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
- 
                
                
云安区都杨镇:保障“双节”出行安全
近日,云安区都杨镇积极开展节前交通环境整治行动,针对麦洲街转弯位、麦洲新桥等圩镇重要交通点位,大力开展杂草清理与障碍物清除工作,全力保障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道路畅通,为居民出行营造安全条件。交通隐患大排查,保障“双节”平安路随着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日益临近,都杨镇提前谋划,精心部署节前交通安全保障工作。此次行动将重点聚焦于圩镇一带的关键交通点位,尤其是麦洲街转弯位和麦洲新桥等重点路段。夏秋时节,植物生长极为旺盛,这些路段杂草丛生,极易影响驾驶员视线,埋下交通安全隐患。特别是转弯位,过高过密的杂草让本就不宽阔的乡村道路视野更加受限,给过往车辆和行人带来极大不便。行动中,工作人员手持镰刀等工具,对影响交通视线的杂草进行了全面且彻底的清理,同时将堆积在路边的各类障碍物一一移除,为道路“减负”,让出行更顺畅。多方协作共参与,志愿服务暖人心此次行动充分彰显了多方协作的强大力量。都杨镇交通线口工作人员、六合村和都骑社区的镇村干部以及文明实践志愿者共同组成了一支高效的工作团队。其中,文明实践志愿者们的积极参与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专业人员并肩作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显著提高了清理工作效率,更在群众中树立了爱护道路、安全出行的良好榜样,传递了正能量。结合地域实际,应对特殊挑战都杨镇在开展节前交通保障工作时,充分考虑了当地的特殊情况。省道S537线作为贯穿都杨镇的重要交通干线,自今年7月以来,该路段的降水中桥因施工和台风影响,多次实施交通管制。这些管制措施给当地交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鉴于此,都杨镇在开展清理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辖区道路通行状况,及时排查并消除可能加剧拥堵的因素。清理工作特别选取了车流、人流集中的圩镇地段,这些区域在节假日期间交通压力本就较大,保持这些路段畅通无阻,对于整体交通的顺畅运行至关重要。安全出行无小事,文明旅游记心间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旅游安全提示,着重强调“行前准备要细致”“文明旅游要牢记”等内容。都杨镇清理交通障碍物的行动,不仅是保障道路畅通的具体举措,更是积极落实“守护平安旅程”理念的实际行动。对于计划假期出行的人们,需要提前了解目的地天气和交通情况,合理规划行程;参与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晒防蚊准备,备足饮用水和轻便衣物。随着假期日益临近,都杨镇积极会同公安交警等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手段,全面分析辖区交通流量、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特点,精心研究制定中秋国庆假期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并根据研判结果落实“一堵点一方案、一景区一方案、一区域一对策”,为假期交通安全保驾护航。道路畅通,关乎民生幸福,关乎经济发展。接下来,都杨镇将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巡查工作,全力以赴保障广大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居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假期。
2025-09-28 - 
                
