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
-
云安7家企业亮相第137届广交会
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二期4月23日在广州开展。云安区7家企业入驻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8个展位,参展企业带来的展品丰富多样,涵盖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户外装备等多元领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驻足参观洽谈。广东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已是第六次亮相广交会。作为专注于空气减震产品的全球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此次带着最新研发成果参展,着重展示了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及工业农业机械设备等系列的高性能空气减震产品。其创新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吸引了目标客户群体的重点关注。广东溢康通负责人表示,广交会是极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平台,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和品牌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历届参展,公司产品不断升级迭代,应用范围也从传统车型拓展至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同样是广交会“常客”的广东智胜石材有限公司,携最新研发的“石英石印刷板”和“透光板”亮相本届展会,并作为云安企业代表在广交会(广东云浮)特色产业经贸推介活动中进行精彩推介。其产品以独特的观赏性和新颖设计获得客商青睐,现场达成了多个采购意向。本届广交会迎来众多首次参展的“新面孔”,深耕人造石领域的广东省宝云石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首次参展体验很好,前来咨询洽谈的客户源源不断,特别是来自欧美、中东的采购商洽谈踊跃,这为我们后续海外市场的开发注入了强大信心。”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500多款自主研发产品已在国内外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市场反馈良好。在此基础上,通过参加广交会,公司进一步深化了与目标市场采购商的业务联系,为建立更加稳定的海内外销售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本届广交会云安区的7家参展企业分别为广东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广东广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浮市利机石材有限公司、广东智胜石材有限公司、云浮市荣华富石材有限公司、广东多彩帐篷有限公司、广东省宝云石业有限公司。这些企业通过广交会这一国际商贸盛会,充分展现了云安区在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户外装备等领域的制造实力和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为云安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此外,在广交会国际采购商走进云浮外贸基地活动中,多家国际采购商受邀深入云安参展企业广东省宝云石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有效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推动云安优质产品走向世界。
2025-04-24 -
云安区都杨镇全力创建城乡融合新样板
云安区都杨镇作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镇,正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锚定“激发两区融合活力、创建城乡融合样板”目标,聚焦经济、生态、生活三个关键,立足资源禀赋,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绘就出村美、民富、产业活的城乡融合新画卷。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引擎,全力以赴,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工业立镇,全力以赴抓项目、促发展。以绿色建材为支柱产业,依托中电建等“链主”企业,全力推进云安区绿色建材先进制造生产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同步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华润西江发电厂一期项目全面投产,翔海光电产业园填补了云浮光电显示材料领域的空白,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基地通过先进生产线高效运行。2024年,都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88.41亿元,同比增长35.3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9.90亿元,同比增长15.76%。坚持农业强镇,凝心聚力育特色、树品牌。围绕冬瓜、肉鸽、玉桂等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杨柳冬瓜”被列入首批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2024年,都杨镇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0366亿元,同比增长3.40%;2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7万元以上。其中,大山玉桂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党总支领办合作社新路径,推动合作社收入约18万元;省级“一村一品”白鸽专业村珠川村共培育发展12个肉鸽养殖基地,年产值达1040万元,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坚持文旅兴镇,全域联动挖潜力、兴业态。坚持“红绿”相融,充分利用荣昌堂、桃坪阻击战遗址、云北会师旧址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大力挖掘渔耕文化,串联湾边村、西江河鲜一条街、樱花园等文旅资源,打造集美食品尝、文化体验、观光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短途休闲旅游新场景。今年以来,湾边村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聚力环境攻坚突破,擦亮城乡发展新底色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断绘就和美乡村画卷。聚焦环境综合整治。以云安区村庄清洁行动大比拼为抓手,聚焦“三清三拆”,以点带面推动人居环境品质全域提升,三轮比拼中均名列前茅。