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
-
云安区开展暑假前消防检查,守护校园安全
暑假临近,为督促指导学校落实消防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确保广大师生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暑假,连日来,云安区消防救援大队深入辖区校园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检查指导工作。监督员对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区域进行了检查,查看了消防设施器材配备,电气线路敷设;对场所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进行了实地检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师生能够迅速撤离,同时详细询问了学校负责人关于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监督员向学校负责人进行了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要求学校在暑假期间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整改,务必消除各类消防安全隐患。通过此次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消防安全环境,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下一步,云安消防将持续加大对辖区各学校的消防安全检查力度,细化工作措施,把好学校消防关。
2025-07-08 -
紫薇花路引客来,云安区都杨镇“周末经济”绽放新颜
夏日时节,云安区都杨镇的云祥大道、新城快线两侧以及华立学院门楼前,紫薇花如紫色、粉色云霞般绵延不绝,随着暑期的即将到来,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以花为媒,绘就绿美廊道近年来,都杨镇依托“一花一蜜一甘蔗”产业布局,打造了降面村、洞坑村等多条“美丽农村路”,形成“一路一风景、一村一特色”的生态画卷。这些花路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媒介。辖区内优选耐热抗病的紫薇品种,使得花期将从6月延续至9月,与暑期旅游旺季无缝衔接。全域联动方面,花路与湾边沙滩、云浮樱花园、蝶采园等景点串联,游客驾车赏花后,10分钟即可到达江畔观日落、品河鲜,体验更加丰富多样。交通赋能下,“鲜花道路”不仅是一道美丽的景观工程,更成为引流利器。2025年春节期间,湾边村格桑花海单点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文旅消费同比翻番,有力推动了都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花路引流,激活周末经济紫薇花廊等花路的“颜值变现”,正逐步重构都杨的消费地图。随着广佛肇等外地游客经高铁、高速直达云祥大道,周末单日车流峰值逾500辆,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更是车水马龙,西江河鲜美食一条街的餐饮店翻台率提升40%,都杨镇的周末经济愈发火爆。多元场景的裂变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验。花道旁、西江边正在精心打造西江百里山水画廊,将新增建设露营区、文创市集,让游客上午可以拍花打卡,下午体验冬瓜盅制作,傍晚采购荔枝蜜、龙眼蜜,入住假日酒店,形成“吃住游购”的闭环。数据印证了都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步伐越来越近。2024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5万人次,文旅消费破百万;2025年“五一”湾边村单日游客量再创新高,带动土特产销售环比增长120%。花蜜共生,做强“甜蜜产业”鲜花道路不仅激活了旅游业,更反哺了农业根基。沿花路的洞坑村、仙菊村、三合村、蟠咀村等周边村庄蜂蜜养殖户的蜂箱年产荔枝蜜、龙眼蜜预计超10吨,通过游客现场体验开蜜以及乡村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销路和提高溢价率。此外,都杨大粽等特产也融入了紫薇花元素,携手花店推出“花漾礼盒”,预计今年暑假以及云安区“百千万工程”和美乡村第三届村BA篮球赛期间,非遗作坊制作的都杨大粽销售额将达10万元。花路经济,绽放振兴新颜都杨镇的探索为农文旅融合写下了生动注脚。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动村民成立151支“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开展乡村绿化管护工作,助力养护花路,并开发公益性岗位24个,实现“家门口就业”。随着禁渔期的结束以及花路效应外溢带来的显著成效,“云浮马尔代夫”湾边村将借势花路流量,计划7月底在云帆公园举办第一届湾边渔获欢乐周活动,联动周边官坑村、金鱼沙村打造民宿集群,进一步提升“此间山水,活力都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绿色动能澎湃,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花卉产业带动土地流转超千亩,从事花卉和绿化管护的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绿美长廊已成为富民廊道。从“紫薇花路”到“甜蜜经济”,都杨镇以“一花”引路、“多业”协同,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变现逻辑。以路为线,串景成链;以花为媒,变流量为增量。当车轮载着欢笑驶过繁花似锦的云祥大道、康盛路,城乡融合发展的脉动正与西江潮声共鸣。
2025-07-08 -
云安区都杨镇:驾考热浪点燃“村BA”,“考后经济”活力奔涌