                
云安区都杨镇:便民停车场绘就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晚霞映照下,云安区都杨镇云帆公园旁新划设的停车线泛着亮白光泽,施工作业人员正在平整一新的场地上做最后的清理。这个即将投入使用的便民停车场,正静候国庆中秋双节八方游客的到来,为都杨镇的节日氛围再添一抹亮色。秋日都杨,喜庆祥和迎宾朋秋日的都杨镇,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湾边村、麦洲街、杨柳街,一面面国旗迎风飘扬,仿佛在向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致以最热烈的欢迎。而官坑村、降水村、榃邦村、江化咀村、吉庆村等新规划的便民停车场已顺利完成建设,整齐划一的停车位与周边绿植相映成趣,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新风景。民生工程解难题,美丽乡村添新颜“以前最头疼的就是停车问题,现在好了,再也不用为来了没地方停车发愁了。”官坑村村民徐伯看着即将投入使用的停车场,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这个便民停车场不仅有效解决村民停车难的问题,更通过科学规划提升了村庄整体环境,让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宜游。随着都杨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游客数量持续增长。特别是电影《我,就是风!》在当地取景拍摄后,都杨镇知名度不断提升,湾边村、云帆公园等景点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面对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都杨镇提前谋划,在全镇范围内推进便民停车场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体验。这些停车场选址科学,多分布在景区周边和交通要道附近,既方便游客停车,又缓解了交通压力。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与周边环境协调,做到实用性与美观性并重,让停车场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借霞光赶工期,保质量迎国庆在云帆公园旁的停车场建设现场,施工负责人表示:“我们正抓紧晴好天气,利用早晚时间赶工,确保在国庆前投入使用。”傍晚时分,施工人员借着霞光余晖,细心划设停车位标线,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都杨镇在停车场建设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场地平整到标线划设,从排水系统到照明设施,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新建的停车场不仅车位宽敞,还配备了必要的指引标识和安全设施,让游客停车更加安心、舒心。“虽然工期紧,但质量不能打折。”施工现场,监理人员认真检查着每个细节,确保停车场建设质量过硬。为确保停车场如期投入使用,都杨镇还建立了工作调度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基础设施升级,赋能农文旅融合便民停车场的建设是都杨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都杨镇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除了新建停车场外,在上级部门以及热心央企的助力下,都杨镇还拓宽了六塘至湾边村道路,在节假日开放学校停车位和空地作为临时停车场,多措并举破解停车难题。这些基础设施的提升,为当地农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湾边村,新增加的停车位让游客体验大为改善。“停车方便了,游客玩得更尽兴,我们的生意也更红火了。”当地经营特色小吃的商户表示,基础设施的改善直接带动了经营收入的增长,让村民们真正享受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红利。微改造见实效,乡村振兴谱新篇都杨镇的便民停车场建设以及垃圾收集点焕新等,体现了“小切口、大成效”的工作思路。这些看似微小的改造,却实实在在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和游客的旅游体验,让乡村振兴战略在都杨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今,穿行在都杨镇的乡村道路上,新规划的停车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不仅解决了停车难题,更展现了都杨镇推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决心和成效。夕阳西下,崭新的停车场上标线清晰可见,与周边的乡村景象相得益彰。都杨镇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完善的设施、更加优质的服务,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共同绘就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2025-09-28 - 
                
                
云安首家!中科华微“小微科普”算法获国家级备案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公布最新备案结果。位于云浮新区(高新区)的中科华微大数据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华微”)自主研发的“小微科普智能对话生成算法”正式通过备案,标志着云浮新区(高新区)在国家算法合规治理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成为全区首家完成算法备案的人工智能企业。人工智能算法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技术,其合规应用与安全治理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此次中科华微的成功备案,既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云浮新区(高新区)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优化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成果。在此次备案过程中,新区科创、工信、网信等部门主动对接企业,提供全程政策指导与申报支持,确保备案材料规范完整、技术内容符合国家要求,为企业顺利通过备案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悉,“小微科普智能对话生成算法”以先进大模型为基础,创新性融合动态混合专家架构与多层自注意力机制,具备强大的多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可精准识别用户输入的文本、音频、图片等信息,并快速生成高质量、科普导向的回复内容。目前,该算法应用已从智能客服延伸至科普教育、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有效提升相关服务的效率与专业性。研发过程中,企业始终将数据安全与内容合规置于首位,通过内置多重保障机制,确保输出内容科学、准确、正向,践行了“科技向善”的发展理念。此次备案的通过,标志着该算法已具备合法合规投入应用的国家资质,为云浮新区(高新区)乃至云浮市人工智能产业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样板。未来,云浮新区(高新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行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政务服务、产业发展及城市治理深度融合,营造支持技术创新与合规发展并重的良好生态,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9-28 - 
                
