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
吃主食就会升糖?其实吃对了对血糖很友好
在我们身边,大约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病人。此外,大约还有3.5亿国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血糖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包括各类主食以及水果、甜点等这种含糖的食物。不少人都知道精米白面要少吃,因为升糖快,那不吃白米饭、白馒头,就只能吃全麦面包、杂粮饭吗?其实,有些主食看似升糖快,实际对血糖很友好。一起看看吧↓对血糖友好的7种主食血糖,其实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稳定”对于能量供应和身体代谢都很重要,控血糖的关键就是让血糖保持稳定。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即GI,也就是“血糖生成指数”的缩写。GI的本质,就是GI越高升血糖的速度越快、血糖波动越大。GI越低,摄入后血糖反应相对更平稳。GI≤55:低GI55<GI≤70:中GIGI>70:高GI以白米饭的GI值83.2为参考,除了大家熟知的杂粮饭、全麦面包等食物,以下这些主食看似升糖快、实际对血糖友好↓饺子与单纯的精白米面相比,一般和菜、肉、蛋组合起来的主食GI值往往低一些。但最好选一些糖油盐添加较少的、肥肉馅较少的。如果有控糖、减脂需求,可以在饺子皮中掺和部分莜面粉、全麦粉、羽衣甘蓝粉等粗面粉或蔬菜粉。土豆粉营养师表示,土豆粉条不易升血糖。土豆粉在制作过程中,经过煮熟再冷却,会产生抗性淀粉,增加了消化难度。不过,土豆粉、红薯粉等是比较纯的淀粉,营养价值不高,偶尔食用即可。玉米饼玉米的淀粉结构比较特别,不单玉米饼(窝窝头)GI低,即使加工成玉米面粥、玉米𥻗粥,GI也只有50左右,是典型的低GI食物。玉米或玉米面、玉米𥻗子、玉米糁等,可以煮粥、摊煎饼、蒸窝窝头。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需要是颗粒凹凸不平的老玉米。糯玉米不适合糖尿病人常吃。专家提醒,市售的玉米片或类似产品,因工艺或额外添加了油盐糖,GI值比新鲜玉米高,选购时要注意。藜麦饭藜麦胚芽有个神奇的特点,就是一煮就发芽。这个小芽其实是藜麦的胚芽,与一般谷物类食物相比,藜麦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高,属于低GI食物,且口感细腻。乌冬面乌冬面GI值大致为38~62,配料除了小麦粉,还可能有面筋蛋白,它会紧紧包裹住淀粉,消化速度减慢,血糖波动变小。要注意的是,不同乌冬面产品面筋蛋白的添加量不同,GI值也有所不同,本质上还是小麦粉为主,血糖有问题的患者还是要注意餐后血糖反应。桂林米粉桂林米粉通常用籼米(长粒米)制成,有检测发现,其GI值在37左右。购买米粉时,最好选籼米为原料的或直链淀粉多的。直链淀粉多,消化速度相较变慢。意大利面意大利面的原料是“硬粒小麦粉”,和普通小麦粉比起来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和复杂碳水化合物,密度、筋度均高于普通小麦。有数据显示,用精白硬粒小麦粉制作的细长形意大利面,GI值为33~52,属于低GI主食。针对主食,这里也列举一些不适合糖友多吃的食物,如白米饭、糯米饭、即食燕麦粥、白馒头、白面包、烙饼、苏打饼干、华夫饼、膨化薄脆饼干、土豆泥、烤红薯等。吃主食控糖的技巧:吃硬不吃软即使是同一种主食,也会因质地、大小、烹饪方式的不同,呈现不同的GI值。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分解成单糖,进入血液循环。食物进入胃肠道后,消化速度不同,吸收程度不一致,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有快有慢,数量有多有少。一般来说,烹饪时间越长,淀粉类食物糊化程度越高,对血糖影响越大。长时间熬制的米粥,在黏稠度增加的同时,也容易升高餐后血糖。总之,食物变得越容易消化吸收,GI就会越高。比如土豆,如果煮GI是66,属于中GI;而如果做成土豆泥,GI却高达87,跟白米饭、白馒头差不多。建议有控糖需求的人,做到“宁干勿稀”“吃硬不吃软”,少吃或不吃软烂的粥或面条,延缓食物消化速度。这样吃饭能降血糖食物质地、烹饪方式、进食速度等都会影响升糖速度,以下饮食方法也有助于控血糖。不宜趁热吃食物温度会影响淀粉糊化程度,从而影响GI。趁热吃的话,淀粉糊化程度高,易消化吸收,GI就会升高。优化进餐顺序为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降低升糖速度,最好遵循先菜后肉再主食的进餐顺序。通过搭配“中和”升糖速度其他食物成分,像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等都不会升高血糖,反而会拉低这一餐的GI。可以通过食物搭配来优化这一餐的GI值,比如米饭的GI为83,芹菜炒猪肉GI≤15,米饭+芹菜炒猪肉就变成了低GI(49.9)。降低吃饭速度吃饭过快,食物迅速进入胃肠道既不利于吸收,还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吃早餐的时间最好不少于15分钟,中餐和晚餐可以控制在半小时。明白底层逻辑之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通过有效调整吃饭方式,达到控糖的效果。
