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
长期睡觉磨牙,不止“嘎吱嘎吱”那么简单!这几个原因不要忽视
你有没有在深夜听到过“嘎吱嘎吱”的声音以为是有人在偷偷吃东西或者是家里进老鼠了没想到竟然是……有人在磨牙!磨牙不止“嘎吱嘎吱”那么简单磨牙,是一种在睡眠中发生的不自主牙齿磨动现象。在你打瞌睡的时候,牙齿不自觉地磨来磨去,关键是自己还不知道,经常是第二天才被室友或家人告知:你昨晚磨牙了,嘴巴“嘎吱嘎吱”响一晚上。长期磨牙,不止“嘎吱嘎吱”那么简单,影响睡眠质量不说,还可能导致:牙齿损伤:比如磨损、敏感、疼痛、断裂;牙周问题:比如牙龈退缩、牙周炎;颞下颌关节问题:比如关节疼痛、功能紊乱、张口受限;肌肉疼痛:比如咀嚼肌疼痛、疲劳。简而言之,觉睡不安逸了,牙不好了,咬肌发达显得脸更胖了……磨牙症是怎么来的?目前磨牙的原因还不明确,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可能包括以下这些:1、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比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2、睡眠障碍:比如失眠,或者睡眠呼吸暂停,俗称“打呼噜”;3、牙齿咬合不正:比如错位牙、缺牙等;4、颞下颌关节问题:关节紊乱和磨牙是相互诱导促进的关系;5、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磨牙症病史;6、不良生活习惯:侧卧或者俯卧睡觉更容易出现磨牙,此外,长期用一边吃饭、吸烟、饮酒、过量摄入咖啡因等生活方式,也可能引起磨牙;7、营养不良: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钙和维生素的摄入不足,会影响牙和牙龈的发育,孩子可能就会出现磨牙症状。经常磨牙,该怎么办?首先可以让家属或室友记录下磨牙的频率、时间和强度。如果磨牙频繁或严重,应该及时就医,以避免长期的牙齿和颌面问题。医生可能会检查你的牙齿磨损情况、牙周状况,以及颞下颌关节和睡眠情况的辅助检查,比如咬肌肌电图、多导睡眠监测等。前面提到了,磨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所以磨牙的治疗也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具体情况,没有单一的简单方法可以治愈所有类型的磨牙。关于磨牙的治疗,可能包括:使用咬合垫咬合垫的样子有点像隐形牙套,晚上带着咬合垫睡觉,能调整牙齿咬合关系,避免牙齿紧咬和摩擦,需要注意的是,咬合垫不要在网上随便乱买哈,要找专业的口腔医生定制。药物治疗使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或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减轻压力和焦虑。生活习惯调整用两边牙齿吃东西,减少咖啡因摄入,避免兴奋性饮料,比如咖啡、茶和可乐这些,改善睡眠环境,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
2024-11-06 -
晚上频繁起夜是因为肾不好……是真是假?
多学一个知识点——如何爱护自己的肾脏?一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白开水是肾脏的好伙伴,而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并不推荐经常饮用。喝水宜少量多次;尽量不要憋尿;饮食以清淡为主;戒烟限酒;避免药物滥用等。二是定期检查。至少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肾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肾脏病变。三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血压达标、血糖平稳、体重适宜、疾病得到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肾脏病的发生。
2024-11-06 -
红斑狼疮是绝症吗?常规体检能否发现?