                
云安区:知识+体验,这堂消防课“干货满满”
为切实提升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和学生群体的消防安全素质,近日,云安区消防救援大队走进南乡中学为师生们带来新学期“消防安全第一课”。活动期间,消防宣讲员以“理论讲解+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向学生们讲解火灾的危害、如何预防火灾、发生火灾应该怎么办、如何正确拨打119报警电话等消防安全常识,加深了学生们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印象,大大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随后,宣讲员将消防课堂转移至操场,现场教授师生们使用灭火器、逃生面罩、消防水带等消防器材,并且进行了烟气模拟疏散体验充气帐篷的综合性消防应急演练,帮助大家快速掌握核心技能,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师生们在学、练、玩中提升消防安全素养。下一步,云安消防将持续开展校园消防宣传活动,把“学消防、知消防、懂消防”的理念深深融入学生的课堂当中。
2025-09-28 - 
                
                
云安区都杨镇:一条村带火一座城,农文旅融合激活“假日经济”
西江微澜处,渔村焕新颜。秋意初染的西江畔,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湾边村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蜿蜒的彩虹村道串起成片的民居,游客们手持冒着热气的虾堆漫步沙滩,江风裹挟着裹蒸粽的清香扑面而来。“从广州开车两小时就到,孩子玩沙、我看日落,比城里惬意!”一位游客的话语,道出了这座江边渔村的蜕变密码。一块银幕撬动文旅热潮湾边村的蝶变始于一场“电影奇缘”。电影《我,就是风!》在此取景后,镇村抓住机遇改造民宿、升级沙滩,去年国庆期间创下单日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的纪录。村口摆摊的潘大姐感慨:“以前只有过年热闹,现在周末都忙不过来,一天能卖上千元虾堆!” 资源串珠成链,全域共兴 以湾边村为“引爆点”,都杨镇将蝶采园、云浮樱花园、红色荣昌堂、降水古渡口等景点连成“珍珠链”,形成“一村引领、全域开花”的格局。游客既可漫步樱花园露营听乐,也能在古渡口追忆红色历史,体验感全面升级。产业融合升级,非遗变身“流量单品”都杨镇的产业升级更具巧思:百年非遗焕新:都杨裹蒸粽突破节庆限制,通过电商走向全国,联合村老师傅端午节单日销售额达3.5万元;土特产飞出大山:洞坑村蜂蜜线上热销,降水村“沙滩三宝”(花生、番薯、玉米)成为游客伴手礼;活动引流增效:10月2日至6日,湾边村首届“渔获欢乐周”、云浮樱花园“千人露营音乐嘉年华”等20余场活动将轮番登场,鱼龙巡游、湾边鱼宴、烟花大会等特色项目已准备就绪。服务升级:从“甜蜜负担”到“安心体验”面对暴增的客流,都杨镇快速完善配套。拓宽道路、新增600余个停车位,节假日开放学校作临时停车场;沙滩加装防护栏,增设安全警示标识……“设施好了,游客玩得安心,我们住得也舒心。”村民潘伯的话,道出了城乡共融的温暖。城乡互动:从“单向流动”到“双向奔赴”都杨镇的变革正重塑城乡关系:文化互通:城里人涌入乡村体验非遗、品尝农家菜,乡村特产通过电商走进城市餐桌;活动联结:“村BA”篮球赛、红色研学等活动常态化,今年春节湾边村单日客流超5万人次,带动全镇餐饮收入增长3倍;项目落地:镇里与央企合作推进6个公益项目,计划投资8476万元提升云棚村、建设滨江碧道,打造“无围墙共生景区”。傍晚时分,肇云大桥车流如织,湾边村观景平台上游客络绎不绝。这座因一条村而迸发文旅活力的城镇,正以农文旅融合为笔,绘就城乡共融、产业兴旺的壮美画卷。正如都杨镇有关负责人所言:“我们不再是一个景点,而是一片让城乡居民共享美好的生活空间。” 这个国庆中秋佳节,不妨来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走走——追一场江畔日落,品一顿河鲜美食,尝一口非遗裹蒸,听户外露营音乐,深切感受“百千万工程”政策东风所带来的的蓬勃生机!
2025-09-18 - 
                