2025-02-26 -
孩子卡喉了,家长如何急救?快转发收藏,有备无患!
2025-02-12 -
“二十六,去买肉”,健康吃肉有妙招!
2025-01-27 -
体检结果中,肿瘤标志物升高就说明患了癌症?
肿瘤标志物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升高并非癌症的唯一或直接诊断依据。肿瘤标志物在体检中主要用于筛查和提示风险,其异常提示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而非直接诊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家族史以及影像学检查(如CT、超声等),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2025-01-22 -
糖尿病患者控糖难?分享3类饮食小技巧,很实用
2025-01-22 -
水果加热后没营养?会破坏维C?但这几款更适合热吃
天气寒冷新鲜的水果也总是“拔凉拔凉”的这就带火了一种新的水果食用方式——热吃水果比如放在空气炸锅里烤、蒸锅里蒸水果热吃有哪些好处会破坏营养吗冬季水果热吃,对胃肠功能更友好水果加热后,细胞壁会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纤维素软化,果胶溶出,膳食纤维更容易在肠道中被利用,对胃肠道的刺激更少。水果中的单宁等物质对消化酶有一定抑制作用;生水果中的蛋白酶进入人体后,还可能会对口腔、消化道壁等产生一定的刺激。比如菠萝就很“扎嘴”。加热后,蛋白酶、单宁等物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减少对口腔、胃肠道的刺激;还减少了对消化酶的抑制,对消化功能不良的人来说更友好。另外,感冒的人热吃水果,比如蒸梨子、橙子,还可以缓解咳嗽不止、喉咙嘶哑等症状。加热还会赋予水果诱人的风味。在蒸、煮、炖这样的低温烹调下,水果中的糖、氨基酸、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成分会部分降解,产生醛、酮、醇等有香气的物质;而高温烹调比如烤,水果中的葡萄糖、果糖还会跟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这个反应不仅会赋予水果焦黄的色泽,也会产生各种香气物质。水果热吃,营养损失没那么大每百克水果中含量达到“克”水平的营养有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每100克的含量在“微克”“毫克”级别的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植物化学物比如β-胡萝卜素、花青素、番茄红素、叶黄素、玉米黄素。水果中的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不会因加热而被破坏,仍然能够保留在食物中,多酚类等抗氧化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损失也较小,甚至微波加热还可能增加其含量,容易受到加热影响的主要是维生素。不同种类的维生素特性各异,面对各种条件的稳定性也不尽相同。维生素A和E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煮熟后损失相对较小;维生素C对高温较为敏感,损失的稍微多一点,但仍有保留,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像草莓、橘子、菠萝这三种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水果,做成罐头后,维生素C保留率都在40%以上,其中橘子罐头的维生素C保留率高达74%。总结来说,水果加热后,虽然会损失一部分维生素,但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多酚类物质等营养成分几乎不会损失,依然能够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这些水果适合冬季热吃水果是否适合加热吃,除了考虑营养损失,还要考虑质地和口感,比如浆果类水果——猕猴桃、蓝莓、桑葚,就不太适合加热吃。因为它们质地太软,再煮、蒸或烤一下就很容易烂成泥,另外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特别丰富,生着吃还酸甜可口,非要煮着吃,着实有点可惜。综合考虑下来,像苹果、梨、黄桃、李子、西梅、菠萝这些质地硬,维生素C含量不是很丰富,像杏、橘子、芒果、橙子、山楂这些质地较硬,花青素、番茄红素含量也不丰富的水果,更适合加热吃。水果热吃的四种做法冬天想要热着吃水果,可以试试这些方法:煮着吃将水果切块削皮后,放入水中煮,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炖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适合煮着吃的水果有梨、苹果、甘蔗、山楂、橙子、草莓等。例如,制作小吊梨汤时,可以将银耳、黄冰糖、梨块、枸杞、大枣、陈皮、乌梅等材料一起熬煮30分钟,口感香甜,营养丰富。蒸着吃将水果处理好后,放在蒸架上,开着小火隔水蒸,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适合蒸着吃的水果有苹果、梨、橙子、山楂、柚子等。