在云安区都杨镇,今年夏天无疑是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驾考热潮与“村BA”篮球赛的相继举办,为这座小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点燃了火热的“考后经济”。驾校引擎车轮转动消费链随着暑期的到来,都杨镇的三大驾考基地迎来了考生高峰。这一热潮不仅让驾校忙得热火朝天,更直接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考场周边,小吃摊、饭店、公寓和酒店生意火爆,其中小吃摊和饭店的翻台率提升了50%,酒店入住率也持续攀升。驾校的扩招不仅满足了学员的需求,还为本地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学员接送、车辆维护等衍生岗位也随之增加。驾考相关消费已成为都杨镇暑期经济的“头号引擎”。村BA旋风赛场变身致富舞台7月2日,云安区第三届“村BA”篮球赛报名通道正式开启,都杨镇的22个村居迅速组队备战。这场赛事不仅让村民们享受到了体育的乐趣,更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带货平台”。赛事期间,赛场旁设置的“后备厢市集”将吸引众多游客和球迷前来光顾,湾边虾堆、都杨大粽等销量有望增加。同时,多家酒店民宿也积极推出“球迷专享房”,满足球迷们的住宿需求。舌尖上的都杨美食链串起城乡味蕾“考后经济”的火爆也催生了都杨镇餐饮业态的升级。西江河鲜美食一条街推出“球迷套餐”,吸引众多球迷和食客前来品尝。从驾考结束后的第一碗糖水、冬瓜盅到“村BA”赛场的土特产购销,都杨镇的美食链正串起城乡味蕾,让游客们流连忘返。政企民协同发力共谱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驾考旺季与“村BA”赛程、暑期游的高度重叠、相互加持,实现了客流的“零闲置”。同时,客货邮专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促进了土特产的高效流通。政企民的协同发力更是为这一经济模式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今,西江畔的都杨镇正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干群一心共同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奏曲。从驾校车轮的转动到“村BA”篮球赛的激情,再到美食舌尖的享受,都杨镇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5-07-08 -
紫薇花路引客来,云安区都杨镇“周末经济”绽放新颜
夏日时节,云安区都杨镇的云祥大道、新城快线两侧以及华立学院门楼前,紫薇花如紫色、粉色云霞般绵延不绝,随着暑期的即将到来,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以花为媒,绘就绿美廊道近年来,都杨镇依托“一花一蜜一甘蔗”产业布局,打造了降面村、洞坑村等多条“美丽农村路”,形成“一路一风景、一村一特色”的生态画卷。这些花路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媒介。辖区内优选耐热抗病的紫薇品种,使得花期将从6月延续至9月,与暑期旅游旺季无缝衔接。全域联动方面,花路与湾边沙滩、云浮樱花园、蝶采园等景点串联,游客驾车赏花后,10分钟即可到达江畔观日落、品河鲜,体验更加丰富多样。交通赋能下,“鲜花道路”不仅是一道美丽的景观工程,更成为引流利器。2025年春节期间,湾边村格桑花海单点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文旅消费同比翻番,有力推动了都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花路引流,激活周末经济紫薇花廊等花路的“颜值变现”,正逐步重构都杨的消费地图。随着广佛肇等外地游客经高铁、高速直达云祥大道,周末单日车流峰值逾500辆,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更是车水马龙,西江河鲜美食一条街的餐饮店翻台率提升40%,都杨镇的周末经济愈发火爆。多元场景的裂变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验。花道旁、西江边正在精心打造西江百里山水画廊,将新增建设露营区、文创市集,让游客上午可以拍花打卡,下午体验冬瓜盅制作,傍晚采购荔枝蜜、龙眼蜜,入住假日酒店,形成“吃住游购”的闭环。数据印证了都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步伐越来越近。2024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5万人次,文旅消费破百万;2025年“五一”湾边村单日游客量再创新高,带动土特产销售环比增长120%。花蜜共生,做强“甜蜜产业”鲜花道路不仅激活了旅游业,更反哺了农业根基。沿花路的洞坑村、仙菊村、三合村、蟠咀村等周边村庄蜂蜜养殖户的蜂箱年产荔枝蜜、龙眼蜜预计超10吨,通过游客现场体验开蜜以及乡村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销路和提高溢价率。此外,都杨大粽等特产也融入了紫薇花元素,携手花店推出“花漾礼盒”,预计今年暑假以及云安区“百千万工程”和美乡村第三届村BA篮球赛期间,非遗作坊制作的都杨大粽销售额将达10万元。花路经济,绽放振兴新颜都杨镇的探索为农文旅融合写下了生动注脚。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动村民成立151支“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开展乡村绿化管护工作,助力养护花路,并开发公益性岗位24个,实现“家门口就业”。随着禁渔期的结束以及花路效应外溢带来的显著成效,“云浮马尔代夫”湾边村将借势花路流量,计划7月底在云帆公园举办第一届湾边渔获欢乐周活动,联动周边官坑村、金鱼沙村打造民宿集群,进一步提升“此间山水,活力都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绿色动能澎湃,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花卉产业带动土地流转超千亩,从事花卉和绿化管护的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绿美长廊已成为富民廊道。从“紫薇花路”到“甜蜜经济”,都杨镇以“一花”引路、“多业”协同,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变现逻辑。以路为线,串景成链;以花为媒,变流量为增量。当车轮载着欢笑驶过繁花似锦的云祥大道、康盛路,城乡融合发展的脉动正与西江潮声共鸣。