                
云安区都杨镇:腾出土地拓空间,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近日,为进一步保障行洪安全、优化生态环境,云安区都杨镇对江边5处影响生态安全的房屋实施拆除,总面积近300平方米。这一举措不仅拓展了滨江生态空间,更为深化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筑牢根基。清拆现场:安全高效,守护生态9月12日,清拆工作有序展开。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轰鸣作业,施工人员熟练操控设备,精准拆除房屋。与此同时,建筑废料被及时清运,整个过程安全、高效、环保,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和群众生活的影响。规划引领:微改造,焕新颜房屋拆除并非终点,而是都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起点。在金鱼沙村,镇村干部积极向村民宣讲村庄规划,明确腾退土地将用于建设滨水步道、观景平台等惠民设施,旨在进一步优化乡村公共空间,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以前这些房子挡住了江景,游客来了也留不住。”村民余伯高兴地说,“现在要建停车场和活动中心,我们的卖鱼生意肯定会更红火!”。都杨镇以“微改造”为抓手,对保留建筑实施岭南风格外立面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880栋农房风貌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湾边村,曾经的闲置空地被巧妙利用,变身成为彩虹村道和“四小园”生态景观,与西江清澈的水面相映成趣,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打卡点”。农文旅体融合:美丽资源变美丽经济随着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都杨镇西江沿岸区域的发展潜能不断释放。当地依托西江优良生态本底,整合红色文化、自然景观与乡村风情等资源,着力打造西江百里山水画廊,推动农文旅体深度融合。据统计,2025年1-8月,全镇共接待游客58.6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300万元。湾边村“渔家乐”经营者潘女士感慨地说:“环境好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都杨镇还推动西江美食一条街餐饮店统一升级排污设施,打造“明厨亮灶”示范街区。预计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假期,沿线餐饮、住宿及农产品销售有望实现30%的增长。长效治理:三级联动,共建共享为巩固整治成效,都杨镇构建起镇、村、户“三级联动”治理机制。镇级成立农房风貌管控专班,负责统筹协调;村级组建“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发挥群众力量;户级全面落实“门前三包”,确保环境整洁。在金鱼沙村,村民通过参与环境维护积累积分,可兑换农资产品,这一举措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该村于2022年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成为乡村治理的典范。如今,借助“智慧都杨”无人机系统,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员可实时监测各村农房风貌,并与村级巡查员协同开展定期巡查。随着智慧停车系统的建设与生态车位的增加,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随着西江百里山水画廊、云帆公园、湾边村等文旅项目的扎实推进,都杨镇正稳步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一幅“水清、岸绿、业兴、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025-09-18 - 
                
                
杨生基金会向云安区都杨镇捐赠200袋大米
近日,云浮市杨生基金会心系困难群体,向云安区都杨镇捐赠200袋大米作为中秋慰问物资,为镇内的低保户、孤儿及残疾家庭等困难群体送去节日的温暖与祝福。为确保这批爱心物资能够精准送达困难家庭,都杨镇社工站代为接收这批大米。社工站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严格按照相关程序,于节前有序组织发放工作,确保每一袋大米都能送到真正需要的困难群众手中,切实传递社会关爱与节日问候。为感谢杨生基金会的善行义举,都杨镇向基金会赠送写有“热心公益献真情,大爱无疆传美德”的锦旗。
2025-09-18 - 
                
                
云安消防“上门授课”,党政机关科级干部“集体充电”
为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依法落实消防工作责任,提升党政机关干部人员消防安全素质和履职能力,9月16日,云安区消防救援大队为50余名党政机关科级干部开展消防安全责任培训活动。培训中,宣讲人员结合近期消防安全重点工作,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消防隐患排查治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几个方面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分析了当前辖区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形势。同时通过国内典型火灾案例,深刻剖析了火灾发生原因、特点以及带来的严重危害,强调了单位机关作为重要办公场所,人员密集、电器设备多、文件资料集中,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重大,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杜绝侥幸心理。授课结束后,宣讲员不仅耐心细致地解答参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消防安全困惑,还通过“手把手”现场教学,邀请他们上台亲身体验灭火器、防烟面罩等常见消防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实践能力。此次培训不仅普及了消防安全知识,更深化了消防部门与党政机关的联动协作,为构建平安和谐办公环境,筑牢党政机关消防安全“防火墙”奠定坚实基础。
2025-09-17 - 
                