盐蒸橙子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吃法,将橙子切开后撒上盐,再盖上橙皮,放入锅中隔水蒸煮15—20分钟即可。这种方法可以缓解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微波加热微波加热是一种高效、快捷的加热方式,适合加热质地较硬的水果,如苹果、梨、杏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将水果放入微波炉前,一定要先将其切成小块,以避免引发爆炸。葡萄、蓝莓、圣女果等不宜整个进行微波加热。温水泡将水果放入不超过50℃的温水里,或去皮、切成片后用温水热一下即可。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所有适合“热着”吃的水果,如泡苹果等。
2025-01-22 -
百项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将于2025年推广应用
水利部2025年计划启动编制水利技术标准60项,推广应用100项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研发运用。这是新华网记者13日从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得到的消息。会上,除水利科技创新外,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还围绕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构建国家水网工程体系、完善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议题,介绍了2025年水利领域重点工作。这位负责人表示,将着眼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等,启动实施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并落实落细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管理各层级各环节责任,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聚焦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家水网骨干输排水通道建设、优化完善区域水网布局等方面成为2025年工作重点。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开工建设一批省级水网骨干工程,构建省市县级水网协同融合发展体系;同时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健全农村供水保障体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完善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至关重要。2025年,水利部计划完成88条(个)母亲河(湖)复苏行动任务。着眼完善地下水综合治理体系,完善地下水监测评价预警体系,加快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划定等举措将成为发力重点。此外,水利部还将加强长江上中游、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节水是根本出路。会议提出坚持“四水四定”原则,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节约用水条例,推进水资源刚性约束配套制度建设。相关负责人提出,对于生产用水,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工业节水减排制度体系。对于生活用水,则需要健全城镇节水降损制度体系,针对水预算、再生水利用等方面进行管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
2025-01-15 -
春节出行 如何防范呼吸道传染病?这份提示请收好
随着春节临近大家走亲访友出门旅行等活动逐渐增多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相应增加出行期间务必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出发前应做好哪些准备?要备好必要的防护用品,例如一次性口罩、免洗手部消毒液、酒精湿巾等。如果带小朋友及老人出行最好适当备一些应急药品,对于有慢性病的人群,出行前要把常用药品带足。公共交通出行途中应注意什么?公共交通工具空间相对密闭,不利于空气流通,建议乘坐时科学佩戴口罩。在接触门把手、座椅扶手和餐桌等公共区域后,做好手卫生,避免用手部直接接触口鼻。返回住处后,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公共交通出行途中应注意什么?如旅途中出现发热、咽痛、咳嗽、乏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要佩戴口罩,做好防风保暖措施,充分休息并密切注意病程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绢遮掩口鼻,来不及时可用“袖口遮挡”,即用衣服袖管的内侧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使用过的纸巾不随意乱丢,应放入垃圾桶内。注意假期境外旅行健康安全对于假期有境外旅行计划的人员,应提前关注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旅行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回国后进行健康监测,出现症状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向医生主动告知旅行史。