2025-07-07 -
云安区都杨镇:驾考热浪点燃“村BA”,“考后经济”活力奔涌
在云安区都杨镇,今年夏天无疑是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驾考热潮与“村BA”篮球赛的相继举办,为这座小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点燃了火热的“考后经济”。驾校引擎车轮转动消费链随着暑期的到来,都杨镇的三大驾考基地迎来了考生高峰。这一热潮不仅让驾校忙得热火朝天,更直接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考场周边,小吃摊、饭店、公寓和酒店生意火爆,其中小吃摊和饭店的翻台率提升了50%,酒店入住率也持续攀升。驾校的扩招不仅满足了学员的需求,还为本地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学员接送、车辆维护等衍生岗位也随之增加。驾考相关消费已成为都杨镇暑期经济的“头号引擎”。村BA旋风赛场变身致富舞台7月2日,云安区第三届“村BA”篮球赛报名通道正式开启,都杨镇的22个村居迅速组队备战。这场赛事不仅让村民们享受到了体育的乐趣,更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带货平台”。赛事期间,赛场旁设置的“后备厢市集”将吸引众多游客和球迷前来光顾,湾边虾堆、都杨大粽等销量有望增加。同时,多家酒店民宿也积极推出“球迷专享房”,满足球迷们的住宿需求。舌尖上的都杨美食链串起城乡味蕾“考后经济”的火爆也催生了都杨镇餐饮业态的升级。西江河鲜美食一条街推出“球迷套餐”,吸引众多球迷和食客前来品尝。从驾考结束后的第一碗糖水、冬瓜盅到“村BA”赛场的土特产购销,都杨镇的美食链正串起城乡味蕾,让游客们流连忘返。政企民协同发力共谱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驾考旺季与“村BA”赛程、暑期游的高度重叠、相互加持,实现了客流的“零闲置”。同时,客货邮专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促进了土特产的高效流通。政企民的协同发力更是为这一经济模式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今,西江畔的都杨镇正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干群一心共同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奏曲。从驾校车轮的转动到“村BA”篮球赛的激情,再到美食舌尖的享受,都杨镇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5-07-07 -
云安区都杨镇:黑皮大冬瓜借“路”出圈,客货邮融通湾区餐桌
在云安区都杨镇,翠绿的田野间,沉甸甸的黑皮大冬瓜挂满藤蔓,既扮靓了乡村,也助力农户增收致富。一颗冬瓜的百年传承都杨镇,这片位于西江河畔的沃土之上,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黑皮大冬瓜。这里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阳光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冬瓜皮薄肉厚、久煮无酸味,单颗重达10-15公斤。其表皮无斑、耐储运的特性,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便享誉港澳。2001年,黑皮大冬瓜被评为云浮市“农业名牌产品”;2024年,更是光荣入选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名录,成为了本地餐饮企业以及湾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消暑佳肴。订单农业:开启广阔销路近年来,都杨镇不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23年3月,一场意义深远的签约仪式为都杨黑皮大冬瓜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云浮市都杨新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并与农户签订了10万斤黑皮冬瓜保底收购协议。通过“基地+专业种植户+订单保底”模式,首批1.3万斤冬瓜从石巷村地头摘下,仅48小时内便配送至市内各订购点位,并通过全省农产品直供网络销往湾区。今年,全镇扩种至30亩,订单量也增至30万斤,冬瓜产业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客货邮融合发展: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冬瓜出村,物流是关键。得益于云安区通畅的县镇村三级物流网,冬瓜出村进城之路变得更加顺畅。镇级客运站经过升级改造,整合了邮政、顺丰等快递资源,利用农村客运班线捎带快递。同时,5条客货邮专线可以实现“同城寄运当天达”,运输成本降低了50%,效率提高了20%。村村通客车将冬瓜运至镇级配送中心,分拣后直发湾区。这一举措不仅破解农产品出村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也为农户带来了便利和收益。舌尖上的冬瓜:从菜品到文旅名片在湾边村农文旅示范区,冬瓜正成为带动当地旅游的新名片。