                
云安区:六十年三代从军!一个家庭的国魂传承
近日,云安区召开2025年下半年欢送新兵入伍暨迎接老兵返乡大会。现场,欧家三代人跨越六十载接力从军,用传承续写着刻在血脉里的家国情怀,成为全场格外动人的故事。“昂首,挺胸!好小子,有咱老欧家的精气神!”大会现场,年过七旬的老兵欧老伯虽身着便装,却依旧脊背笔直、声音洪亮。他轻轻拍了拍孙子欧锦江的肩膀,眼底满是欣慰的笑意。此时的小欧,身着崭新的迷彩服,身姿如挺拔的白杨,稳稳地站在爷爷与叔叔欧先生中间。欧家三代人的“戎装岁月”,也在此刻完成了庄严的交接。据欧先生介绍,父亲是60年代入伍的老兵,而他则于90年代投身军旅,如今侄子小欧接过“接力棒”,成为欧家第三代军人。谈及参军缘由,“00后”新兵小欧语气坚定:“我是听着军号声长大的。”童年时他常听爷爷讲军营故事,翻看叔叔的军旅相册,“他们就是我的英雄,从小我就立志要像他们一样穿上军装、保卫国家。”为了实现参军梦想,小欧从报名应征起就全力以赴。从初检、复检到政治审查,他顺利通过各项筛选。在后续的役前训练中,即便站军姿站到双腿发麻,练战术动作练到掌心磨破,他也从未有过一丝退缩。“军营是淬炼钢刃的熔炉,唯有不怕苦累,方能成为合格‘钢刀’。”爷爷、叔叔的叮嘱刻在小欧心里,化作他训练时咬牙坚持的动力。9月16日,小欧启程奔赴军营。临别时,他向爷爷和叔叔郑重敬上军礼,目光坚定。怀揣着两代军人的嘱托与家国梦想,这位云安青年正式踏上新征程,让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报国初心在强军路上继续跳动。欧先生说:“我们家的军人情结传了三代,我和我父亲年轻时都投身军营,如今侄儿接过这份责任去当兵,我们深感光荣。希望他到了部队能好好照顾自己,服从安排,好好锻炼,在军营里把自己打磨得更优秀,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2025-09-17 - 
                
                
云安都杨:秋季粤曲班开班,34名银发学员唱响岭南雅韵
9月15日上午,云安区老干部大学都杨镇分教点的秋季粤曲班正式开班,34名学员齐聚一堂,在悠扬的粤韵声中开启传统文化学习之旅。“衷心祝福你,永远祝福你,达到真善美……”嘹亮的合唱声自粤曲班教室内悠然传出,台上乐声奏响,台下歌声相和,声声悦耳、余韵悠长。据了解,都杨镇分教点的粤曲班已开设三年。本期粤曲班延续前两学年的安排,邀请云浮市资深粤曲艺术家陈江老师前来授课,同时邀请本土粤曲艺术家朱永坚老师担任粤曲班助教。粤曲班每周一上午上课,采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涵盖粤曲唱腔技巧、身段表演、器乐伴奏等内容,并设置汇报演出环节。该班现有学员34人,包括退休教师、基层干部、粤曲爱好者等。学员麦阿姨高兴地说:“我退休后能来参加粤曲班真的好开心,在这可以学唱粤曲、跳舞,希望有更多姐妹来参加粤曲班,一起唱、一起跳。”此次粤曲班的开设,不仅为老干部搭建了文化养老新平台,更通过银发群体的热情参与,让岭南传统文化在代际传承中持续生香。都杨镇分教点的朱老师表示:“未来我们还将开设更多粤曲相关的课程,组织学员们下乡展演,鼓励他们成长为乡村文艺骨干,推动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粤曲艺术在服务群众中焕发生机。”
2025-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