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
哪些人群易感染登革热?这些要点要牢记→
2025-07-15 -
科学吃荔枝 慎防“荔枝病”
目前正是岭南佳果荔枝上市的季节。荔枝因其鲜嫩爽口、味道甘美,深得人们喜爱。但有些人吃了荔枝后咽喉痛,口干渴,个别年青人吃了荔枝可能长“青春痘”。市中医院医生提醒市民,应科学吃荔枝,慎防“荔枝病”的发生。据了解,荔枝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蔗糖,这些糖分可以迅速被身体吸收,为身体提供即时的能量;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感染的抵抗力。在每年荔枝上市季,市民群众都会品尝这一美味,但有时吃用不当,或会引发“荔枝病”。医生提醒:尽管荔枝具有多种健康益处,但也应注意适量食用,避免过量导致身体不适。首先避免空腹吃荔枝,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其次控制食量,成人在10-15粒内,儿童约为成人的一半,选择成熟的荔枝。而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则要慎食。
2025-06-19 -
收藏!洪涝灾区卫生与消毒指引
2025-06-19 -
“日啖荔枝三百颗”可能会中毒
最近古装大剧《长安的荔枝》火了,你是否也在一边追剧一边咔咔炫荔枝?古人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真要是狂炫荔枝,身体可要出问题了!富含维生素 可健脾胃荔枝甜美可口,被誉为“果中之王”,其营养价值也十分丰富。荔枝果肉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还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含量能达到41毫克/100克,钾含量能达到151毫克/100克,可滋补身体。此外,荔枝有健脾、健胃之功效,夏季食用可补气养血、填精益颜,还可用于改善失眠健忘等情况。不过荔枝甘甜、性温,食用时要适可而止,过度吃荔枝会“物极必反”。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空腹大量吃可能中毒国内外都曾报道过空腹大量吃荔枝引起中毒的事件,这是怎么造成的?有研究发现,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降血糖素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抑制正常的脂肪氧化和糖异生,加剧夜间空腹期的低血糖,破坏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从而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和暴发性脑病发作。在未成熟荔枝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果实,食用未成熟的荔枝更容易患病。因此空腹吃荔枝,尤其是不成熟的荔枝时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初期表现为心悸、冷汗等,严重者会出现低血糖休克和神经损伤。不过,根据“广东疾控”此前发布的文章,通常情况下,“空腹+大量吃+未成熟荔枝”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并且是在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和暴发性脑病发作的情况下,才可能造成吃荔枝致死。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次性吃掉大量不成熟的荔枝,基本不可能,因此即使是空腹吃了荔枝,也不用过于担心。过量食用易引发便秘等除了前面提到的“中毒”情况,大量食用荔枝可能还会引发其他问题。例如,中医认为荔枝属温热性水果,吃多易引发口腔炎症、口干舌燥、便秘等,因此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肿痛、溃疡性结肠炎、便秘患者不宜多吃荔枝。此外,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荔枝。如何科学吃荔枝?1.不吃未成熟荔枝。2.不空腹吃。建议饭后半小时食用荔枝,既能减少对肠胃的刺激,又能避免血糖波动过大。3.适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水果摄入量为200-350克,约为10-15颗荔枝。若当天需摄入其他水果,应相应减少荔枝食用量。儿童是“荔枝病”的高发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食用量。老人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颗。4.避免夜间食用过多的荔枝。避免夜间食用过多的荔枝,特别是午夜到第二天早晨,空腹时间长,更需要脂肪转成葡萄糖以维持正常血糖。
