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
-
云安:“抑”尘不染护蓝天
自3月中旬起,云安区公路事务中心结合辖区环境整治攻坚行动职责分工,对城区省道368线、云硫大道、青洲大道等路段开展专项保洁大行动,对公路扬尘治理工作进行精细化管控,切实为广大群众营造“畅、安、舒、美、洁”交通出行环境。
2025-03-28 -
云安区华立中英文学校艺术节开幕 多彩活动点亮校园艺术之光
3月26日,云安区华立中英文学校举行“华章蜿蜒绘长卷 立雪衔珠启新程”第九届校园艺术节启动仪式。全校师生齐聚一堂,感受传统与现代艺术交融的魅力,点亮校园艺术之光。启动仪式上,绘画创作、书法展示、非遗拓印、集体舞蹈等节目轮番上演,既有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又有充满青春活力的创新表达,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和展示活动,展现了华立学子的艺术才华。“我参加了艺术节的书法活动,在笔墨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创作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学生刘嘉琪说。本届艺术节期间,还将举办班级绘画比赛,学生个人美术比赛,师生软笔、硬笔书法比赛,艺术节作品展及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艺术实践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素养。“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情怀,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引导他们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华立中英文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2025-03-28 -
云安区白石镇:文明新风正当时,绿色发展谱新篇
随着春分清明时节的到来,云安区白石镇党委积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要求,坚持高位统筹,抢抓春分清明期间外出人员返乡的关键节点,统筹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和森林防火工作,积极倡导植树祭扫的绿色祭祖新风尚,鼓励引导更多力量参与到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全力做实“绿美广东”新篇章。多维宣传倡新风 文明祭扫护青山为大力弘扬文明祭祀新风尚、保护白石镇生态环境,白石镇党委坚持进村入户广泛宣传,组织动员200余名党员志愿者、“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成员到10个村(社区)开展绿色祭祖与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发放森林防火倡议书、利用村委大喇叭宣传,劝导群众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缅怀等文明、简约、低碳、安全的祭扫方式,自觉摒弃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习俗,减少火源隐患,用文明新风传承传统文化,努力营造“文明祭祖、绿色清明”的良好氛围。设卡检查树屏障 创新机制保平安白石镇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和“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成员开展春分清明期间森林防火设卡检查工作。在设卡点,与上山拜祭群众耐心交流,以礼炮换鞭炮、以树苗换香烛,并开展“植树捐款”活动,村民在通过设卡点时,可以通过“云扶益起来”公益平台认植、认养、认捐苗木,以绿色环保的方式追忆先人,营造植绿护绿爱绿良好氛围,群众纷纷表示,通过这种绿色祭扫活动,既树立了文明祭祀的新风尚,又可以保护绿水青山,打造绿美家园,值得提倡和践行。全民植绿焕新颜 生态理念润乡土白石镇党委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乡村绿化工作中,村民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自觉开展“五旁四边”植树活动。大家领取树苗后,纷纷在自家房前屋后、村道两旁、河岸两侧等空闲地带上种下了一棵棵希望之树。一片片新绿在春风中盎然生机,为乡村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活动不仅传承了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还培育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接下来,白石镇将坚持落实“党委牵头、支部联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机制,持续做实“党建红”与“生态绿”融合文章,以“绿起来”带动“美起来”实现“富起来”,奋力书写“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季常青”的绿美白石新篇章。
2025-03-28 -
云安:春光“葚”好 “采摘游”备受游客青睐