“刚开始只是以为脸上长了奇怪的斑,但拿到报告单后,我站在医院走廊里大哭……”“确诊后最先想到的是,我每年体检都没问题,为什么这种病会发生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办?”“红斑狼疮14年了,每天吃药,偶尔会因免疫力低下有些小问题,但生活基本跟其他人无异,所以得了病不要太害怕。”提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下简称红斑狼疮),很多人感到恐惧,将其视为“不死的癌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它有哪些症状,是否存在有效的治疗办法?一起了解↓什么是红斑狼疮?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对身体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如皮肤、关节、肾脏、心脏、血液、神经系统等。该病更常见于育龄女性,女性患者的比例是男性的9倍。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相似,需要患者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由于该病目前尚无法根治,因此也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但多数患者经过正规的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能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红斑狼疮有哪些常见症状?红斑狼疮的症状多种多样,症状和体征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不同患者的病情差异也很大。其中,面部蝴蝶形皮疹是红斑狼疮典型的标志之一,又被称为“蝴蝶斑”,通常出现在两颊和鼻梁上,形状很像蝴蝶的翅膀。此外,也有人四肢出现皮疹或网状青斑,还有人甲床周围出现红色皮疹。此外,红斑狼疮的常见症状还包含关节僵硬疼痛、脱发、疲劳、发烧、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情况下变成白色或紫色(雷诺现象)、对日光过敏、眼睛干涩等。红斑狼疮还可能引发多个系统和器官的损害,比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肺脏和心脏问题等。其中,肾脏损害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红斑狼疮是遗传病吗?红斑狼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性激素等有关。红斑狼疮并非遗传病,但其发病机制中确实涉及遗传因素。若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人罹患此病,则家族其他人患病风险较高。其他诱因包括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药物、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及雌激素的异常等。值得注意的是,该病不具有传染性,不会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等途径从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红斑狼疮是绝症吗?随着医学进步和治疗方案的优化,这一疾病已逐步成为可控的慢性病,尽早介入治疗、个性化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大部分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生活可以回归正常,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目前,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疟药物、经典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多种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当前,还有多种针对新靶点的创新药物处于研发阶段,为红斑狼疮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吃激素会“变丑”,可不可以不用?激素在红斑狼疮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需剂量及持续时间需由医生综合考量患者的受累器官情况、疾病活动度以及不良反应等多个维度。长期使用激素确实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诸如体型变化、肥胖、满月脸等,部分患者因无法接受而自行停药,这种做法极易导致疾病复发。 每一次复发都会加重器官损害,反而可能需要增加激素的使用剂量。通常,医生会选择能控制住疾病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可遵医嘱逐渐减量激素,满月脸等也可逐渐消退。切忌自行停药。红斑狼疮能预防吗?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但医生认为,健康作息、保证睡眠充足、饮食规律、避免长期疲劳等,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常规体检能发现红斑狼疮吗?当前,医院的常规体检一般不包含免疫系统的检查,因此很难在体检中进行筛查。假如出现蝴蝶斑、经常性的口腔溃疡、关节肿痛、尿中泡沫增多等一个或多个疑似症状,应及时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医生通常会采取血常规、尿常规、补体、抗核抗体系列等检查进行确认。红斑狼疮是否影响怀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孕期及产后由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引发疾病的活动。同时,部分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不被推荐在孕期使用。当患者有备孕计划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受累器官的状况、疾病活动度以及当前的用药方案等,来制定个性化的备孕计划,并确定合适的备孕时机。 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怀孕生子。系统性红斑狼疮并不可怕,它是可以治疗的。随着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大部分红斑狼疮患者经过正规系统治疗后都能回归正常生活。所以,大家要相信科学,不要轻易放弃自己!