2025-01-15 -
流感防治要点看过来→
当前是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病原体仍以病毒和肺炎支原体为主,病毒主要以流感病毒为主。儿童感染流感之后,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同时会伴有一些全身不适的症状,包括肌肉痛、头痛等。另外,还会有一些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咽痛等。儿童罹患流感后比成人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不佳等症状。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儿童流感都是急性、自限性的,发热时间一般持续2~3天,一周左右即可痊愈,但有一部分孩子咳嗽时间会比较长,还有一些孩子会有乏力或疲劳的症状,持续时间会相对长一些。儿童感染流感后,要尽早使用针对儿童的抗流感病毒药物,48小时以内使用,更有利于孩子康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使用抗菌药治疗没有效果,不建议家长自行让孩子使用。对症治疗主要以退热、缓解不适为主,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合理选择退烧药,根据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规范服用。如果孩子有咳嗽、鼻塞等症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服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孩子服药前,家长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看看这些药物之间有没有重叠的成分,以免造成孩子服用药物过量。此外,还要避免联合使用功能类似或者成分重叠的中成药。孩子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打喷嚏为主,有一些方法有助于其缓解不适。比如,当孩子咳嗽特别明显,且伴有明显咳痰时,家长可以通过拍背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缓解不适。拍背时,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处于比较舒适和安全的体位,保证呼吸道通畅,然后掌心弯曲呈空掌的状态,力度适中地帮孩子拍背。拍背时的方向可以从下往上拍、从外往里拍,这样有助于孩子把痰液排出来。拍背时间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刚刚吃完饭的时候拍,最好在餐后两个小时或者在餐前拍背,以免孩子不舒服。居家雾化也可以帮助孩子平喘,缓解呼吸困难,并且能够湿化气道,有助于排痰。如果孩子出现鼻塞症状,可以增加室内的湿度,还可以用生理盐水帮孩子洗鼻子。如果孩子咽痛特别明显,那就不要吃温度太高、太硬、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尽量吃清淡、软烂一些的食物。孩子多喝水,用淡盐水漱口,保证口腔卫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2025-01-15 -
煲汤莫“断肠”!这些相似的中药材你了解吗?
近日,广东肇庆一位老人在一店铺购买药材煲汤饮用,喝完后昏迷不醒,最终不治身亡。当地有关部门出具的立案告知书显示,涉事店铺误将断肠草当成“海风藤”进行销售,造成老人“断肠草中毒”。专家提醒,断肠草被误食的案例已有多起报道。在日常煲汤的过程中,应对易混淆的食疗药材明确分辨,避免误食!断肠草是植物界的“伪装高手”“‘断肠草’的学名是钩吻,全株有毒!它的根、茎、叶都含有名为‘钩吻生物碱’的神经毒,一旦进入人体,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李丽明介绍,钩吻有剧毒,即使小剂量服用钩吻也极易发生呼吸抑制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每年都有人因它中毒。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断肠草又被称为植物界的“伪装高手”,其不仅与海风藤易混淆,其根茎与五指毛桃、花与金银花相似,生长时根与五指毛桃缠绕混杂,误食后会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李丽明介绍,由于钩吻的毒性大,适量外用,有消肿拔毒,祛风止痛,杀虫止痒的作用,不会内服使用。