,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紧接着,红色宣讲团成员用生动的语言讲述都杨革命英烈的故事,带领学生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这些故事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和革命精神的伟大意义。活动最后,举行了赠送红色经典书籍仪式。一本本承载着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书籍被送到了学生们的手中,勉励他们厚植家国情怀,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教育的方式,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追思先烈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同时,也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美都杨凝聚了青春力量。
2025-04-02 -
云安区都杨镇:共植新绿,“绿”见和美乡村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在这春雨绵绵的美好季节,云安区都杨镇的村边、路边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近日,一场规模宏大的植树活动在都杨镇的22个村(社区)如火如荼地展开,成为都杨镇以“绿”为笔,绘就和美乡村的生动写照。以绿为底,筑牢生态根基近年来,都杨镇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将生态建设与镇域发展紧密融合,全力推进全域绿化美化工作。通过打造党员林、乡亲林、同心林、青年林等多个主题林,不仅丰富了乡村的绿化景观,更建立了常态化的管护机制,确保每一株树苗都能茁壮成长,为都杨镇筑起坚实的生态根基。以绿生金,激活乡村活力绿色生态不仅为都杨镇披上了迷人的外衣,更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依托丰富的西江渔耕文化、红色资源以及花卉产业,都杨镇巧妙串联起湾边沙滩、云浮樱花园等网红景点,成功打造出了“沙滩经济”“周末经济”等新业态。2024年国庆假期,湾边村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带动土特产销售超过100万元;而在2025年春节期间,格桑花海更是吸引了超过2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打卡,文旅消费持续攀升。此外,都杨镇还通过“基地+农户+订单”的模式,大力发展杨柳冬瓜产业,年销售额超百万元,并成功培育了都杨裹蒸粽等非遗美食,让“土特产”成为了富民强村的重要力量。以绿聚力,共建共治共享绿美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居民的参与。在都杨镇,绿色发展已成为全民共识。社区志愿者们化身“护花使者”,在麦洲街定期开展绿化管护工作;村民们也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农房风貌改造,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落地落实。同时,辖区内的中小学校通过组织“小手拉大手”植树活动,让环保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此外,都杨镇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举措,切实提升民生福祉,让广大居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雨过天晴,新栽的树苗在和风中舒展着嫩绿的枝叶。接下来,都杨镇将以“绿”为纽带,以“新燕啄春泥”的奋斗姿态,大力培育“一花一蜜一甘蔗”特色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书写“绿”见和美乡村的新篇章。
2025-04-01 -
云安区石城镇迳心村:生态绿、产业兴、乡风和
村庄依山而建、群众围山种茶……在国道324线云安区石城段,有一个总面积10.33平方千米,仅有户籍人口715人,常住人口341人的小山村——迳心村。一直以来,这里村民“靠山吃山”,依托400多年的种茶历史,孕育出被誉为山茶中的“老班章”的迳心茶。自“百千万工程”实施推进以来,迳心村坚持党建引领,在环境综合整治、农房风貌管控、乡村绿化美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做好做强“土特产”大文章,展示出了一幅“生态绿、环境美、产业兴、乡风和”的典型村新画卷。绿美生态——宜居山乡入画来3月的迳心村生机盎然,沿著山势一路上坡,仿古味道十足的茶作坊、乡愁气息浓郁的墙绘、米黄色调的风貌房、茶山下迷你小公园、时不时可见的百年老茶树……春的气息、花的芬芳、茶的清香,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据村支书李石喜介绍,“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中,该村全面掀起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镇村干部、热心群众常态化开展河道水渠清淤,村庄杂草、乱堆乱放、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整治,营造干净舒适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通过宣传动员,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提升农房风貌管控效能。目前已完成农房风貌提升房屋40多间。盘活抛荒多年茶园,因地制宜修建坳仔村茶山小径,原生百年“老”茶树焕发“新”活力,荒山摇身变茶园,为迳心村再添绿意。“以前我们村不是这样的,泥路、污水到处都是,现在屋建好看了、路建好了、泥路都铺上水泥了。平时大家出来散散步,老人家、小朋友安全都不用担心了。亲戚朋友来走动的也多了。”村民邓先生说。和谐乡风——“小家美”带动“全域美”旱田村路灯亮了,照亮群众的“回家路”;马骝山桥完成修复,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去年以来,迳心村着力落实民生实事、营造和美乡风,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探索推行“法援+”模式,通过聘请驻村法律顾问,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力度,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切实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累计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8场,积极创建“乡风文明五美”,结合17户“乡风文明五美”户宣传村规民约、带头村民议事,实现“小家美”带动“全域美”。富民产业——百年“迳心茶”焕发新姿迳心村,地处云雾山脉余脉,终年云遮雾绕、风清气爽,良好的自然生态为茶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迳心茶在云浮地区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被誉为山茶中的“老班章”。历史以来,祖祖辈辈迳心人沿袭了种茶、炒茶、饮茶的传统,2021年迳心村(茶叶)成功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通过借力南海驻镇帮扶建成南海帮扶产业振兴项目“共德茶园”,推动首家线下“迳心茶专营店”在云浮市开业。成立云安区迳心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茶场种植面积约20亩,合作社依托“迳心茶”传统茶叶品牌特色,实行“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本地茶叶,有效推动“迳心茶特色产业发展”。当前,以云浮市云安区安城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为主导,集约流转位于迳心村委坳仔村下一带集体山场土地,大力发展“迳心茶”种植。“我们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本地茶叶,有效推动‘迳心茶特色产业发展’,目前连片打造占地面积约500亩的石城镇茶产业体验基地,通过发展茶叶产业、务工、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李石喜说。云安区石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镇按照市委、区委有关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百千万典型村建设,在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产业发展、乡村绿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先后打造了五星、留洞、迳心三个省级典型示范村。接下来,该镇将探索开发农文旅项目,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刺激周末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