本地餐厅推出了冬瓜盅、冬瓜腐竹卷等特色菜品,清甜的口感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政校企合作研发冬蓉酥、冬瓜慕斯、冬蓉月饼等深加工产品,打破了季节性限制。同时,都杨镇携手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设计文创包装,加上本地网红的直播宣传,黑皮大冬瓜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此外,游客还可以前往冬瓜种植基地采摘冬瓜、在饭店厨房学做冬瓜宴。未来,石巷村百年冬瓜种植史将成为研学点位,助力打造“吃住游购”链条,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田头的忐忑到订单农业的稳健,从时令蔬果到四季茶点的蜕变,一颗冬瓜的旅程见证了“交通线”即“致富线”,“产业链”即“振兴链”的生动实践。当客货邮载着农产品出村,游客带着消费进村,都杨镇的黑皮大冬瓜品牌正重新擦亮。在这片绿水青山间,正回响着城乡融合发展的铿锵足音。
2025-07-07 -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丨云安区第二届花生文化系列活动开幕
7月4日,云安区“百千万工程”第二届花生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连心湖广场顺利举行。活动吸引了众多领导嘉宾、企业代表、新闻媒体、科技特派员、市民游客、村(社区)代表及种植户共同参与。据悉,2025年云安区“百千万工程”第二届花生文化系列活动以“云安花生香·业兴百千万”为主题,于7月4日至5日在富林镇举行。活动由云安区人民政府指导,云安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富林镇人民政府主办,旨在进一步擦亮云安区“土特产”品牌,做强现代农业产业,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向纵深发展。启动仪式上,活动颁发云安区“花生王”奖项,对在花生种植领域表现突出的种植户进行表彰;颁发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区级非遗工坊牌匾、云安区技术顾问聘书及云安区第四批县(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证书,并为有关企业授予了“云雾山花生”商标。活动还为云安花生科技小院项目揭牌。据介绍,该项目将通过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产业联动,破解种业瓶颈,为云安区花生种业提质增效,助力云安“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期间,还开展了农业种植科普与“云安花生”产销推介会,邀请农技专家、种植大户、加工企业、采购商等共同参与,通过现场问答形式解答农业种植技术问题。活动同步开展的云安特色农副产品展暨花生美食节以“农产品展销集市+花生美食趣市+政校企合作·青春集市”为核心,打造了一个集农产品交易、文化创新体验、美食打卡于一体的沉浸式市集,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据介绍,近年来,云安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将花生产业作为“富民兴村”的特色产业、云安“土特产”的拳头产品来重点培育,打造了富林万亩花生原种和良种繁育基地,推动花生产业实现量质齐升。全区花生种植面积达5.75万亩,实现花生产量9043吨,同比增长4.3%,年产值约2.3亿元。其中,本次活动会场所在的富林镇作为核心产区,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万亩以上。第二届花生文化系列活动期间,还将陆续开展云安花生文化展、云安区第二届“千年古郡·缤纷富林”美丽乡村·徒步活动、“活力乡村”趣味运动会、“乡村之声”才艺展示大舞台、花生采摘PK赛、农耕文化亲子体验活动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
2025-07-07 -
云安:花生特色集市开市!展现乡村振兴新活力
7月4日,云安区富林镇连心湖广场化身为“花生主题乐园”,以“农产品展销集市+花生美食趣市+政校企合作·青春集市”为核心的特色集市火热开市。集市融合了农产品交易、文化创新体验、美食打卡等多种元素,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活动现场人气爆棚,热闹非凡。集市汇聚了云浮各地的特色农产品,从新鲜采摘的花生到花生油、花生炒米饼各类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选购。而花生美食趣市更是一大亮点。市民游客们穿梭其中,品尝“大糠糍”“花生炒米饼”等各种具有云浮本地风味的花生美食,在舌尖上感受云浮风味与魅力。集市还专门设置了一条“学生创业·青春集市”街。据了解,通过“政企校”联动合作的形式,云安供销部门、新云实业、云浮中专共同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示和创业的平台,来自云浮中专的学生们在这里展销自己亲手制作的创意花生食品以及花生周边文创品等,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品尝和购买。这些富有创意和青春活力的产品不仅锻炼和展现了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也为集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创业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出一份青春力量。为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以“互联网+”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农人,推进“网络强村”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活动现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在集市上开启了直播带货实践。