2024-10-30 -
如何科学选用植物油
食用油,是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下,植物油成为许多家庭食用油的首选。植物油是从植物的种子、果实或胚芽中提取的天然油脂,包括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色拉油等。各类植物油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胡雯介绍,饱和脂肪酸的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脂质代谢,但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动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如猪油、牛油及黄油等),植物油中含量相对较低。但也有例外,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占一半左右,椰子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占比达90%,可可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比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抗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特点。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α—亚麻酸和亚油酸。大豆油、核桃油、玉米油、花生油等都是不错的亚油酸来源,而α—亚麻酸主要存在于紫苏油、亚麻籽油和鱼油中。橄榄油、菜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如何科学选用植物油?胡雯作了以下提示。植物油选择应多样化。不同植物油含有不同的脂肪酸或其他营养成分,因此建议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油,以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优先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如橄榄油、茶油、菜籽油、花生油。控制植物油的摄入量。适量油脂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人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克。应根据自身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和活动水平等来明确具体摄入量。有超重肥胖、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等问题的人群,应适当控制油脂摄入。如条件允许,了解油的加工工艺很有必要。压榨油和浸出油在安全性方面并无太大差别,压榨油在加工过程中保留了原料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浸出油经过精炼,可能损失一些营养素,但出油率比压榨油高。无论是压榨油还是浸出油,都必须达到食品安全标准才能出售。购买时可关注产品标签上标注的生产工艺和原料信息,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食用油。存放时间长、存放环境不当及反复加热均易加速植物油氧化变质。因此开封后应尽早食用,未食用完的植物油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处,同时避免长时间高温烹饪,以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
2024-10-30 -
什么是特殊食品?为什么要严格监管?一文了解
央视记者从正在成都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上了解到,我国特殊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定向好,产品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99%以上。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20年以来,我国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稳中有升,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高位。今年前三季度市场监管总局共批准保健食品新产品注册270个,婴配乳粉产品配方注册200个,特医食品注册42个。目前我国保健食品产业拥有1700余家生产企业,1.4万余个有效注册证书;婴幼儿配方乳粉批准注册的“新国标”婴配产品配方达到1219个,获批上市的特医食品数量达到了200个,品类覆盖全营养配方、肿瘤特定全营养配方等15个类别。截至2023年底,全国特殊食品生产企业近两千家,经营企业超过320万家。哪些食品属于特殊食品?特殊食品关乎“老”、“幼”、病患等特定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哪些食品属于特殊食品?特殊食品主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必须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婴幼儿配方食品:以乳类及乳蛋白制品或大豆及大豆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成分,仅用物理方法生产加工制成的液态或粉状产品,适用于婴幼儿食用,能量和营养成分能满足婴幼儿正常营养需要。对于特殊食品监管比普通食品严格,特殊食品需要通过注册或备案才能上市,必须符合专门的国家标准,而普通食品通常一般不需要这样的前置审批流程; 特殊食品的生产许可通常由省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另外特殊食品不能和普通食品或药品混放销售。