2025-06-18 -
@高考生 接!这份专属你的考后心理调节指南
刚刚解放的高三“战士”:恭喜你们成功解锁了“人生新关卡”——高考!💐💐💐高考只是人生其中一个关卡并不是终点站无论最终成绩如何考后的心理调节都至关重要这份佛系版的《考后心理调节指南》送给每一位@高考生给大脑来一场“深度重启”过去一年,你不是熬夜刷题就是咖啡提神,每天睁眼就开始刷《5年高考3年模拟》,现在,请立刻马上给我去当一条“咸鱼”!记住:赖床不是堕落,是为了给身体充满电,为接下来的精彩生活积蓄能量。对“无效焦虑”Say No闭上双眼全是考题?睁开双眼纠结答案?Stop!快停止自我折磨了,“标准答案千千万,快乐人生就一段”,你要相信分数自有天意,不如先点杯奶茶压压惊。允许自己“啥都不想干”突然从高压状态解放,空虚感来袭?正常!毕竟你的大脑之前是“超级计算机”,如今突然“断电”,给它点时间缓冲,哪怕只是躺着刷手机也没问题的。体验“无意义但快乐”的小确幸追剧、打游戏、做饭、撸猫遛狗……做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允许自己做个“人间观察员”,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你可以去超市看大爷大妈怎么挑西瓜,也可以在公园里观察蚂蚁搬家,还可以到海边悠然等待黄昏日落,毕竟人生不能总做正确的选择,偶尔也要做快乐的选择。开启“技能点亮”新征程考驾照、学游泳、练钢琴、玩滑板……把以前想学没时间学的技能统统点亮。提前解锁大学专业盲盒,发掘并保持一项兴趣爱好,悄悄努力,在大学就能惊艳众人!未来你可能会遇到比“圆锥曲线”更复杂难解的题但我相信你也能书写出比“满分作文”更精彩的人生脚本高考这道关卡你已闯关成功愿每一个考生此战都能大获全胜我们,大学见!
2025-06-10 -
致高考生家长丨考后心理陪伴指南:当好“定心丸”,共筑“避风港”
亲爱的家长们:2025年高考圆满落幕,衷心感谢你们一路风雨无阻的陪伴、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坚定的支持!孩子们能坚持走到今天,离不开你们这个最坚实的后盾。此刻,请对自己说一句:“辛苦了!”高考结束,孩子们迎来了等待与过渡的关键期。作为家长,您的理解、支持和陪伴,是他们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光最有力的保障。这份指南,希望能助您成为孩子的“定心丸”和“避风港”。一、少问结果,多给空间考完即翻篇。避免反复追问考试细节或发挥情况。已成定局的事情,过多询问会增加孩子压力,阻碍其放松身心。尊重沉默。若孩子暂时不想谈考试,请给予理解和空间。此时无声的陪伴胜过千言万语。转向未来规划。出分前,可将精力转向志愿准备。与孩子一起搜集资料,探讨大学、专业、职业方向,进行建设性交流,为后续决策做准备。二、稳定自身,积极陪伴做孩子的“情绪稳定器”。等待成绩(尤其临近出分)时,家长也易焦虑。请先觉察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沉稳。您的从容会给孩子带来安定感。转换关爱方式。考后关爱应从督促转向支持与陪伴。一起散步、看电影、听音乐、短途郊游或安静聊天,营造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关注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密切留意孩子情绪和行为,尤其在成绩公布前后。若孩子明显低落、烦躁、封闭,请多些耐心,接纳其感受,鼓励通过运动、听音乐、向信赖人的倾诉等方式宣泄。做好心理预案。提前与孩子聊聊,预估各种结果的可能性及应对思路。让孩子知道:家永远是安全的港湾。若孩子出现严重困扰,如长时间情绪低落、拒绝交流、行为异常,请务必鼓励并陪伴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热线见文末)。三、平常心看待成绩您的态度至关重要。成绩公布时,孩子最在意家长的反应。尤其结果不理想时,家长的失望、埋怨会雪上加霜,易导致孩子自我否定、失去信心。传递无条件的爱。无论分数高低,先看到孩子的努力与付出。以平和心态面对,明确告诉孩子:“高考成绩不代表你的全部,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支持你。”您的理解与尊重,是孩子重拾信心、勇敢前行的最大动力。四、志愿填报:当好参谋,尊重选择平衡角色。避免“大包大揽”或“甩手不管”。发挥您的经验优势,帮助搜集整理院校、专业信息,分析利弊。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清晰表达您的建议和担忧,但最终决策权应交还给孩子。引导其综合考虑兴趣、能力、前景,做出自主、负责的选择。这是他们成长的关键一步。五、珍惜当下,用心沟通时光珍贵。孩子即将远行,朝夕相处的时光日益减少。请格外珍惜这个考后假期。调整沟通模式。孩子已长大成人(或即将成人),渴望平等尊重。像朋友般交流:少唠叨指责,多倾听理解;少命令说教,多信任鼓励。关注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而非仅仅关注“应该”怎么做。