阳春三月,正是踏春的好时节,云安区高村镇盛世樱桃农业公园的桑葚也迎来丰收季,不少市民、游客趁着天气晴好选择自驾到公园里踏青采摘,畅享春日的美好时光。在盛世樱桃农业公园采摘园内,成片的桑葚树枝头挂满青红相间的果实,个头饱满、色泽诱人,游客们穿梭其中,提着小篮子尽情采摘,感受生态美景,体验采摘乐趣。游客罗女士利用周末时间,一家人开车从外地来到高村,她表示,每年都会来到云安游玩,这里环境优美,非常适合家庭出游,既可以享受垂钓乐趣,又能品尝农家美食,和大自然亲近可以减轻工作上的压力。据介绍,该农业公园种植的桑葚品种是台湾长果桑,属于水果型桑果,果实长度是普通桑果的3至4倍,个大、汁多、清甜,口感极佳,从3月中旬陆续成熟,采摘期约一个月,目前已进入最佳采摘期。盛世樱桃农业公园总经理赫晓春表示,今年天气比较好,雨水较少,使桑果品质清甜且产量稳定,采摘期从当前持续至四月底。近期接待游客的客源除本地游客外,还吸引了不少来自东莞、深圳等地踏青旅游的游客。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深受大众喜爱。今年年初,云安区在“山”“水”“花”等要素方面下功夫,推出7条乡村旅游线路,随着“南海万人云安行”暨樱花旅游季等系列文旅活动的火热开展,“采摘游”“近郊游”“周末游”在云安持续升温。
2025-03-27 -
云安区高村镇:多措并举,严密防控,全面筑牢森林防灭火屏障
清明将至,春耕农忙、祭祀扫墓等活动进入高峰,气候干燥,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显著增加。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安全,云安区高村镇党委、政府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以“部署、巡查、演练、宣传”四线并进为抓手,织密织牢森林防灭火安全网,确保春分清明期间全镇森林防火形势平稳可控。周密部署,压实责任链条进入森林防火期以来,高村镇坚持高位推动、科学谋划,多次在党委会、镇干部大会、专题会议上安排部署森林防灭火工作,全面传达省、市、区森林防灭火有关会议精神,分析研判当前防火形势,细化分解任务清单,压实林长森林防火第一责任人责任,把防火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户、落实到山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防控责任压紧压实,不留盲区。同时,制定《高村镇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责任压力层层传导。严防死守,织密巡查网络为从源头杜绝火险隐患,高村镇聚焦“管住人、控住火”两大核心,多措并举强化火源管控。一是严格把好进山关口。在林区主要路口、坟墓集中区等关键区域设立临时检查站20个,每个卡点配备2-3名值守人员,对进山车辆、人员进行逐一登记,严格检查是否携带火种、纸钱、烟花爆竹等易燃物品,坚决执行“火种不入山”的铁规。二是全天候巡查不留死角。春分清明期间,全镇42名护林员全员在岗,每日对重点林区、坟山墓地、农事活动频繁区域开展拉网式巡逻,对烧荒、烧秸秆、野炊等行为及时制止并教育警示。三是强化重点区域盯防。针对历史火情易发地段、连片松林区等高风险区域,增设流动巡查岗,加大巡查力度和密度,强化火情监测,确保火情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以练备战,提升应急能力为应对突发火情,高村镇定期组织开展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水平。一方面,强化队伍建设。镇级应急队、14支村级应急分队保持应急待命状态,配备风力灭火机、高压水泵、防火服等专业装备100余套,同时利用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提升火灾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开展实战演练。近日,高村镇组织护林员、镇村应急队、半专业森防消防队伍等人员开展森林防灭火应急实战演练,模拟火情报警、队伍集结、火场隔离、伤员救治等全流程处置,有效检验应急预案可操作性。此外,镇村两级及时储备和更新灭火器材、防护装备等,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全域宣传,营造共防氛围高村镇坚持“宣教先行”,多维度构建群防群治防火格局。一是阵地宣传全覆盖。在进山路口、交通主干道等醒目位置悬挂“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等宣传横幅52条,设置固定警示牌63块,发放宣传手册8000余份。二是流动宣传接地气。每天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成立“森防宣传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敲门行动”,重点向留守老人、祭祀群众普及防火法规和避险知识。三是声讯宣传无死角。每日早、中、晚三个时段,利用15个村居“村村响”大喇叭,结合流动宣传车,循环播放《森林防火条例》《禁火令》及典型案例,同时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推送防火提示信息,切实增强群众防火意识。森林防灭火事关生态安全、民生福祉。接下来,高村镇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持续深化责任落实、源头管控、应急保障和宣传教育,推动森林防灭火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2025-03-24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云安区六都镇冬城村创新“四轮驱动”模式