持续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全镇96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污水治理率提升至82.05%,推动117个自然村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完成6个行政村整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及38户农村户厕改造任务。聚焦农房风貌管控。全力攻坚重点区域的农房风貌提升工作,严格落实新建农房“带图审批”制度,加大对违法用地的巡查和打击力度。2024年,全镇完成农房风貌提升880栋,收到宅基地用地建房申请119宗,发出违法用地责停和责改通知书约170份。发动辖区内高校等开展墙绘活动,打造了14幅墙绘作品约1000平方米,助力农房风貌提升。聚焦美丽圩镇建设。运用“镇综合执法队+常态化巡查人员+沿街商户共同治理”的方式开展麦洲街整治行动,搭建100多平方米的帐篷长廊,疏导流动商贩前往临时摆卖;新增130多个免费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聘请2名街道协管员进行常态化管理,街道整治成效初显。四是聚焦绿化美化提升。推动区镇干部下沉一线,充分挖掘“四旁”“五边”等可绿空间,做好乡村绿化用地保障。常态化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发动“两代表一委员”、互助工作队等积极参与。2025年以来,共计开展乡村绿化活动47场次,发动超1.3万人参与,种植树木超3.1万株。突出民生普惠共享,增强公共服务新效能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构建“全学段”教育贯通链条。统筹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广东华立学院云浮校区、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与都杨镇中心幼儿园、都杨镇中心小学、鲲鹏初级中学等基础教育机构形成梯次布局,构建“全链条”教育体系。加快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布局调整,完成教学点撤并,妥善安排31名学生转学就读,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全域式”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统筹南广高铁、汕湛高速、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等资源,推动省道S537线(六塘至湾边段)、大垌水库美丽农村路、云祥大道升级改造等相继建成使用,逐步形成高铁、高速、西江水道、省道、乡道互联互通的立体式交通网络。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三合、联合、榃容以及杨柳片区实现通水,惠及群众约3.82万人。织密“全覆盖”文化服务网络。构建“文体赛事+教育培训+惠民服务”多维文化供给体系。整合镇村文化资源,形成“1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N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服务网络。培育乡村体育品牌,成功举办第二届“村BA”篮球赛,承办省级中小学生春季定向运动锦标赛。搭建文化传承平台,开展书法、粤曲、乐器等公益培训班,吸引群众参与培训超1500人次。
2025-04-24 -
云安都杨:喜签30万斤黑皮大冬瓜订单!政银企村(户)携手谱新篇
4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签约仪式在云安区都杨镇人民政府三楼会议室举行——“都杨黑皮大冬瓜(杨柳冬瓜)30万斤订单签约仪式”顺利召开。此次活动吸引了云浮市云安区供销合作联社、云浮市都杨新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省优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云浮市智佳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的代表,同时石巷村、蟠咀村、金鱼沙村等村的村民代表也积极参与,共同见证了“政银企村(户)”合作模式的又一重要成果。在签约仪式上,多家企业与农户签订了采购协议,标志着订单农业模式在都杨镇得到了成功应用。这种模式不仅将农户的生产与市场需求高效衔接,更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销路与收益。农户代表余生激动地说:“政府搭台、企业助力,让我们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收益也有了保障。这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提升冬瓜品质,为擦亮‘杨柳冬瓜’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云安区供销合作联社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以稳定价格、拓宽渠道为核心,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长效保障。同时,他还强调将积极推动都杨黑皮大冬瓜(杨柳冬瓜)这一“农业名牌产品”焕发新活力,让更多人了解并购买这一特色农产品。都杨黑皮大冬瓜(杨柳冬瓜)以其皮黑肉厚、品质优良而闻名遐迩,承载着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与乡愁记忆。此次政银企村(户)的合作,不仅破解了农产品“优质难销”的困境,更为企业打通了优质原料供应链,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展望未来,都杨镇将继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立足资源优势,聚焦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干群合力,共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同时,通过持续拓展农民就业增收路径,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2025-04-22 -
云安区教育局积极落实基层减负规定
4月14日,云安区教育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会议,集中专题学习《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该局党组成员及部分局班子成员着眼教育实际,围绕学习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切实为基层减负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云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该局指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为基层减负工作作出系统规范,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该局要求,全区教育系统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增强政治自觉。教育系统全体人员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改革标准和严谨态度对待基层减负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要在综合施策上下功夫,提升实际成效。严格对照规定中7个方面、21条具体要求,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聚焦问题发力,加强源头治理,确保各项减负措施落到实处;要在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凝聚强大合力。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针对现存问题以点带面整改,强化以上率下的示范作用,健全长效机制,促使为基层减负与云安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2025-04-15 -