2024-10-17 -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重点来了→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我国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诺如病毒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特征?我们如何预防?诺如病毒“简历”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我国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诺如病毒为RNA病毒,极容易发生变异,每隔2-3年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诺如病毒新变异株。诺如病毒感染的特点诺如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在0℃-60℃均可存活,酒精和含酒精成分免洗洗手液对诺如病毒无效。此外,还具有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极易造成反复感染、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可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广泛,既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粪便、呕吐物等排泄物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传播,还可通过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由于病人呕吐和排便时可形成气溶胶,摄入气溶胶也可能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在托幼机构、学校、养老院等人群聚集场所中,极易引起暴发。感染诺如病毒的症状诺如病毒感染后起病急,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和儿童感染后症状有所区别,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一般以轻症为主,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预防诺如病毒“五要五不要”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海产鱼虾要煮熟生熟食品要分开居室环境要卫生出现症状要就诊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体弱者不要生食水产品及蔬菜病人不要为他人加工食品无牌餐饮不要光顾未做好防护,不要处理患者呕吐物和污染物预防划重点如果班级有同学呕吐,孩子们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呕吐物污染区,不要围观。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马上报告学校老师,不要带病上学,建议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复课。居家休息期间,应为患儿准备独立的食品用具,最好不与家人共同进餐;患儿的腹泻或呕吐物应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食品用具可通过煮沸30分钟进行消毒,家长在处理污染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024-10-16 -
世界视觉日丨出现5个症状,警惕老年人“视力杀手”
国家卫健委在《“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中,明确了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是“十四五”期间眼健康工作的重点人群。根据我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白内障为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为实现普遍的眼健康,防治白内障是我国当前眼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白内障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苏艳告诉央广网记者:“虽然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和可怕,但其实了解白内障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眼睛,维持清晰的视力。”老年性白内障到底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预防?苏艳给出了详细介绍。5个症状警惕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是指随着年龄增长,眼睛内的晶状体逐渐变得浑浊,导致光线无法正常通过,从而引起视力模糊、色彩暗淡、视物重影等症状。通常,白内障的症状是缓慢出现的,早期可能没有症状或者只是轻微的视物模糊,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视力下降逐渐加重可能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导致失明。苏艳提示,若有以下几点可怀疑为白内障,应及时行医诊疗。1.视物模糊:感觉看东西像隔着一层雾,远近都看不清楚。2.颜色感知改变:色彩变得不再鲜明,尤其是蓝色和紫色。3.夜间视力下降:晚上开车或在弱光下看东西更吃力。4.双影或多影:一只眼睛视物时看到多个重叠的图像。5.眩光:对光线特别敏感,尤其是在阳光或强灯光下。五个小技巧呵护眼健康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老化,这是白内障最主要的原因。苏艳提示,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年龄增长,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便易行的小技巧来降低白内障发生的概率,延缓病情进展,呵护眼睛健康。1.喝枸杞菊花茶。菊花清肝明目,枸杞养肝明目,尤其适合眼睛容易疲劳、视物模糊的人群。每天喝一杯枸杞菊花茶,可以帮助清肝火、养肝阴,明目退翳,同时也有助于预防白内障的发生。2.食疗养眼。饮食中应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有助于抵抗自由基对眼部的伤害,延缓晶状体的老化过程。3.戴太阳镜防紫外线。外出时佩戴质量合格的太阳镜可有效阻挡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晶状体的损伤。选择能阻挡UVA和UVB的太阳镜是保护眼睛的关键。4.按摩保健穴位。每天坚持按压或按摩睛明穴(位于眼内角与鼻根交界处)、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的凹陷处)和四白穴(在眼眶下缘约1厘米处),可以帮助缓解眼疲劳,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延缓白内障的发生。5.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应进行一次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白内障迹象。早期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可延缓白内障的发展。“即便已确诊白内障,也无需过度担心。”苏艳表示,目前的医学技术非常成熟,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常规且成功率高的手术。通过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患者通常能够恢复视力,重返清晰世界。