近年来,云安区六都镇冬城村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以培育典型村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探索“资源整合+村企共建+产业升级+就业带动”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该村集体收入突破84.4万元,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资源整合:激活沉睡资产,释放发展潜能冬城村坚持市场化思维,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实现“变废为宝”。村内长期闲置的中心塘通过租赁实现年租金收益72.7万元,成为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梳理整合低效资源,引进安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及云浮市新永利达环保建材有限公司进行投资运营,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资金高效利用,年新增收益1.6万元,形成可持续的“造血”能力。村企共建:利益共享,合作共赢深化与本土企业的联动发展,与云浮联发化工有限公司建立“村企共建”长效机制。村集体利用相关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工业用地,企业则按磷肥销售量(吨)每吨0.5元的标准给予村集体固定收益,形成年稳定增收3-5万元的“旱涝保收”模式。这一机制既保障了企业稳定生产,又实现村集体收益与企业效益“双提升”,开创了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村企合作新范式。特色产业:擦亮品牌,拓宽增收渠道以“冬城蔗”特色农产品为核心,谋划扩种200亩项目,村“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深入农户动员宣传,累计发动15名村民参与种植甘蔗。通过科学管护,每亩甘蔗产量可达3000公斤,预计带动村民增收360万元,进一步打响“冬城蔗”品牌,为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树立标杆。就业带动:家门口就业,托起共富梦想聚焦民生福祉,冬城村在周岩石场、五官塘加油站等项目建设中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累计增加村民务工收入4.2万元。辖区企业同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实现“家门口就业”,务工人员月均收入超4000元,有效解决留守劳动力就业难题,夯实共同富裕根基。乡村振兴,关键在创新。冬城村党总支书记表示:“‘四轮驱动’模式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多方联动。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村企合作、拓展特色产业链,让集体经济红利惠及更多群众。”目前,该村正谋划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推动集体经济从“输血”向“造血”升级,为云安区乡村振兴提供鲜活样板。
2025-03-24 -
云浮“马尔代夫”湾边村五景解锁!这里藏着不一样的诗意江湖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有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底蕴与现代文旅于一体的美丽渔村——湾边村。这座宝藏村落,不仅坐拥“云浮马尔代夫”的浪漫沙滩,更藏着五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让您感受不一样的诗意江湖。肇云大桥:蛟龙出水,天堑通途走进湾边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然屹立于西江之上的肇云大桥。这座悬索式大桥如蛟龙出水般气势恢宏,不仅是连通云浮与肇庆的交通动脉,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站在观景台上远眺,桥身与碧波、远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长桥卧波、山水入画”的立体画卷。夜幕降临时,桥体灯光璀璨,倒映在江面上,为西江增添了一抹现代光影的诗意。金鱼沙岛:西江翡翠,生态绿洲隔江相望,便是被誉为“西江第一岛”的金鱼沙岛。这颗镶嵌于江心的翡翠,岛上植被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是西江流域难得的生态绿洲。它与湾边村隔水相望,共同勾勒出“江岛相依、渔舟唱晚”的田园意境。展望未来,金鱼沙岛开发后,您将可乘船登岛,探秘原生态的自然风貌,感受“江中有岛、岛中有林”的野趣,这里将成为摄影爱好者与自然探索者的天堂。西江黄金水道:千年航道,渔耕传承西江黄金水道承载着千年的航运历史与渔耕文化。湾边村依江而生,村民世代以捕鱼为业,至今仍保留着传统渔耕工具与技艺。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西江鱼干、湾边虾堆等河鲜美食,在舌尖上体验“江鲜风味”的独特魅力。湾边沙滩:云浮“马尔代夫”被誉为“云浮版马尔代夫”的湾边沙滩,细腻沙子与清澈江水相映成趣。这里不仅是浪漫的打卡地,更是亲子游的绝佳选择!沙滩上和村道上分别增设了漂浮警示带、防护栏等安全设施,让家长放心、孩子尽兴。2025年春节期间,湾边村举办了百亩花海、醒狮巡游等活动,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而平日里,您可以漫步彩虹村道,或在临江咖啡厅静享悠闲时光。大美日落:鎏金画卷,诗意栖居湾边村的日落,是西江赠予广大村民和游客的绝美礼物。傍晚时分,夕阳将江水染成鎏金色,渔舟归航的剪影与远山暮霭交织,构成一幅流动的油画。推荐您登上湾边渔歌民宿的观景露台,或静坐“望江亭”中,看霞光铺满江面,感受“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诗意。傍晚时分的湾边,是摄影师追逐光影的舞台,更是都市人涤荡心灵的港湾。湾边村,正以“农文旅融合”之笔,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斑斓画卷。从肇云大桥的壮美到金鱼沙岛的静谧,从西江之畔渔耕文化的厚重到沙滩日落的浪漫,这里每一步皆是风景,每一刻皆有故事。来到湾边,您可以感受西江之畔的生态之美、人文之韵与发展之活力!