他们手持云安区镇安镇本地产的咖啡豆,热情地向观众介绍:“我们这次直播主推的这款咖啡豆,具有独特的奶香调,入口宜人,让人回味无穷。”在直播过程中,学生们详细讲解产品的特点、优势以及背后的故事,吸引了不少线上观众的关注和下单。学生们表示,参与此次实践不仅锻炼了语言沟通和实践能力,还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坚定了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据了解,2025年云安区“百千万工程”第二届花生文化系列活动以“云安花生香·业兴‘百千万’”为主题,于7月4日至5日在富林镇举行。该特色集市作为花生文化系列活动组成部分之一,将与花生文化系列活动同期开展。
2025-07-07 -
云安区审计局:扎实改作风,真情惠民生
“村干部行动真快,这么快就把路上的泥石清除了,我们现在出行也放心了。”近日,都杨镇降面村村民对某一村道山体塌方路段清理的速度之快表示点赞。这不仅是云安区审计局对“三联系”制度的持续深化落实,更是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行动体现。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云安区审计局始终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深入基层一线扎实推进“开门教育”,坚持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发力点,推动学习教育成效切实转化为惠民实效。治理山体隐患,筑牢安全防线。近日,受台风“蝴蝶”及强降雨天气影响,降面村某一村道山体塌方,大量泥石滑落至路面,给车辆和村民通行造成极大安全隐患。云安区审计局在接到降面村委反馈有关情况后,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前往塌方路段现场了解情况,与村委协商由云安区审计局出资聘请挖掘机尽快清理塌方路段障碍物。目前,塌方路段障碍物已完成清理,道路恢复通行能力,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抓实开门教育,深化作风建设。云安区审计局结合走访慰问、“四个万家”活动等,到挂点联系村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面对面听取村民群众、老党员对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以“自我革新”的态度广纳谏言,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意见等充分吸收进来,让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贴近民声。同时,为保证村内老党员思想“不掉队”、学习教育“不缺课”、组织关怀“随时在”,开展“送学上门”活动,为他们送上《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将党的理论知识与组织关怀一并送到老党员手上。接下来,云安区审计局将持续把各项暖民心、惠民生的工作做细做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展现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2025-06-30 -
云安区都杨镇:盘活“水生态” 激活“水文旅”,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云安区都杨镇通过盘活“水生态”资源,成功激活“水文旅”产业,绘就出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每当夕阳西下,西江碧波荡漾的湾边村便呈现出“水清沙白、落日飞虹”的迷人景致,这个被誉为云浮版“马尔代夫”的江滨渔村,在今年“五一”假期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打卡。都杨镇立足西江自然禀赋,深入挖掘水文化内涵,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旅名片。湾边村与“西江第一岛”金鱼沙岛隔江相望,江滨沙滩、渔家“防洪屋”、江心绿岛与飞虹般的肇云大桥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态美景。当地通过系统升级江滨观景平台、彩虹村道等基础设施,将西江从单纯的背景转变为沉浸式体验空间。同时推进农房风貌提升、污水处理等项目,守护着“水清岸绿”的生态底色,并创新性地保留渔耕文化符号,让老渔船、红砖青瓦成为传承文化的生动载体。在文化传播方面,都杨镇开创性地探索“非遗+节水+体验”的融合路径。通过举办“水韵非遗”系列活动,以趣味游戏和手工艺体验等方式传播节水理念。精心策划的草坪音乐会、江畔音乐会等活动,让静态的江水焕发动态活力。当地还推出西江河鲜宴等特色美食,让游客在舌尖上感受西江韵味。以湾边村为核心,都杨镇构建起全域联动的“水经济”网络。通过完善交通线路,将降水古渡口、蝶采园、云谷公园等景点串联成线,形成完整的旅游体验带。村民借势发展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同时,积极携手辖区内的信创企业谋划通过数字化手段的运用,让西江美景通过VR技术走向更广阔天地。如今,每逢节假日,湾边村的江畔总是游人如织。正如村民潘伯所说:“从前打渔看天吃饭,如今游客来玩沙看水,我们卖些饮料和挖沙工具,收入比以前好多了。”夜幕降临,江风轻拂,民宿灯火点点,西江的涛声里,一曲水韵交融的共富新乐章正悠然奏响。都杨镇以水为媒,通过系统性的水文化传承转化工程,让千年西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城乡融合发展描绘出更加绚丽的画卷。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