云安区都杨镇都骑中学开展玉米种植实践活动
近日,云安区都杨镇都骑中学组织学生代表在科普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玉米种植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增强对农业生态的认识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活动现场,学生们在农技特派员的引导下分工合作种植玉米,有的负责松土起垄,有的浇水施肥,有的播种覆土,田间一片忙碌的景象。种植过程中,农技特派员还向学生科普玉米的生物学知识,结合玉米生长周期,现场讲解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等知识,让学生们感受到农业种植的乐趣。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云安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区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实施,通过“农技指导+学生实践+绿色种植”的形式,选用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作物研究所提供的仲甜101水果玉米种子,开展种植技术试验。接下来,参与学生还将按年级分地块“承包”,继续参与玉米的种植全周期生产劳动实践,记录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农技推广的热情。
2025-04-15 -
探访云安区都杨镇湾边村的诗意与童趣
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西江之畔的湾边村,正以它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谱写着一曲现实版的“儿歌画卷”。这里,阳光、沙滩、花海、渔船与乡愁交织,仿佛能唤醒每个人心中那抹最纯粹的童趣与乡愁。阳光沙滩唱响《外婆的澎湖湾》湾边沙滩,这片细沙绵软、江水清澈的乐园,今年春节期间迎来了超过20万的游客。亲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打闹,欢声笑语与远处肇云大桥的壮丽江景交相辉映。夜幕降临,烟花在沙滩上空绽放,繁星点点,点亮了“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的童年记忆,让人仿佛置身于《外婆的澎湖湾》的美好旋律之中。花海烂漫寻觅《春天在哪里》春日里的湾边村,更是美不胜收。江边格桑花盛放,游客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缤纷的童话世界。红花、绿草、小鸟与青翠的山林、西江的碧波相映成趣,随手一拍,便是“春天在小朋友眼睛里”的鲜活写照。村中正在规划的四季特色景观,将让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都能在不同的时节邂逅自然之美,寻觅到《春天在哪里》的答案。日落如诗共赏《小太阳》傍晚时分,江滨观景平台成为了最佳日落观赏点。金红的夕阳缓缓沉入西江,晚霞染红了天际,渔船归航的剪影勾勒出一幅幅“太阳像那大红花,在那东方天边挂”“太阳像个大南瓜,在那高高天空挂”的童趣画面。金鱼沙岛与肇云大桥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为这幅江天画卷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燕子低飞邂逅《小燕子》的灵动湾边村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还保留着古朴的渔家风貌。“防洪屋”“下巴屋”的红砖青瓦间,燕子穿梭翩跹。文化墙上绘制的渔耕场景与屋檐下的燕巢相映成趣,诉说着“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的乡土温情。村民对自然与传统的守护,让这份灵动与生机得以生生不息。渔舟唱晚重温《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西江畔的古老渔村,湾边村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渔耕文化。岸边停靠的渔船、晒网的渔民以及江面泛起的涟漪,让人不禁哼起“小船儿推开波浪”“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的旋律。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渔家生活的质朴与悠然,重温那份久违的田园牧歌。近年来,湾边村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以“沙滩经济”“假日经济”为抓手,不断完善停车场、民宿、步道等设施,努力打造“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品牌。传统美食如湾边虾堆、湾边艾糍、都杨大粽、都杨大糠糍等更是让人垂涎欲滴。加上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让游客在美景中品味乡愁的同时,也能在体验中传承文化。如今的湾边村,既是儿歌中的诗意田园,也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来到这里,你可以让记忆中的旋律与眼前的风景产生共鸣,感受那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岭南水乡渔村之美。
2025-04-14 -
云安打响春季红火蚁防控战 守护农业生产与民生安全
当前正值红火蚁繁殖活跃期,也是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云安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抢抓时机,全面开展红火蚁疫情排查防控行动,通过精准施药持续压低红火蚁种群密度,有效遏制红火蚁扩散蔓延态势,切实降低其对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和群众健康的危害风险。在防控现场,技术人员根据蚁巢分布特征实施分级处置,针对密度较低的零散蚁巢,采用“环巢撒饵法”,将专用饵剂均匀投撒于距离蚁巢外围50厘米范围的觅食区,通过工蚁将饵剂带回蚁巢,从而实现对蚁后的精准杀灭,进而达到“全巢杀灭”的效果;针对集中连片的大型巢群,则采取“两次杀灭法”:首次进行全面撒施药剂,相隔10-15天,经检查确认存在有活蚁巢,随即开展第二轮靶向补施,以确保灭杀效果。云安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防控关键是要杀死蚁后和选对药剂,一包100克的饵剂可施用于5到7个蚁巢,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在雨天或烈日高温下施药,否则会影响防控的效果。”据了解,红火蚁主要栖息于阳光充足、土壤疏松的开阔地带,其毒液对人体危害严重,惊扰蚁巢会招致攻击。若不慎被红火蚁叮咬后应立即实施“冲洗-解毒-防护”三步骤应急处理。伤口冲洗:优先使用碱性肥皂水冲洗15分钟,若无条件可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20分钟;解毒处理:可用鬼针草、百花草、马齿苋等草药捣碎外擦,让植物汁液渗进伤口中和毒性;药物防护:可交替使用地塞米松乳膏与抗生素软膏防感染。若出现呼吸困难等休克症状应立即送医治疗。