2025-03-24 -
云安区都杨镇:植绿添彩 共筑绿美新画卷
近日,云安区都杨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趁着绿化植树的黄金时节,在榃容村开展全省五级林长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为都杨镇增添一抹盎然新绿,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植树现场,来自市政府办公室、市驻穗办以及都杨镇党委政府、云安区鲲鹏小学的30多名党员干部、师生齐聚都杨镇榃容村委义务植树点,合力种下40多棵紫花风铃。大家挥舞着铁锹,一锹锹泥土填入树坑,扶正苗木、培实新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棵棵树苗迎风而立,错落有致,焕发出勃勃生机。接下来,都杨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进一步扎根乡村,将乡村美化绿化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通过组织共建、资金共筹、行动共振、绿美共管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丰富党员干部参与乡村绿化的形式与渠道,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绘就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新画卷。
2025-03-24 -
云安区疾控中心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兴绿”主题党日活动
近日,云安区疾控中心组织党员干部赴都杨镇都友村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兴绿”主题党日活动,同步召开挂钩联系村交流座谈会暨驻村第一书记交接仪式,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助力绿美乡村建设。活动中,该区疾控中心领导班子与都友村“两委”干部举行驻村第一书记轮换交接座谈会,双方就绿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推动“健康乡村”与“绿美乡村”融合发展。该区疾控中心与都友村委积极协调干部职工、当地企业、村民群众及乡村能人等群体开展认捐活动,充分动员多方力量投身参与绿美乡村建设工作。前期已发动参与认捐达100余人次,接受捐赠及购置苗木共1500余株。植树活动现场,党员干部、群众共20余人共同到植树点,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兴绿”主题党日植树活动。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200余棵苗木扎根挺立,焕发出勃勃生机,为西江沿岸的都友村增添了一抹新绿。同时组建绿美护卫队,建立党员责任区落实后期管护。
2025-03-18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云安区白石镇酒业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在佛山市南海区与云浮市云安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推动下,云安区白石镇酒业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70%,预计2025年5月建成试产,届时将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源泉。走进白石镇云磴村可见,一座现代化酒业产业园正拔地而起,其轮廓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日渐清晰。据介绍,该项目是南海区对口帮扶云安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项目,也是“百千万工程”在白石镇的具体实践之一,备受云安区和白石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项目由云安区白石镇裕盛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约50亩,计划总投资3亿元,项目一期总投资约5000万元,主要建设年产量1万吨的白酒生产线。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70%。其中,包装、制曲车间内外墙、屋面瓦及防雷支架施工已完成;蒸馏车间机电管线预埋已完成,内外墙施工过半;酒库屋面梁柱、天沟等浇筑完毕;消防泵房、门卫及消控室基础施工也已全部完成。当前,各车间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生产设备进场安装调试。据了解,白石镇酒产业过去以分散的传统酿造模式为主,存在品牌化程度低、产业链整合不足等问题。近年来通过帮扶协作引入南海九江酒厂等企业参与酒业产业园建设运营,不仅推动传统酒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型,促进一产接二连三,还带动周边道路、水电、物流等基础设施及配套体系完善,吸引产业配套投资持续增长。该产业园正式投产后将形成蒸馏酒、配制酒及果酒等多元化产品矩阵,预计通过联动上下游产业链,可为当地创造约500个就业岗位,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重效益。白石镇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紧盯酒业产业园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建设在2025年第二季度全面完成并试投产,同时推动本地大米、水果产品融入酒类产业发展。其中,依托白石村、石底村千亩垦造水田资源,因需发展稻米种植,并与酒厂实现订单式种植,把酒厂培育成助农增收、联农带农的重要载体。此外,该镇石底、西圳、云磴3条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分别投资72.625万元入股酒业产业园项目,预计每年可获投资额6%的稳定收益,这不仅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更为镇域经济整体提升注入新活力。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