2024-10-12 -
一个动作对膝盖好,简单高效,在家就能做!快试起来
10月12日是“国际关节炎日”,设立这个“节日”的目的,主要是呼吁全社会对关节炎这一疾病的认识,提早进行防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说到关节炎,我们可能很自然的想到一些老话,比如“伤筋动骨一百天”“人老先老腿”等等。其中,膝关节的关节炎是最为普遍的。今天我们就以膝关节为切入点,详细聊一聊关节炎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如何预防关节炎。膝关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膝关节是我们身体上最大的关节,其主要由我们的大腿骨(股骨)、小腿骨(胫骨)以及髌骨(一些地方称之为“波棱盖”)。图片来源于网络膝关节的主要运动是屈伸,以及在屈伸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细微的滑动和旋转。膝关节的内部以及周围还分布着众多韧带组织,比如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它们的作用是防止膝关节运动时出现过度的胫骨前后位移。膝关节的内侧有内侧副韧带,外侧有外侧副韧带,他们俩主要负责保护胫骨不发生左右位移,也就是膝关节的内外翻。在关节的间隙,还存在一个结构名为半月板,其外观有些类似半月而得名,半月板主要起到了加深关节窝,提高稳定性等功能。在关节的表面,还覆盖着一层白色的软骨,在关节滑液的配合下,软骨之间的摩擦力非常的低,这样我们就可以丝滑的活动了。髌骨作为膝关节前侧能活动的一个结构,可以起到增大力矩的作用,通过髌骨的作用,我们大腿的股四头肌发力时,就可以通过其将力更好的施放在胫骨,从而完成踢腿的动作。很多人都说:人老先老腿。这是因为膝关节的使用率非常高,无论行走还是上下台阶,膝关节所承受的力量几乎也是最多的。所以大多数人在一定年龄之后,关节出现一定磨损,就会出现膝关节的不适。这种关节因为长年累月的使用而发生的磨损,我们就称之为骨性关节炎。而骨性关节炎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关节表面的软骨损伤。软骨损伤会怎么样?我们一般将人体的软骨分为三类:1.纤维软骨,比如上述我们所说的半月板就是纤维软骨;2.弹性软骨,比如我们的鼻子耳朵里面的软骨;3.透明软骨,这就是覆盖在我们关节表面的最珍贵的软骨。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不能使得关节表面的透明软骨发生再生。透明软骨内部没有血管,其代谢主要依赖于关节滑液,所以当透明软骨发生创伤或磨损,我们也难以使其发生复原修复。所以理论上讲,成人之后,透明软骨就是一个不断磨损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化,比如一些部位的软骨质地可能会由坚韧变得松软,一些部位还会出现局部变薄,龟裂,毛糙,甚至剥脱等现象。这时我们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反应,比如关节的疼痛,打软,频繁的肿胀等情况。如果持续的发生严重磨损,还可能导致活动度受限,关节畸形等情况。以上这种由软骨磨损而导致的关节一系列的症状,我们就将其定义为骨性关节炎。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可不必过度紧张,因为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一般来说都是要在一定的年龄积累下才会发生。当然,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也是一个逐步缓慢发生的过程。如果想要避免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希望大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合理的运动习惯其实,人体也是一套十分精妙的“机械结构”,所以如果这套“机械结构”长期不运转,必定也会面临“生锈”的情况。合理的运动习惯可以让关节处在最佳状态。当然也不能运动过量,每个人的极限都不一样,要充分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合理的运动才能让关节使用的更久。2.控制体重要知道,当我们上下台阶、跑、跳等运动的过程中,膝关节往往会产生几倍于自身体重的压力,所以如果体重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影响到膝关节的寿命。除了合理饮食,上面说的规律运动也是控制体重最有效的办法。但是这件事要做在前面,很多人发现自己已经超重,继而出现关节疼痛的时候,再想要亡羊补牢,突击运动减肥,往往只会让关节更加受伤。3.保持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膝关节周围的肌肉众多,而对膝关节最重要的肌肉莫过于股四头肌,股四头肌主要由股四头肌内侧头、外侧头、股直肌和股中间肌构成,股四头肌收缩发力就可以完成踢腿动作,几乎人类的所有运动都离不开股四头肌的参与。强有力的股四头肌可以充分的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从而避免膝关节额外的不良压力的发生。而人往往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含量也会逐步的下降,如果我们能提前介入肌力训练,来减缓肌肉的流失,那么我们膝关节的寿命就会相应的延长。最后,给推荐大家一个非常简单且有效的膝关节股四头肌训练的方法,大家在家中或办公室都可以进行训练:坐在床上或结实的大桌子上,双膝先自然下垂。然后缓慢的向前踢起一条腿,使得自己的大腿和小腿都与地面平行。注意要点:做这个动作时心中想的是踢直膝关节,而不是抬腿,否则收缩更多的是来自于股直肌和髂腰肌,可能会造成髋关节的不适。√正确姿势:图源:作者拍摄×错误姿势(大腿微微抬离床面):图源:作者拍摄踢直到最末端时,保持30秒到1分钟,就会感到膝关节上方的肌肉出现酸胀感,当疲劳到极限的时候就可以缓慢放下。一些之前有过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可能在下落过程中加重疼痛,这时可以借助另一条腿托着辅助下落就可以避免疼痛。一般坚持2~3周后,这种疼痛或不适就会逐渐消失。这个动作一般推荐每次保持1分钟左右,每天6~8组。随着时间的推移,肌肉开始出现增长,很多人在1分钟左右就已经没有疲劳感了,那么既可以将抬腿的时间逐渐延长,也可以在脚踝增加小沙袋来增加抗阻。如下图所示↓↓↓图源:作者拍摄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我们大多数人都可能会遇到,但是如果我们的肌肉力量能够得到保障,那么骨性关节炎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就会减少非常多。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个可能有点反常识的规律,就是越是不爱动的人越容易出现骨性关节炎,越是规律合理运动的人,其关节往往状态更好。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去参与、去坚持,让我们的关节寿命更长!