2025-04-10 -
镇能量丨云安区高村镇石牛村创新“朱顶红+蔬菜”轮作模式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云安区高村镇石牛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先行,创新“朱顶红+蔬菜”轮作模式,盘活闲置土地,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致富。走进石牛村委中围村,成片的朱顶红长势旺盛,鲜艳的花朵竞相绽放。这一变化让村民切实受益。原本杂乱的闲置地变成了整齐有序的种植园,整个村庄都变得整洁美观。村民黄伯说:“以前这些地都不知道怎么利用,丢荒了挺可惜的。现在种上了朱顶红,整个村庄都变得整洁美观,而且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真是一举多得。”石牛村委会副主任黄明佳表示,该村通过华创公司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支持,确保种植品质,同时打通销售渠道,让村民种得放心、卖得安心。接下来,还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参与。据了解,石牛村通过“党支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三清三拆”有效利用闲置地,与本土企业云浮市华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广“朱顶红+蔬菜”轮作种植,发展庭院经济。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统一收购,村集体整合土地资源,农户通过土地入股或参与种植实现增收。目前,村里已盘活40亩闲置地,种植了4个优质品种约6万棵朱顶红种球,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2.6万元,带动21户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高村镇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镇将进一步深化“朱顶红+”产业链条,打造集观光农业、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党旗红、产业兴、乡村美的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2025-04-09 -
镇能量丨云安区都杨镇“三巢计划”激活发展新动能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如今在云安区的都杨镇有了新注解。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该镇以生态为底、产业为翼,吸引着“春燕”般的新项目、新业态在此安家落户。云浮樱花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踏春赏花产业筑巢,发展动能更澎湃依托区位和资源等优势,该镇聚焦绿色建材、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广东华润西江发电厂、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等重大项目落地生根,翔海光电、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等企业加速投产,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产业振兴的同时,都杨镇不忘“燕子护田”的生态价值。全镇通过“基地+农户+订单”模式发展杨柳冬瓜产业,年销售额超百万元;推广“沙滩经济”“周末经济”,2024年国庆假期湾边村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文旅消费破百万元;2025年春节期间,格桑花海更是吸引了超20万人次前来打卡,文旅消费持续升温。生态种植与工业发展相得益彰,恰似燕子捕虫护田,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共治筑巢,和美乡村焕新颜该镇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发动镇村干部、网格员及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房风貌改造880栋,打造云浮樱花园、蝶采园等网红景点。在湾边村,创意墙绘、江滨广场、彩虹村道让传统渔村变身为云浮版的“马尔代夫”;降水村修缮古渡口、开发“西江渡船+河鲜美食+亲子采摘”线路,唤醒沉睡的文化记忆。目前,该镇已成立151支“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开发公益性岗位24个,同时优化教育、医疗资源配置。乡亲反哺、企业结对帮扶筹集资金超20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匠心筑巢,诗意栖居向未来“下一阶段,我们将联合爱鸟人士,在大型树木上安放鸟窝,让燕子和其他鸟类安心栖息。”都杨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镇将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推动生态筑巢、产业筑巢、文化筑巢深度融合。如今,一幅“春燕筑新巢”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湾边沙滩上孩童嬉戏,云浮樱花园绿美林间燕语啁啾,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工厂车间机器轰鸣,麦洲街圩镇街巷肠粉店烟火升腾……都杨镇正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奋斗姿态,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4-09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云安“村BA”助力乡村绿化行动启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扎实推进乡村绿化工作,激发青年投身家乡建设热情,近日,团云安区委、团六都镇委联合六都镇黄湾村召开“村BA”助力乡村绿化行动动员会,凝聚各方力量,为推动云浮乡村绿化工作注入新活力。活动主办方表示,云安区第二届“村BA”篮球赛,是全区114个村(社区)、7个乡镇、34万云安人的共赴盛会。黄湾村代表队勇夺冠军,离不开每一位运动员的拼搏付出、乡亲们的热情支持,更离不开热心企业对黄湾体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希望各位乡亲父老、热心人士以“主人翁”的姿态,将冠军精神转化为绿化家园的实际行动,积极传播绿色理念,参与植绿护绿,助力乡村振兴,在全社会营造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参加活动人员就“百千万工程”、乡村绿化、下一届“村BA”赛事等方面建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积极贡献自身力量,为家乡发展助力,共建美好家乡。其间,参加活动人员还投身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让冠军精神在生态建设中延续。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