营造爱的港湾。让孩子在家中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温暖与支持。这份爱的力量,将是他们未来展翅高飞最深厚的根基。关注活动安全。 如孩子有外出旅行或社会实践计划,适时提醒注意安全。高考落幕,人生新章开启。珍惜这段宝贵的亲子时光,您的支持是孩子最温暖的依靠。愿您能用爱与智慧,陪伴孩子平稳度过这段关键期,共同迎接充满希望的明天!附:(部分)心理辅导热线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全天)全国24小时希望热线:400-161-9995(学生专线按1,抑郁与自伤防治专线按2,生命热线按3 )全国心理卫生热线:020-12320转5(全天)妇女儿童心理咨询热线:12338(周一到周六,8:30-12:00,14:00-17:30)
2025-06-10 -
致高考学子丨考后心理调适指南:调整心态,拥抱新旅程
伴随着最后一科考试的结束铃声,2025年高考这场重要的旅程画上了句号。亲爱的同学们,这一路风雨兼程,你们的坚持与拼搏值得最热烈的掌声。此刻,请对自己真诚地道一声:“辛苦了!”考后骤然放松带来的作息变化,加上等待分数、填报志愿、录取结果以及应对各方期待的压力,不少同学的心情可能会像坐过山车,出现迷茫、低落、焦虑等复杂情绪,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反应。这份为你准备的锦囊,希望能提供一些温暖的指引。一、规律作息,健康生活放松≠放纵。通宵游戏、追剧无度、日夜颠倒、暴饮暴食,这些看似“放松”的行为,实则会消耗精力,带来身体不适和空虚感。规律是基石。保持相对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适当午休,能让人精神饱满。动起来,心情好。运动是极佳的情绪调节剂。打球、跑步、游泳、跳舞或简单的散步,都能有效释放压力,愉悦身心。探索兴趣,充实自我。利用这段自由时光,做点一直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学一门乐器、练书法、学烹饪、读好书、考驾照、看有深度的电影/纪录片。参加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增长见识,感受助人快乐。切记: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出行活动务必注意人身安全。二、接纳情绪,合理表达允许情绪存在。考后感到兴奋、轻松、忐忑、失落甚至茫然、焦虑,都是正常的,不必压抑或否定,告诉自己:“我现在的感受是真实的、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找到你的“情绪出口”。和信任的朋友、家人、老师聊聊;写日记抒发心情;听喜欢的音乐;看场电影;亲近大自然;痛快运动一场。选择适合你的方式,让情绪自然流动。避免过度思虑。若反复纠结考试细节或担忧结果,试着转移注意力去做具体的事,或用深呼吸、正念冥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勇敢求助是智慧。如果负面情绪持续强烈,如失眠、食欲差、兴趣丧失、难以摆脱低落,严重影响生活,请不要独自承受,主动联系学校心理老师,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文末附号码)。寻求专业帮助是关爱自己的重要方式。三、理性看待,规划未来高考是重要一站,非人生终点。它检验了特定阶段的学习成果,但无法定义你的全部价值和未来潜力。人生的精彩画卷,刚刚展开。平常心迎成绩。无论结果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考得好,值得高兴,前方仍有挑战;考得不理想,允许难过,但这绝非失败,未来仍有无限可能和选择。在历练中成长。高考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愿它能让你内心更坚韧,学会在起伏中调整,在未知中探索。保持希望和行动力,你终将成就自己的人生。志愿填报:关键的下一程。其重要性不亚于高考。多与父母、老师沟通,深入思考兴趣、特长、优势。广泛搜集信息,了解专业内涵、行业前景。理性分析,自主决策。若与父母有分歧,尝试心平气和表达想法,倾听他们的考量,寻求理解与共识。这是迈向独立的重要一步。高考落幕,人生新章开启。无论结果如何,这段经历都弥足珍贵。愿你能学会调适、积极规划,以更成熟的心态拥抱广阔未来。你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附:(部分)心理辅导热线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全天)全国24小时希望热线:400-161-9995(学生专线按1,抑郁与自伤防治专线按2,生命热线按3)全国心理卫生热线:020-12320转5(全天)共青团援助热线:020-12355(周一至周五,9:00-21:00;周六日,10:00-17:00)
2025-06-10 -
阴天没阳光,就不用防晒了……是真是假?