2024-10-12 -
健康中国丨重阳敬老,这些食物老人要少吃
人间百善孝先行,九九重阳敬老情。每逢重阳节,很多子女会回家看望老人,带着满满孝心还有大包的礼品和食物。殊不知,这些孝心里面,可能暗藏着影响老人健康的隐患。
2024-10-11 -
健康中国丨重阳登高日 且行且珍“膝”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今年的10月11日,又到了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了。传统习俗里,这一天中有着多种不同的庆祝方式:放风筝、赏菊、祭祖、佩茱萸等等,而这之中,登高赏秋则是重阳节最重要的庆祝方式之一。今年重阳您准备去哪登高呢?虽然登高赏秋使人畅享清气、心旷神怡,但与此同时,膝关节疼痛却也使人无法忽视。很多朋友在登山的过程中随着行程的行进,慢慢会出现膝关节无力、疼痛的症状,而且下山的时候尤其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膝关节作为人体中最为复杂也最易发生损伤的关节之一,其整体处在充满液体的关节囊中,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前侧的髌骨构成,各部分由相应的肌腱、韧带(如常见的髌韧带、侧副韧带、交叉韧带等)紧密联系,关节间隙中则有软骨(如半月板)提供缓冲。膝关节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作为支撑平台,通过屈伸运动保持我们正常的姿势或运动。而随之而来容易出现的,则是长期超负荷地使用,进而会使得膝关节出现老化乃至损伤。我们所表现出来的膝关节疼痛、无力或是运动功能问题,相当一部分则源于此。而常见导致膝关节退化的因素中,过大的负重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上山过程中,膝关节的负重约为自身体重,而下山时由于惯性及发力、姿势等因素,导致膝关节负重增大到体重的5-7倍,这无疑对于膝关节是个不小的刺激,再加上有的朋友可能平时膝关节就因各种因素有着慢性损伤,在多重刺激下极易导致登高过程中膝关节出现相应症状。应对这种方式也不难。首先,登山杖是个不错的帮手,在登山过程中,登山杖可以很好地作为支点辅助来分担我们自身的承重,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减轻膝盖的负担;其次,对于平时膝关节就不太舒服的朋友来说,尽量选择缆车等方式,避免过度刺激双膝。另外,平素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增强关节稳定性,则对于膝盖的养护有着重要作用。简单几个动作,勤加练习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的疼痛,保持双膝状态。1.抓髌屈伸:取坐位,膝关节伸直,脚部放松,同侧手五指抓住髌骨,食指、中指二指扣住内、外膝眼,无名指、小指扣住髌骨外侧,拇指扣住髌骨内侧。吸气时,手抓髌骨向上提,膝关节顺势缓慢屈曲;呼气时,五指放松,膝关节还原伸直状态。2.靠墙静蹲: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肩、背、腰、臀紧贴墙壁,膝盖弯曲,小腿与地面保持垂直,找到自己能承受的最低高度,静息不动,以大腿感觉酸胀微抖为度,一般坚持30秒~120秒钟,休息30秒钟,重复3~5遍。3.内收外放:身体正坐,小腿与地面呈90°,把一个空矿泉水瓶放在两腿之间,双腿尽量内收夹紧,到极限处后,持续对抗10秒钟。再将双手放在大腿外侧,双腿外展,双手内收,持续对抗10秒钟,反复操作20遍。
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