大多是群众在自行采摘的过程中混淆误食。此前广东广州、深圳、梅州多地都有断肠草中毒的事件报道。“煲汤达人”速来应战!广东阿妈喊你喝汤啦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药师黄辉庆提醒,广东人习惯用来煲汤的药材,虽然大多属于药食同源的食药材,但由于炮制方法不同,药性与功效也大不相同。煲汤食疗或日常制作代茶饮时,要学会简单区分,不然效果可能会南辕北辙,甚至可能出现健康风险。●杏仁VS桃仁化痰止咳的汤品中当然少不了杏仁,但就连商家也往往会一不小心就拿桃仁当杏仁!黄辉庆提醒,在中药专业的考试中,也常用杏仁与桃仁的鉴别来测试,因此煲汤达人们要认真分清!首先,杏仁有分南、北杏仁,这是很多老广都知道的“煲汤入门常识”,通常煲汤时会南、北杏仁一起放,但要注意北杏仁量不宜多,因为北杏仁有微毒,《药典》单剂入药量为5~10g。南杏仁又称甜杏仁,味甘,其味平而不苦,食疗口感更佳,可以润肺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北杏仁又称苦杏仁,味苦有小毒,可以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医生处方多以苦杏仁为多见。而桃仁外表与苦杏仁很相似,同为蔷薇科植物的种子,功效除了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外,还能活血通经、祛瘀消肿。因此脾虚大便不成形者和孕妇慎用!鉴别要点:北杏仁与桃仁的分辨常作为中药专业考试题!二者表面都是黄棕色,苦杏仁外形呈扁心形,一端尖,另一端钝圆肥厚。而桃仁则为扁长卵形或类卵圆形,中部膨大,尖与圆的两端对比没有杏仁那么明显。南杏仁通常比北杏仁大,基部两侧对称,而北杏仁基部不对称。●生晒参VS红参人参是冬令进补佳品,但一般家居煲汤,多以生晒参平补为宜,而大补元气时的炖品,则会考虑用红参。生晒参味甘、性平微温,偏于补气生津安神,又不会太燥热。而红参为人参经蒸制加工而成,其味甘而厚,温性大于生晒参,可大补元气,益气摄血,更适合气虚阴寒较重人群,体质偏热者不宜,否则容易虚不受补。鉴别要点:主要看表面颜色。生晒参表面灰黄色,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常带细须根;红参为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有纵沟、皱纹及细根痕。观察两者的切面,生晒参质地较硬,切面多呈淡黄白色,有棕黄色形成层环纹;而红参质硬而脆,断面平坦,呈角质样。●生地黄VS熟地黄地黄可滋阴补血,也是炖品“花旦”之一。不过生地黄味甘苦、性寒,以清为主,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一般如热病伤阴伤津液,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虚热咽喉肿痛等情况时,可用生地黄煲汤食疗调理;而生地黄经蒸制加工成为熟地黄后,则由寒转温,味道由苦转甘,功效由清转补,以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主,多用于如肝肾阴虚、月经不调、腰膝酸软、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食疗。鉴别要点:主要看表面颜色,生地黄多为厚片,皱缩,外表皮棕黑色或棕灰色,有不规则的横曲纹,切面棕黄色至黑色,黏性小,味微甜;而熟地黄多为块片或团块,表面乌黑色、有光泽,质地柔软有韧性,不易折断,黏性大,味甜。●陈皮VS青皮作为“广东三宝”之一的陈皮,还有人不懂分吗?是的,因为近年来人们流行的小青柑茶中的青皮,很容易与陈皮混淆。两者因为采收的季节与成熟度不同,药性与功效大有不同。青皮是幼果或未成熟果的果皮,一般秋季前采摘,成熟度不如陈皮,因此更燥烈一些,偏于疏肝胆之气,又能消积化滞,但孕妇、气虚者慎用。而广东人熟知的陈皮,尤以新会陈皮最为著名,也就是十大广药之一的广陈皮,一般是以冬至前后采摘品质最佳。因为成熟度更高,燥烈性行气力小于青皮,偏于调理脾肺之气,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常用来煲汤、烹调入菜和泡水代茶饮。传统认为随存放年份越久而品性更缓和,但应注意储存不当发生发霉变质。鉴别要点: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最简单直接是看颜色辨别。陈皮外表面为橙红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则为浅黄白色;青皮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切面为黄白色或淡黄棕色。●赤芍VS白芍芍药、菊花、枸杞煮水代茶饮,可以疏肝清肝养肝,常出现在都市人的养生壶中。但是芍药也分赤芍与白芍两种。赤芍味苦、归肝经,以清散为主,可以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而白芍则归肝、脾经,以柔养收敛为主,为养血敛阴、平肝止痛之佳品,可以帮助养血调经。鉴别要点:主要看颜色,赤芍外表皮粗糙,呈棕褐色,切面粉白色或粉红色,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而白芍表面光滑,为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切面微带棕红色或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