多学一个知识点——防晒指标知多少防晒产品包装上通常标有PA和SPF两个指标,它们是科学选择防晒产品的重要参考指标。PA是衡量防晒产品对长波紫外线(UVA)防护能力的指标,分为三个级别(以“+”号数量表示防护强度,“+”越多效果越强):PA+:有效防护UVA(防护时长2~4小时)PA++:较有效防护UVA(防护时长4~8小时)PA+++:非常有效防护UVA(防护时长8小时以上)SPF是衡量防晒产品对中波紫外线(UVB)防护能力的指标。SPF值代表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延迟晒红时间倍数,同时对应UVB吸收比例。SPF 15:可阻隔约93%的UVB(计算公式:1-1/15≈93%)SPF 30:可阻隔约97%的UVB(计算公式:1-1/30≈97%)SPF 50:可阻隔约98%的UVB(计算公式:1-1/50≈98%)温馨提示:PA与SPF需结合使用:UVA和UVB对皮肤的伤害不同,日常防晒需选择同时标注PA和SPF的产品,全面抵御紫外线。
2025-06-04 -
芒种节气至 养生正当时!云浮中医专家教您科学调养
6月5日将迎来夏季第三个节气——芒种。随着芒种到来,气温攀升、雨量增多,盛夏序幕正式拉开。中医专家提醒,此时节养生需紧扣“健脾祛湿、调和阴阳”核心,从饮食、起居、运动等多方面科学调理。饮食:清淡为主 健脾化湿是关键芒种时节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汗液排泄增多易致津气耗损。云浮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叶景林指出,饮食应遵循“清淡健脾、消暑祛湿”原则:宜多食用冬瓜、丝瓜、黄瓜等瓜类蔬菜,以及鸭肉、鱼肉等优质蛋白,既能健脾化湿,又可补充阳气。推荐冬瓜薏米水鸭汤、绿豆汤等食疗方,兼具消暑补水与生津益气之效。需避免过食生冷、油腻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功能。起居:睡好“子午觉” 调和阴阳有讲究芒种至夏至是阳气浮盛、阴气内藏的关键阶段,起居调理需注重睡眠规律:遵循“晚睡早起”原则,建议23点前入睡,次日6点左右起床,以顺应阳气升发。重视“子午觉”:午时(11:00-13:00)宜安排30分钟左右午休,既能养阳又可滋阴,实现阴阳平衡。运动:慢热型锻炼 少汗补阳两不误运动方面,专家建议选择强度适中的慢热型项目,如慢跑、健身操、游泳等,既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又能达到补阳效果。锻炼时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是理想选择。此外,中医穴位按摩也是芒种调养的有效手段,常按太白穴、足三里穴、内关穴、阴陵泉穴等,对健脾祛湿、调和气血大有裨益。专家强调,顺应节气特点科学养生,方能为盛夏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2025-06-04 -
视频丨女朋友说,今晚吃野生蘑菇大餐!
2025-05-30